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子获得不同性质,从而得到区分。有些简单的事物,其内部联系干脆就不再能够使之互相区分了,比如光子,当多个光子混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区分不出哪个是光子甲,哪个是光子乙,所以物理定律干脆要求在原理上一定要保证不能区分出他们,也就是光子甲和光子乙调换一下位置,任何手段都感觉不到这种调换。光子的性质只能从它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
  对于复杂的事物(D》》1),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弱,成为一种条件和环境,其稳定性更多地取决于自身包含的联系之间的作用。因此,复杂事物的性质是架构在事物内部联系的稳定性的基础之上的,更多的是在事物内部特殊的联系中寻找。
  按照本章的逻辑,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变化和稳定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个硬币是什么呢?就是最小划割,最小划割决定了事物的彻变性,也同时确定了事物的稳定性。至此,事物本身以及其最普遍的特性已经得到了我自认为当今世界上最清晰、最平民化的说明。虽然很多说法流传已久,但关键是这里给了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凡人做事,喜欢直接明了,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把事情搞得玄妙。比如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听说是名著,借来翻了一下,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书中每个中文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居然不知道在讲什么。如果海德格尔站在面前的话,我最想问的问题既不是存在是什么,也不是时间是什么,而是想问:用日常语言真的不足以表达思想?总觉得如果凡人费了大力还搞不清楚的东西,就算有价值也不大。
  第三章  极大和最小,发展的矛盾
  “事物”注定是要变化的,不仅仅是懂得而且还要掌控它。接下来自然而然就需要了解事物变动的规律。事物变动又可以分为发展和变化两种形式,事物变化更多的是自然发生的,而事物发展则体现了人的主观意愿,使事物有目的地变化。
  事物的变动需要从范畴和性质两个方面说明。事物的范畴是从边界联系中确立,复杂事物的性质是从内部联系中确定。特别是事物范畴的变动,涉及到事物的内外联系,也就是事物边界的变动,直接影响到事物的存在。从事物变动的原因和动力来说明事物变动的规律,就像牛顿使用“力”来研究物体运动规律一样,称之为事物动力学。
  一、动力学第一定律:D越大,事物范畴越难变动。D如同事物的“惯性质量”。
  这在前面事物的相对稳定性里已经讨论过,这里只是再从变动的角度重述一遍。这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事物的内部联系越丰富越有力,事物的范畴就越难以改变;另一个含义就是事物内外联系越大,事物的范畴变动越大。这样的话,事物的内部联系如同事物的惯性,而事物内外的联系则视同推动事物改变的力。
  根据这个定律,当我们要主动推动事物发展时,就得使事物与外界发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联系,以获得自身范畴变化所需要的力量。这称之为发展的极大法则,就是推动事物发展需要尽可能多的外部联系。有史为鉴:【六月,壬辰,以魏相为丞相。辛丑,丙吉为御史大夫,疏广为太子太傅,广兄子受为少傅。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示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由是见器重。】丞相魏相和太傅广就是否派皇亲国戚来监护太子发生分歧,丞相魏相是从保护的角度来看问题,而太傅广则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太子本身有皇权的庇护,更重要的事情是促进其发展成长,以治理国家。且太子与国戚的交流本来就比较容易和频繁,应该以太傅等为主来教导太子,使太子与外界有更大的联系,利于太子成长。这就是皇上和魏相赞同太傅广的原因。
  事物存在又必须维持与外界的联系处于最小状态,这样极大法则与最小原理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如何在推动事物生存发展过程中维持事物的存在,需要仔细地使之达到一种合理平衡。尽人皆知的拔苗助长的典故,说明了不顾事物存在(最小原理)而单纯强调发展(极大法则),最终导致事物的灭亡。历史上不乏此例。
  【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论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当时秦惠王面临一个战略选择,是因蜀内乱而伐蜀,还是因韩入侵而伐韩。以当时秦国国力,仅能得其一,或伐蜀,或伐韩。韩与周、齐、赵、楚、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蜀则与外界关联较小,打破韩国其复杂性要大得多。即使吞灭韩国,秦国将要马上面临处理很多的外部关系,以秦国地小民贫,很难维持最小原理所要求的最小划割,整个秦国将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伐蜀则相反,较小的外部联系使吞蜀之后的秦国可以仍然保持稳定性,且有实际的利益,确实是上策。张仪的建议是拔苗助长,他的意图是想要秦国迅速称霸,但是突然新增大量的外部联系,很可能带来的是打破原有事物,也就是破亡秦国,这就是司马错所说的秦国危矣。
  在极大法则与最小原理的矛盾中,单纯强调最小原理而反对极大法则也会阻碍事物发展从而使事物进入死亡。中国红军长征路上,毛泽东和张国焘之间的路线冲突,其实就在于争论判定红军是否需要极大法则:或进入陕西前线进行抗日,进入到中华民族最关注的中心,获得更多的对外联系,其标志是进入延安就是胜利;或进入川藏,利用自然环境保持红军的封闭性,强调最小原理,其标志就是割据四川。毛泽东选择了极大法则,同时在此过程中,千方百计维持红军的独立性。历史证明,这一伟大的战略选择,直接促成了西安事变,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获得最后的成功。
  极大法则和最小原理也反映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在古代,定居代表着文明、游牧代表着野蛮。因为固定性较强的事物,其与外界的联系复杂而丰富,利于社会的发展,故而古代文明发展强调极大法则。社会发展到现代,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新体验。这需要个人具备充分自由选择外界联系的条件,而无需担心因此而自我毁坏。因为移动性强的事物切割较深,事物比较稳定,外界联系才不容易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所以,现代文明不得不强调最小划割,使个人或团体具备相当的稳定性,因之给漫游创造了条件。漫游才能代表现代文明,这就是地球村概念的实质。
  这样,从第一定律可以得到一个最重要的推论,就是极大法则与最小原理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一对矛盾。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给事物发展带来灭顶之灾。
  二、动力学第二定律:复杂事物范畴的变动主要由其内部冲突决定。
  对于复杂的事物,外界对事物的影响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也就是事物的稳定性很强。这时候,事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