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管里投放蓝色染料,不一会儿,管涌处涌出蓝色的水流。猜想得到了证实,险情的根源得以查清。为此,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给他们荣记“抗洪抢险集体一等功”。
与成章一样,他们在水下什么也看不见,为了确保探查准确,他们在水下都不戴手套。许多人的双手因此被碎玻璃、废铁丝等物品划得鲜血淋漓。8月4日上午,潜水员李志辉、吴向君等4人又继续在该险段下潜仔细探查。当天下午,官兵们又潜入水下对江堤底质进行电视摄像,再次确认此处100米江堤险段水下地质无异常变化。到洪水退至安全水位为止,这段江堤一直没有出现重大险情。
在抗洪期间,他们曾5次对汉口龙王庙200米江堤的险情进行了水下探查。该险段地处汉江、长江的汇合处,水下暗流湍急,漩涡凶险,险情远远超过安全潜水界线,同时,该处锚链、钢缆和桩墩等水下障碍物密布,对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是,官兵们仍然舍身忘死,抱着80斤重的压铁下潜探查,下潜最深处达20多米。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战,他们终于探明了该处江堤水下底质,使有关部门对险情做到了预防准备。
7至8月的每一天,他们几乎都在与死神握手!8月4日下午,在嘉鱼县牌洲湾江堤溃口处,潜水班长焦学民潜水探查沉入水下9米处的汽车,打捞牺牲战士的遗体。这时,他背在身后的压缩空气瓶被车上的伪装网缠住,无法挣脱,处境十分危险。面对困境,焦班长沉着冷静,想方设法解开了气瓶背带,然后卸下气瓶,转身摸索着解脱了伪装网。危险过去了,浮出水面的焦班长依然显得坦然自若。
他们就是在这样的险境中从事着危险的工作,其中11名潜水员多次进行对身体损害较较大的重复潜水和疲劳潜水。由于气候炎热和环境险恶,他们先后6人中暑,每人身上都留下了伤痕,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人退下“水线”。
在一次水下作业后,战士赖叶能刚刚浮出水面就累得晕倒在地,但第二天他仍积极要求下水探险。海军百名优秀士兵之一的军士长姚秀桥连续4天高烧39度,仍坚持下水作业。已被海军潜艇学院录取的战士李志辉没有回湖南老家看望遭受水灾的父母,毅然留校参战。李圣鹏1996年在武汉市抗洪抢险中因表现突出被保送到海军潜艇学院深造,他暑假回到遭受水灾的湖南老家探望父母,路过武汉时,得知“娘家”人正在抗洪抢险,便毅然加入了潜水突击队的行列。
今年7月以来,该队官兵先后16次出击,对武汉市中华路、龙王庙、东风三处和嘉鱼、洪湖等地15处江堤险段进行水下探查和水下摄像,共潜水作业200多人次,累计水下作业时间100多小时,排除大小险情及疑点20多处,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汛指挥部提供了准确的江堤地质资料,为制定正确的抗洪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武汉市市长王守海多次到潜水现场看望该队官兵,称赞他们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水下尖兵”。8月7日,武汉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了这支潜水突击队,号召全市人民向他们学习,并奖励他们两万元人民币。但官兵们又将这两万元转赠给了灾区人民。
第四节 土法治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蚁穴、蚁穴,数不清的蚁穴,白蚁险情是湖南岳阳云溪地区23。4公里长江大堤抗洪抢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由于这里靠近山地,且解放前老堤基础原因,蚁患尤甚。
水位不是很高,大堤没有溃决的危险时,开挖蚁穴,回填块卵石反滤导浸是主要处险措施。
“告急!告急18月7日下午5时许,正当人们为迎战长江第四次洪峰紧张搏击时,长江大堤云溪区道仁矶10+200米处约100米范围内,险象环生,连续出现三处蚁穴大险,其中两处致使堤身塌陷。
1954年,洪魔就在这里撕开口子。
险情就是命令。泗垅村170名村民上来了;大田村、丁山村、基垅村的抢险突击队来了;省武警总队的官兵赶来增援。游弋在长江的抢险龙门渡全速开了过来。增调的3万条编织袋很快运抵险段。
铁锹翻舞,汗如雨飞……10+200处,蚁巢原形毕露了,“老水利”徐荣东第一个跳入蚁洞,亲手垒石填穴。一层砂卵石,一层块石,蚁穴在迅速缩校“一、二、三,加油1号声震天。10+100米处,民工们轮番开挖,2米,3米……仍不见蚁穴。不好,5米深的堤沟开始塌陷。”闪开!快闪开1一排圆木及时撑住了堤身。挖掘在继续着……终于直捣蚁巢。
高危水位下蚁穴险情增多,久经浸泡的江堤不堪开挖,打抱围就成为攻克白蚁险患的重要措施。
8月20日,长江大堤4+200处白蚁洞开始用油布闭浸,堤外压砂卵石,没有压住,当晚险情加大,紧急采用临水抱围护堤,才化险为夷。
8月21日上午,永济垸4+200处,蚁洞险情加剧,浑水挟裹泥土滚滚而出。专家探测表明,蚁穴位于大堤1。2米下。现场指挥者立即组织抢打抱围固堤。经过松杨湖农场守堤干群和塔山英雄部队某炮团130名官兵10多个小时的奋战,一个长85米、宽25米、深6米的抱围压住了险情。
今年汛期以来,云溪区发现白蚁洞子200多个,17个蚁穴群,有8个大蚁洞,汽车经过,轮子下陷。守堤军民集中力量,打抱围治理蚁患,累计打抱围27处,“抱围”总长1300米以上,这些抱围中既有称为“洋抱围”的砂卵石“抱围”,也有以土为主的“土抱围”。最长的达120米,短的也有20米长。其中仅8月20日至24日4天内,就抢打抱围11个,有时一天多达4个。
在湖南临湘市儒溪镇新拐堤上,当地村民也发明了一套土办法,为堤上的蚁穴“打针挖穴”。
新拐堤堤段近处依山,土质带粘性。由于筑堤时质量把关不严,抛丢了不少芦苇,给白蚁生长提供了温床。8月5日,儒溪村2组组长林平波带领10多名村民在查险处险时,发现堤脚下一处导浸沟的水越来越浑浊,并不时伴有颗粒状泥浆流出。
凭他们的经验判断,这里的堤心必有蚁穴。如果蚁穴进水,蚁洞便会越冲越大,无法抢救。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准蚁穴,打抱围加固,然后,挖穿蚁穴,抛填筑紧。
他们找来一根8米长、22毫米粗的铁棒,将一头适当磨尖。接着,他们3人一组,悬空使劲向下捅破大堤表面的硬层,一起用手扶住铁棒,暗暗使劲漫漫往下压去。等插下去一段后,在将铁棒拔出来,根据插入的深度,把用筛子筛过的细沙往洞眼里灌下去。如果洞眼的深度容积与灌入的细沙数量相符,说明这里没有蚁穴。但如果灌下去看不到细沙,那么就可以肯定这里有蚁穴了。
当天下午5点多,林平波等人将铁棒插入大堤6米深处时,一用劲便感到铁棒能进去一大截。他们确定这里有空洞,蚁穴的位置被准确第找到了。他们发现这个蚁穴至少有3米见方,是少见的大蚁穴。
随即,儒溪镇向临湘市防指汇报了险情。市防指迅速调集300多名抢险队员、80多名武警官兵奔赴险段现场,沿险段下桩打了一个长37米、宽9米、深4米的抱围。经过11个小时激战,蚁穴的险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治蚁穴有土法,治管涌也同样有土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简便易行。
管涌是一种常见险情,一般的治理方法是外打抱围,内中填筑。湖南省岳阳市麻塘大堤管涌很多,8月初,麻塘垸二敦子处已经治理过的一些地段,又出现新的“管涌”。
怎样才能根治呢?
当地技术人员通过多次试验,采用大米或黄豆和水泥灌浆的新方法,使麻塘大堤27处管涌得到了彻底根治。在发现管涌后,他们将大米或黄豆灌入发生管涌的洞中,由于大米或黄豆遇水膨胀,能很快填塞管涌漏洞。
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安全可靠,施工对大堤没有震动,且造价远远低于其他处险方法,堵漏固堤十分可靠。但缺点是,这是一种应急措施,难以根治管涌。因为大米或黄豆容易吸引蚂蚁、白蚁或老鼠,因此,按照这一方法治理的管涌在洪灾过后可能留有后患。
8月份,国家水利部领导和专家到岳阳市抗洪现场观察后,认为用灌浆机处理管涌这个办法很好,可以在全国推广。
长江委科学院土工所所长、女专家吴昌瑜,行程五六千公里,走遍了湖北境内干堤的每一处险情,她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法从严要求抢险过程中的每一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