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强调,今年是《防洪法》实施的第一年,各地要严格执法,依法防洪。对组织领导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严肃处理。
会后第二天,他就飞到了湖北监利。那时正是长江第4次洪峰将要来临的前夜。这次已是他在汛期以来第3次到达监利。
温家宝到达监利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左右。当地似乎预先都没有得到通知,监利宾馆临时为他腾房。
但是,他并没有先去宾馆,而是直奔监利县水利局听取汇报。然后,他又连夜走上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察看水情。
当晚,温家宝便从监利向中央发出一份汛情报告。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赶往荆州。
一周两会。8月10日上午,温家宝在湖北荆州又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特别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最近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指示,要求沿江各地党政领导、广大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坚决保住长江大堤,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中间,一次次汇报会、会商会不断。
8月7日,温家宝正在监利、石首、洪湖一带视察。下午两点多将近三点的样子,传来九江大堤一段防洪墙决口的消息。这时温家宝正在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他当即决定缩短会议,奔赴九江。
第二天,8月8日,朱容基总理来到荆州。他们又一起在一线视察慰问,开会到夜里很晚。9日,温家宝陪同朱总理再赴洪湖、石首慰问一线抗洪军民。
一直随温家宝活动的干部慨叹说:“我们这些年轻人都累得受不了,温副总理的疲劳可想而知。他还不光是累,压力也大。他刚刚当上管防汛的副总理,就遇上了多少届也遇不上的一次特大洪水,只能说是缘份。”
不过,这缘分还是少点好。
8月16日,是年轻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邓坚最难忘的一天。
上午,他接到通知,要随水利部领导到北戴河汇报工作,听取指示,然后傍晚随温家宝副总理到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检查指导。中午12点半登上飞机,两点到达北戴河。部长们面见总书记、总理和其他中央有关领导去了。邓坚的官小,在外边等着。
将近6点,领导们的会议结束,部长出来说:“马上吃饭,吃完饭飞湖北。”
就在这天下午,风云突变。1998年长江最大一次洪峰——令一线抢险军民谈之色变的第六号洪峰,以灭顶之势奔腾而来。
就在领导们会议结束时的6点,长江沙市水位再次突破44。95米,并且仍在继续上涨。根据水情预报,当日深夜,沙市水位将超过45米保证水位线!
10天前的那次洪峰与其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现代科技已经够发达了,但仍然是人算不如天算。头一天水情预报,还估算第六次洪峰只是中等量级。16日凌晨,三峡区间长江各支流突降一场暴雨,给第六次洪峰半道上加了个包,一下子就使洪水冲破了百年纪录。
江泽民总书记和朱容基总理紧急做出决定,委派刚从长江回来仅两天的国家防总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急赴荆州,靠前指挥。下午6点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参加抗洪的解放军发布命令,沿线部队全部上堤,同时要求地方各级党政干部率领群众,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干堤安全。
原定从北戴河去东北的专机,在晚饭后突然改变飞行计划,改飞荆州。
当天深夜,人们在电视上都看到了温副总理抵达荆州机场的镜头。他从专机上急匆匆地下来,与前来迎接的湖北省和部队领导急匆匆握手,然后登车急匆匆离去。
这时是夜里10点半。来到宾馆,温副总理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你们今晚都不要睡觉了,随时掌握情况。”随后即与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抗洪部队领导,水利部领导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领导及有关方面专家进行紧急会商。
温家宝听取了关于汛情的汇报,又详细询问了气象。水利等方面专家的意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判断,作出了迎战第六次洪峰的紧急部署:第一、长江大堤目前正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军民要上堤,坚决严防死守,特别要加强薄弱地段的防守。第二、加强巡堤查险,昼夜不间断。发现险情,及时处理。第三、备足抢险物料。第四、加强技术指导,科学查险排险。第五、对重大险情特别是溃决性险情,要做好抢险预案和各项准备。第六、要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按照计划和部署,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安置好他们的生活。
这一夜,温家宝总指挥自己也几乎没能放平身子睡觉。早晨七点他又起了床,到险工险段和水文站,慰问抗洪部队和干部群众,鼓舞军民按照中央号令,严防死守,确保抗洪决战的胜利。
这一夜,长江沙市水位每分钟都在上涨,迅速突破了让人心惊肉跳的45米线,一直摸高到45。22米。荆江分洪区内的数十万群众全部转移,分洪闸口埋好了炸药,有关领导死守在通往最高指挥部的传真机前,只等国家防总一声分洪令下。
17日的太阳升起来了,越升越高,洪水渐渐退去。
长江流域终于在没有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咬住牙关度过了这场世纪洪水,显示了现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大局、决断大势的坚强决心和超人魄力。
第二节 大局当前
198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缓慢下降,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在缓慢下降,通货膨胀率在缓慢下降,唯有一南一北的长江和嫩江、松花江的水位在不断地上涨、上涨……
沿江各地告急的警报一声高过一声,一声紧似一声。荆江危急,洪湖危急,武汉危急,鄱阳湖、洞庭湖危急,内蒙危急,吉林危急,齐齐哈尔危急,大庆油田危急,哈尔滨危急,佳木斯危急,三江平原危急……
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受到了自接班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的考验。
“老天爷跟我做对1 8月6日,刚刚上任几个月的朱容基总理又是一夜难眠。这次,折腾得他睡不着觉的,不是经济增长问题,也不是机构改革、粮食改革、住房改革、金融改革、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等棘手问题,更不是刚令他大光其火的沿海走私问题,而是在他政务日程表之外的长江。
这一天,长江在沙市水文站的水位标高达到了44。95米。而荆江大堤的预定分洪水位是44。65米,最高保证水位是45米。如果江水继续上涨,势必就要面对分洪的问题。分还是不分?分,遗留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不分,长江大堤还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还能坚持多久?应该怎样调配力量,才能确保长江大堤万一失、长江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成果尽可能地少受损失?
早在一个月前的7月4日至5日,朱容基就曾亲临江西省九江市长江防汛抗洪第一线,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泽民总书记慰问正在日夜奋战抗洪救灾的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并对长江防汛抗洪工作作了部署,要求确保长江大堤万无一失。但谁都没有预料到,今年长江的水会越来越大、大到似将颠覆的程度。
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还有更大的洪水在后面。
一夜辗转,天渐渐亮了。7日晨六时,朱总理登上轿车,从北京直奔北戴河,面见正在那儿办公、休息的江泽民总书记。
就在朱总理到达北戴河之后不多一会儿,曾被吹嘘为“固若金汤”的九江长江干堤决口。举国震惊,海外媒体报道铺天盖地。
7日的晚上,北戴河捞不着睡觉的人就多了。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紧急研究部署长江抗洪抢险工作。
又是一次“八七会议”,这次会议的气氛异常严峻。
江泽民总书记眉头紧蹙,神色严肃,语调迫切。
会议决定,把抗洪抢险作为全国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这意味着整个中国进入了“紧急状态”。
第二天一早,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的8条决定传达到了抗洪前线——一、坚决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干堤安全,同时积极做好分洪准备。
二、授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可在沙市水位达到45米时,根据情况,决定部分或全部开闸泄洪。
三、做好分洪区群众的思想工作,组织群众迅速转移。
四、解放军、武警部队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接受国家防总统一指挥。
五、动员一切力量和物资支援灾区。
六、防止大灾之后出现大疫,卫生部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