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事求是”的第三技巧,是调查研究、敬畏他人。个人的力量和精力是有限的,完整掌握一个复杂的事物,就要借助于他人的力量。从其他人那里了解信息,去伪存真,这个过程就是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调研者注意的,或者说使调查研究起到真正作用的,就是敬畏他人。调研者之成为调研者,本身就是一种优越地位,加之在调研的过程中,他掌握的信息更全面、知道得更多,也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自然会获得一种强势。在强势的支配下,调研者容易产生幻觉,会对调研的原始信息源(其他被调研者)不自觉地流露出轻视,或者对调研的原始信息不尊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使调查研究的效果大打折扣。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失败的调查研究:领导感觉某些工作可能存在问题,就去相关的地方去调研,去调研之前也作了大量功课,自己觉得心里已然有了一个大概。听人报告的时候,总是发现别人工作的不足,而不是分析别人这样做的条件和原因,片面取舍材料,强化自己先入为主的结论,以指导的姿态结束整个调研。最后形成一个奇特的调研景观:领导滔滔不绝,大肆批判,被调研者唯唯诺诺,领导的判断总是获得证实。这不叫调查研究,只能称之为顺我则昌,调研者并没有从中获得真实情况。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敬畏他人,没有承认其他人的作为也都是其所处环境下的最佳选择。不敬畏原始信息源,何来真实信息?这应为调研者戒。
  好了,看来营养套餐品种还挺丰富的,但光看也不能饱肚呀,赶快开始吃吧。希望吃得饱一点,那智慧部位早点长大。我已经开始吃了,也有点适应这些套餐了,虽然老是感觉有点不合我的习惯口味,但确实长力气。
  第六章  转法华,坚韧的自信
  内修品性,自信坚韧第二。
  内修品性,智慧放在第一估计没人有意见,但是谁坐第二把交椅呢?候选者太多了,像慷慨呀、善良呀、交际呀、厚黑呀、慈悲呀、敬业呀等等,每一样都被人洋洋洒洒地提及过、推荐过。这些品性确实对成就事业都很重要,但是要把所有这些武功都修一遍,估计黄瓜菜都凉了。所以,对用于内修的品性而言,也要抓重点,抓住那么一项关键的死修烂练,才能指望产生作用。判断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毛毛虫变蝴蝶。研判之后,我选择了一个品性,就是自信坚韧,不仅如此,我以为到自信坚韧为止也就足够了,从内修上已经足够变蝴蝶了,其他那些纯属锦上添花,学学就行,不用修炼,花拳绣腿就可以了。
  先看自信。
  智慧通晓极限,而自信超越极限。
  智慧,探知事物发展规律,了然事物的本性,穷究之下,边际洞然,知可为、知不可为。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求,恬淡随顺,是中国文化普遍褒扬的“达人”精神,也是智者的画像。但是大志者追求人性的荣耀,更进一步寻求突破极限,这是大志者的自信。自信者首先是智者,研究规律,然后利用规律、操纵规律、甚至创造或打破规律。认识规律、顺应规律是中上水平,操纵规律是更高境界。
  自信对于成就事业,特别是大事业,非常重要。自信如手,无手则入宝山而空归。我们来看看司马昭灭蜀过程中,自信心所起的关键作用。
  【昭欲大举伐汉,朝臣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钟会劝之。乃以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未有衅,屡陈异议;昭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谕之,艾乃奉命。初,钟会以才能见任,昭夫人王氏言于昭曰:“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及会将伐汉,西曹属邵悌言于晋公曰:“今遣钟会率十万余众伐蜀,愚谓令单身无任,不若使余人行也。”晋公笑曰:“我宁不知此邪!蜀数为边寇,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众方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则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强使之,适所以为敌禽耳。惟钟会与人意同,今遣会伐蜀,蜀必可灭。灭蜀之后,就如卿虑,何忧其不能办邪?夫蜀已破亡,遗民震恐,不足与共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会若作恶,只自灭族耳。卿不须忧此,慎勿使人闻也!”】在司马昭选帅决策的过程中,自信心是作为主帅选定的最关键因素来考虑的。钟会人品的缺陷,没有妨碍他成为主帅。钟会以其自信心,领导诸将,消灭了蜀国。当然,最后也确实如同司马昭所料,钟会也为思归将士所杀。
  六祖惠能是佛家自信者。五祖选接班人,神秀和尚应聘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惠能和尚接着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从佛法的角度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人心如同明镜需要经常打扫才能明亮,而六祖则敢于突破这个规律,直接跳入到禅宗见地。更明白展露惠能自信者本色的是,他明确提出: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法华”指《法华经》,在佛教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对于这样一部广受崇拜的经典,六祖敢于说,心迷就被法华经所左右,心悟则左右法华经,这是典型的自信者。
  曹操的自信,在他讨平西凉一战中表现的非常突出。马超、韩隧乃西凉精锐,与曹操刚开始几次战役,数次大败曹操,几乎使曹操丧命。马超、韩隧已经使曹操狼狈不堪,但是西凉增援还在不断涌来。一般情况下不会让敌人增援这么顺利汇合,但是曹操却不但不阻止,而且敌人每一部增援到达辄有喜色,这种违反一般规律的做法大家都不知道缘故。曹操越发故意与马超、韩隧相持以吸引西凉增兵,同时离间马超、韩隧的关系,最终击破西凉。事后,诸将问,为什么违反常规使西凉招集更多增兵,为什么西凉兵增多反败?曹操说道:“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適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我们从中看到一个操纵规律的自信者。
  再看坚韧。
  坚韧是一种无以言状的力量。
  奠基于智慧之上敢于操纵规律的自信,意欲突破的是极限,故而时常面临恶劣的考验。环境的艰险、众人的怀疑,足以动摇大多数人的自信心。自信者在突破极限时,经常会处于一根稻草就改变结果的境地,此时,自信者最可靠、最值得借助的力量,莫过于坚韧。坚韧是一种力量。
  坚韧可以赋予柔弱的水滴以力量,击穿坚硬的石头。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坚韧者胜利。拔河比赛,双方在开始总是胶着在一起,当双方相持的时候,甚至一个儿童的加入就会改变胜负,此时坚韧耐心的一方慢慢就会获得力量,一旦这个力量开始打破平衡,另一方很快就丧失信心、放弃抵抗,迅速崩溃、兵败如山倒。官渡之战,双方矛盾斗争到最紧要关头,坚韧者胜,但须具体分析,否则为莽撞:此时,绍众互不相能,且绍拥大众与曹相对半年而无它计,力战之策略明,邵众人内斗、绍又不得要领,曹操持之旷久,绍必内溃。总之,坚韧的力量不容自信者忽视。自信者有了雄心,辅以坚强的耐心和意志,坚韧持久,胜利就可期待了。
  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事例,印证了坚韧的作用。激烈冲突的双方,坚韧者胜,退却者败。在对双方力量清晰判断后,最终坚韧者胜。刘秀派吴汉击灭盘踞巴蜀很久的公孙述一战中,汉军之坚韧所起的作用显露无遗。
  【公孙述困急,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以配岑。岑于市桥伪建旗帜,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蜀郡太守南阳张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以挑敌。冬,十一月,臧宫军咸阳门;戊寅,述自将数万人攻汉,使延岑拒宫。大战,岑三合三胜,自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使护军高午、唐邯将锐卒数万击之,述兵大乱;高午奔陈刺述,洞胸堕马,左右舆入城。述以兵属延岑,其夜,死;明旦,延岑以城降。】退却者败,在司马懿和曹爽的权力斗争的事例中,特别使人印象深刻。司马懿诈病,解除了曹爽的戒心,趁曹爽随魏主出城狩猎之机,假借太后之命关闭城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