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争夺海洋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为什么强大的“无敌舰队”竟然在寡弱对手面前不堪一击,一战而负呢?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是基础说。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虚假繁荣。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加强专治统治,搜刮民财,连年征战,专横残忍,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危机四伏。这次战争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挥失当说。另有学者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是由于国王用人不当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国王在里斯本大教堂举行授旗仪式,任命大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率领舰队远征。西顿尼亚出身于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深得国王信赖,所以被任命为舰队统帅。但是他本来是一名陆将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晕船。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指挥这场战争。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请高明,但未被获准。试想,这样的将领指挥海战,哪有不败之理?
三是天灾说。这种说法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而不是人祸。它首先遇到的对手,是非常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这是进军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无敌舰队”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从仓促制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大多数步兵也因为晕船而失去战斗力。“无敌舰队”还没有与英国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顿尼亚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从而导致厄运的发生。回国时,在苏格兰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几乎已全军覆没。
虽然“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看来,“无敌舰队”覆亡的原因值得所有的军事家深思。
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另有原因吗
拿破仑能够创造神话,其本身即是一个神奇的创造。1815年3月20晚上9点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势已去”的拿破仑居然不费一枪一弹,在短短19天之内从地中海到巴黎,赶走了波旁王朝,再度称帝。
但拿破仑比谁都更清楚地知道,他马上就要面临着一场严酷的战争,欧洲对他这一次的突然出现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打击。
6月14日,拿破仑入侵比利时战争开始。
6月17日傍晚,拿破仑带领军队向高地进发,与英军相遇。
6月18日清晨拿破仑与威灵顿开始战斗,当时拿破仑大约有7。2万个士兵,威灵顿有7万。拿破仑和威灵顿都在等待援军的到来,前者等的是元帅格鲁布,后者等待的则是布吕歇尔。
法军继续着对英国军队左翼的进攻。一个半小时后,拿破仑看见圣兰别尔东北方有军队向这边赶来,他认为这一定是格鲁布,遗憾的是:来的军队是布吕歇尔而不是格鲁布。布吕歇尔从格鲁布的追击下逃脱并且绕过法国元帅的视线赶到了这里。拿破仑并没有因此而想到撤退,他认为格鲁布应该会很快到达。
很多的法国骑兵死在了战场上,但剩余的士兵们毫不因此恐惧。
黄昏时,拿破仑相信格鲁布马上就能赶到,所以他仍旧带领着近卫军向前猛攻。但很快大批英国骑兵冲向了法国近卫军,近卫军伤亡惨重。这个时候,拿破仑仍在等,格鲁布仍没来!
排成了方阵的近卫军一面抵抗着英军的进攻,一面保卫着拿破仑慢慢撤退。离开了滑铁卢,拿破仑得知几十万英军主力已准备向法国进攻,而几十万俄军也咄咄逼人,即将到来。这些让拿破仑彻底绝望了。格鲁布迟迟未到毁灭了法国军队。
滑铁卢惨败,拿破仑对未来充满了绝望。然而事实真如人们所言:拿破仑的惨败完全在于格鲁布元帅的迟到吗?如果格鲁布元帅没有迟到而是准时到达救援地点那是否又意味着拿破仑会一如即往地雄霸欧洲呢?
我们只有到不可重演的历史中去找寻答案。
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空战战果如何
战争狂人们一向目空一切,好大喜功,纳粹头子希特勒更是其中的“典范”,在公开“巴巴罗萨”空战的结果时,希特勒与斯大林也唱起了对台戏。
1941年6月22日夜,希特勒一手制定“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俄罗斯人民正沉浸在和平、甜蜜的午夜之梦中。凌晨3点15分,成千上万颗绰号为“恶魔之卵”的球型炸弹带着刺耳的啸叫落下来,夜空的宁静被打破了,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到处升腾起冲天的火光。俄罗斯再也不能平静下去了,战争恶魔向他们伸出了巨手。
苏联空军蒙受了巨大损失,那么在“巴巴罗萨”空战中损失的飞机到底有多少?
这必然是个不小的数目,据德军4个航空队向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报告说:德国空军轰炸机炸毁了来不及起飞的苏军飞机1489架。此外,德军战斗机及高炮部队击落了升空的飞机322架,共计1811架。德军自己也不敢相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竟能获得如此的战绩。与此同时,戈林密令空军总司令部的军官们分别到各个已被占领的苏军机场依据飞机残骸进行一次统计调查。调查进行得很快,一份秘密调查报告呈送至戈林面前:“巴巴罗萨”空战的战果不止1811架,而是2000架以上。报告说,准确的数字已无法核实清楚,但肯定在2000架以上。
因为戈林没有对此事展开进一步深入调查,所以人们都对此战果的报道持怀疑态度。而且,在“巴巴罗萨”空战以后,苏联空军并没有公布损失飞机的数字。战争结束以后,苏联国防部出版社发行了6卷本的《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该书称,苏联空军在“巴巴罗萨”空战的第一天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单在地面上被炸毁的就有800架。
苏联与德国公布的数字相差非常多,竟达600~800架,这差不多是一个中等国家整个空军的实力,令人奇怪的是,苏、德双方对于升空后被击落400架飞机的数字,出来的统计结果是相同的。数字的出入在于地面飞机的损失,而地面飞机的损失数字说什么也比空中击落飞机数字易于统计。
斯大林在当天早晨曾命令西部军区将所有飞机均加以伪装。但是斯大林的命令并没有得到执行。苏联空军的新旧飞机均未加任何隐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跑道上,就像接受阅兵似的。大部分飞机来不及升空便被炸毁了。
尽管在这场偷袭战里,被炸毁的飞机到底有多少还是不得而知,但我们能肯定的是,即使希特勒大获全胜,也没能改变其最后彻底失败的命运。
诺曼底登陆成功的背后英雄有多少
丘吉尔曾说过这样的话:“战争中真理是如此宝贵,要用谎言来保卫。”此话一语中的,泄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诺曼底登陆计划取得成功的又一“天机”。就让我们以那些在看不见的战线上活动的幕后英雄的故事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奥妙吧!
第一个故事以一位代号为“宝贝”的双重女间谍为主人公。她的本名叫纳萨莉·萨久依安。她在俄罗斯出生,后来加入法国籍。二战爆发后,成为德国情报部门的一员。她被派往马德里,一位她在那里结识的美国朋友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位朋友建议她效力于盟国,并帮她联系上了英国使馆。本来纳萨莉和纳粹德国的头目赫尔曼·戈林关系很好,哪知一踏上英伦三岛,纳萨莉就背叛了纳粹德国,开始秘密地为英国“军情五处”办事。英国人通过纳萨莉,获得了纳粹德国的大量情报。
整个二战期间,谍报战线的形势异常复杂,可谓我中有敌,敌中有我。有时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可谓想破了头。而有时绞尽脑汁也使不出诡计的,却又轻易地得到了。冒牌的“蒙哥马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1944年5月26日,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