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城管执法操作实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管执法除了弄清应变性原则形成的基础、应变性原则的含义之外。
  还必须回答应变性原则的贯彻。将这些有关技术性的要求连同形成的基础和含义,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把握体系,使城管执法者在非常直观的实施中找到具体的位置,从而达到城管顺利执法的预期效果。
  城管执法应变性原则的贯彻,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一,反应敏捷。不论发生的是正常或者反常的紧急态势,城管执法队员切不可慌乱,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应对本次事件。首先,抓住引起相对人失态的关键因素,以缓和的方式,停止对相对人施加压力,让其慢慢恢复情绪,使双方的情绪彻底平静下来。其次,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为首者,将群体性相对人与为首者分离开,把在场的围观者与相对人分离开。再次,抓住相对人行为和语言上的失误,把后果、责任、经济损失、浪费时间联系起来,让相对人确实认识到这样闹下去吃亏的只有自己。
  第二,控制态势。一旦出现紧急情形,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聚集起许多围观者。这些人中,有的只是看热闹,影响现场秩序;有的却是趁机起哄、公然指责、帮倒忙,极大地助长了相对人的嚣张气焰,导致相对人在围观者的支持下,其抗法行为变本加厉,进而使整个态势失控。从经验上说,城管执法控制态势的途径有:当相对人的情绪明显升级时,一定要先软——停止没收、罚款,讲明事理、指出后果;然后硬——谈条件、坚决没收、罚款、带离现场等方式,让他尽快“降温”,保持冷静。
  第三,有理、有利、有节。城管执法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当发生抗法的紧急态势需要应变时,城管执法者举止言行要做到有理(既合法、合情,又合理、合德,一次执法实践就是一首弘扬城管执法职业道德的颂歌)、有利(有利于缓和态势,有利于制服相对人,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持久效果)、有节(留有余地,手下有节,严中有宽,不可妄为)。在有理、有利、有节三个点面上加以展开,全面地渗透到实际执法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体现有政策、有分寸、有感情、有方法的全方位效应。
  从本节应变性原则形成的基础、应变性原则的含义、应变性原则的实施要求这三个层面,系统地论证了应变在城管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涵盖的本意及注意把握的方向,以及怎样在一线执法实际中去加以实施。
  整体内容是按照认识、理由、操作、注意点结合的顺序来表达的。它既是一种经验式的总结、理性的概括、体系的条理化,又是理念统领下的操作方式的系列化。
  本章主要阐述了政治性原则、时效性原则、疏堵相结合性原则、应变性原则,通过立论与分析、演绎与概括、提示与推测,使我们意识到这些原则是当今中国城管执法所不可缺失、务必要把握的原则,城管执法的各领域都渗透着这些核心的理念原则,它们是一套城管执法行业性、纲领性、体系化的理念。
  此外,这些原则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普通原则的特殊之处在于,这四项原则不仅是一种理性规则,是指导城管执法工作的最高行为标准,而且这些原则结合了执法实践并被赋予一种可供操作的使命,既可用于指导执法,又可以付诸实践,因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验化的、理性的操作序列。
  第二章 城管执法的四大难点
  目前在城管执法机关所行使的行政处罚职能中,当属对黑车、小广告、无照经营、违法建设这四类违法行为行使处罚职能最为艰难,成为一直困扰和影响城管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障碍。
  这四大难点——黑车、小广告、无照经营、违法建设,其牵涉面之广、影响力之强、反复性之大、被迫投入的执法力量之多,业已超过城管执法职责中的其他方面,成为城管执法系统关注的焦点。“四大难点‘’长期干扰着城管执法工作向前推进,已经成为全国城管执法系统的共识。城管执法工作者一致呼吁相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加大干预力度,以早日彻底突破这几道难关。
  不论从执法现实还是从长远规划考虑,这四大难点都是掣肘城管执法工作效率的源头,是城管执法活动的重中之重。尽管这四大难点形成了城管执法工作开展的瓶颈,耗费了执法者的大量精力,但另一方面,城管执法者在与“四大难点”的交锋中,也总结出了一些极其宝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黑车的查处
  所谓黑车是指没有到政府规定的交通营运登记部门办理经营许可证的车辆。由于民众有实际需要,存在着巨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加之多重社会因素的作用,使得一大批游离于政府车辆管理部门以外的各种车辆,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地进行着多样化的商业营运活动。这极大地破坏了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妨碍了交通秩序,甚至还会带来恶性交通事故,所以是政府坚决要取缔的对象。
  然而打击黑车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黑车驾驶员的身份也较为复杂,加上城管执法者罚没黑车的手段极其有限,执法效率偏低,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城管对黑车便渐渐形成了专门的认识。
  一、黑车社会现象
  没有经营许可证的车辆都被形象地称之为“黑车”。黑车的出现,原因之一在于正常营运的车辆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客运市场需求,如有许可证的车辆夜晚不去郊区、偏僻之处,在近郊或远郊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小区工作或居住的人们,即使在白天也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乘坐,这给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为了工作和生活,人们迫切希望有客运车辆来满足他们的出行需要。未经许可就上路经营的车辆便这样应运而生了,由于价格灵活(不打计程表,根据需要和当时情况,双方相互协商,以达双方满意的价格),服务态度良好,路线完全按乘客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所以黑车的生意兴隆。
  这些管理相对人在其经营中,逐步形成了一个由他们自己管理的圈子,相关联络、服务质量、加入手续、载客秩序、恪守准则、团队精神等行规也自成体系,为管理相对人长期经营这一地盘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如此兴旺而又有较大盈利空间的市场不断吸引着后来者加盟。当一个局部的客运市场相对饱和后,又有人敢于按照“前人”的经验,重新开辟新的客运市场,这样未经许可的客运市场就一个接着一个永无止境地发展下去。“客运黑市”发展到现在,其规模可与正规营运市场相抗衡,形成了对正规市场的挤压,并进行着争夺顾客的较量,特别是正规出租车和公交车开不到、不愿去、错过时间就没车的地方,黑车都愿意前往,乘客的需要就是它们的目标。黑车市场以其服务灵活、操作细致、活动持久、涉及宽泛、价格低廉等优势,构成了对规范的客运市场的威胁,引起了有经营许可证的广大出租车司机的不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运作。
  就全国而言,黑车市场在各大中小型城市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屡禁不止,出现了“叫停无效”的局面,而且还慢慢地演变出与其相吻合的黑车文化——民俗、口语、谚语等体系。由此,一个有着实际的社会需求、严密的营运规则、不断的后继力量、极大的利益来源和适合于个体松散营运习惯的黑车市场就这样出现了。
  二、黑车的特征与种类
  前面已经说过,黑车是指未经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就私自投入到客运行列中来的车辆。黑车从外表上看,与规范的车辆没有大的区别,只有在它们大量聚集在一个地方,一辆接着一辆地有序排列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黑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非法停靠在大学、车站、码头、企业、飞机场出口、社区等地方。这种“违章停车”既不是在等什么熟人,也不是去办什么事情,或者是车临时出了什么故障,只有一个目的——专门等候要出行的、不愿乘坐公共汽车的或是东西太多而需要乘专车的人。这些车大量聚集在一起,一辆接一辆地排着队,虽然没有标明“出租”字样,但通过司机翘首以待、不断上前询问的姿态,一看便知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黑车。
  当前的黑车分为三类:
  黑摩的、三轮车——黑摩的(北京人俗称“三蹦子”)就是一种将摩托车加上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