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任务……难啊!一声长叹,此时赵建强的面上尽是愁容,同时在脑海中思索着,如何才能成功的执行这一任务,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避免那些无谓的伤亡。
空降说起来难,说容易也真容易,按照赵建强的说法,跳伞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就像最初训练他们跳伞的航空队跳伞军官的话说,
“闭上眼睛往下跳就是了”。
可这只不过是戏说而已。
按照空降兵训练科目规模在伞降之前,伞兵必须要进行数百次塔降,所谓的塔降就是使用跳伞塔,这种跳伞塔训练跳伞用的塔形建筑物,高度七十米。塔上部有四个悬臂跳台,跳伞人员先将自己的降落伞绑在大抓钩上面,然后抓钩上升,到达一定高度以后突然松开,跳伞人员就忽忽悠悠飘落下来,这个得算是基本功之一,这种塔跳训练主要是用来克服恐高症以及掌握初步的降落方法的。
而后才会进行机降,可是……这一次的任务,却不是闭上眼睛往下跳那么简单,地形,那样的地形进行空降,会是什么结果?
“大队长,这样的地形,还在夜晚空降,根本就是让大家伙……送死!”
看着那地形沙盘,已经接到调令任“内务部特种突击队队长”的周勤,这位原侦察大队副大队长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这种地形,根本就是兵家绝地,从山下攻不上去,从空中空降,只要一阵夜风,就能让至少三分之一的战士错过山顶,飘到其它地方,而那时,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结果?
或是挂到悬崖绝壁,或是撞于山墙,闭上眼睛,周勤都能看到那极为惨烈的一幕。
可……任务是总理下的,而且他们还是总理亲点的,这是荣誉!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怀疑,可这代价未免也太高了,如果是换成其它适合空降的地方,他会还眼都不眨一下,甚至还会为之兴奋,可这样的地形……
在周勤在那为兄弟们暗自祈祷,面上露出些许肃穆之色时,赵建强却是死死的盯着抱山顶,盯视着那个山顶,一动不动的站在沙盘边。
“用滑翔机机降!”
在沉思了数十秒后,赵建强突然道出了一个建议。
滑翔机,早在莱特兄弟发明有动力飞机之前,一些先驱者就已经尝试着披上类似鸟儿翅膀结构的扑翼进行滑翔飞行。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近似自杀的方式显得愚不可及,但正是这些冒险开创了人类航空史。1891年,德国著名航空学家奥托?李林塔尔(ottolilienthal)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机,并在其后五年中先后设计并制造了种单翼滑翔机和种双翼滑翔机。1896年月日,李林塔尔在一次滑翔机飞行试验时不幸坠落,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必须有人为此牺牲”。正是李林塔尔的滑翔机试验为后来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奠定了基础,他后来被人们尊称为“滑翔机之父”。李林塔尔让人们认识到即使没有发动机,仅仅依靠风力和重力也能进行飞行。
对于滑翔机,侦察大队并不陌生,事实上,在连云港的蓝天航空俱乐部中,以及德华大学航空俱乐部中,滑翔机学习以及训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相比于需要动力才能飞行的飞机,滑翔机只需要用汽车牵引,就可以飞行,训练成本极为低廉,而为了发展全民航空,尽量培训更多的飞行人员,借着“胶澳冲突”之后的航空热,滑翔机训练开始从俱乐部向民间扩散,在陇海铁路沿线,滑翔机训练更是成为了每所高级中学的必修课目之一。由此使当时几乎每个陇海沿线的高级中学的男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滑翔机飞行技巧,并在随后向整个江苏扩散。
在大多数人眼里,普通的民用滑翔机只不过是让“学生们掌握部分飞行理论的简易工具”。但是,有却依然有人看到滑翔机潜在的军事用途。江苏陆军参谋部的联勤军官,在观察了南京第三高级中学进行的滑翔机的飞行后,他们就意识到这种滑翔机既可以把士兵直接送到作战地点,又能够向孤立无援的部队运送弹药和物资,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因此,引起了参谋部的关注。
而且研究空降部队作战的过程中,面对空降兵无法携带重武器的现实,有人提出研制大型滑翔机,以用于运输包括火炮在内的各种重型装备及其弹药,而在6月份的一次演习中,侦察大队在演习中利用运输运载了150名伞兵进行空降,在其占领着陆场后,数架滑翔机载着山炮、弹药和补给依次着陆,为空降部队提供支援。整个空降演习给参谋部的军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印象。
而现在,面对无法直接空降抱山项的现实,在思索良久之后,赵建强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在那次试验性质的空降演习中,运输山炮、弹药以及其它补给品的滑翔机。
“既然我们能用滑翔机运输武器,就能用滑翔机把士兵送上山顶!”
嘴上这么说着,赵建强的脑海中产生了直接利用滑翔机运送作战部队进行突击空降的设想,这是一种全新的,过去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新式战术,尽管侦察大队同样也很陌生,但相比于空降,其无疑更为简单一些。
“滑翔机的降落只需要几十米的距离,每架滑翔机可以8名士兵,只要三十架,就能运送240名战士!”
在赵建强提到滑翔机运送作战部队时,周勤却是拿着尺子在沙盘上量了一下,同时又翻看了一下山顶的侦察照片,距离、地形都非常合适。
“大队长……”
思索片刻,周勤意识到一个问题。
“咱们没有足够的重型滑翔机,也没有飞行员”
“滑翔机问参谋部要,至于驾驶员,让参谋部去和航空队协调,要是再不够,就让他们从学校征召滑翔机教员。”
周勤提到的问题,赵建强早已想到了解决之道,飞机可以新造,至于教员更不是问题,从各个中学开始推广滑翔机训练之后,江苏便拥有大量技术娴熟的滑翔机驾驶员,至少数百人之后,而且航空队还有一些人,这不过只需要60名驾驶员。
“……经过多次测试后得出结论。在突袭一个范围较小地战术目标时。利用滑翔机实施机降比使用降落伞进行伞降具有更大地优势。在使用伞降方式时。伞兵在从空中缓缓飘落到地面地过程中需要很长时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容易造成伤亡。既便平安着陆。也会因为降落地点分散难以快速集结形成战斗力。再加上伞兵还必须卸除降落伞,容易贻误战机。使得突袭地效果大打折扣。”
北京总理府一楼总理办公室隔壁的作战地图室内,站在军用地图前萧潇向李子诚汇报着参谋部提交的计划。
“而且,考虑到抱特有的险要地形,以及山顶狭小的面积,很难准确空降,如使用伞降方式,那么势必会造成大量士兵被风吹散,从而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行动失败!”
听取着汇报,李子诚只是看着地图,不再言语,原本采用空降的方式,只是他的一个想法,只不过没有想到,采用伞降会造成士兵的伤亡。
“可如何使用重型运输滑翔机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我们拥有许多优秀地滑翔机驾驶员。他们可以准确地操纵运输滑翔机降落在目标附近百米之内。一旦着陆。全副武装地空降兵就可以立即跳出滑翔机投入战斗,其次,无力力的滑翔机没有发动机产生地噪音,在夜间发动攻击,完全可以在敌人全然不知地情况下悄悄地抵达目标地区。从而达到近乎完美地奇袭效果……”
在萧潇转述侦察大队提出的,并由参谋部同意的作战方案后,李子诚稍做沉默后问道。
“那么,如果采用滑翔机的话,山顶是否有足够的面积用于空降,再就是,滑翔机能不能把足够的士兵送上山顶?”
接连提出两个问题后,李子诚又像是想起什么一样,在那里翻找着照片,在过去的一些记录片中,他曾看过滑翔机机降作战,二战德国空降部队就普遍采用滑翔机,而且诺曼底登陆时,盟同样大量使用滑翔机,直到二战后,滑翔机方才被淘汰,不过就滑翔机在二战时一次次的成功应用于特种战场,在抱那种地形,采用滑翔机无疑是非常和适的。
“在抱山顶周围是战壕,如果土匪占据这里,而特种兵机降正落于其中央,势必会造成陷入重围,易遭受打击,这一点,参谋部那边是否有什么应对计划?”
又是一个问题,无论是参谋部直属的侦察大队,亦或是由其改编而来的内务部特种突击部队,都是军中的精锐,像那样经过严格训练后精选出来的精锐对于军队而言是极为宝贵,没准,以后自己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借重他们,这时,李子诚当然不愿意把他们浪费在抱。
“报告总理,其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