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勤沙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则是土和沙的帮凶。民勤的年均风沙日为139天,8级以上大风日29天,最大风力为11级、风速每秒25米。大风多来自西北方,它的气势横扫千军。

  沙尘暴到来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捂住脸、蹲在地上别动。在这个妖怪面前,

  挣扎只能徒增痛苦。它会掀翻汽车,把白天瞬间变成黑夜,让屋子中灯光只剩下一圈黄晕。它曾杀死了民勤县数名小学生,并把棉花、瓜果打得七零八落。这样的日子,民勤每年平均有37个。

  但正是沙暴,让北京感到了民勤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漫漫沙尘飘过中南海后,中科院专家带着采集的沙土样本西行寻觅,最终把民勤定为中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首。而后,有日本专家提出警告:如果沙尘暴的源头不能根治,黄沙将飘到西湖上面。

  于是,大量的来自北京的记者云集民勤。他们在关注着这里的沙尘暴、这里的水、这里的沙漠和土壤。当新华社的《动态清样》送达温家宝后,时任副总理的他批示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一个断陷构造湖。在它的全盛时期,面积超过5300平方千米,进入汉代仍有广袤三百里之说。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上游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绿洲面积,拦截和引走其源头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大量河水,使罗布泊演变成各类贝壳堆积的荒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专家曾对民勤的生态进行调查。常厚春说,在调查报告的初稿中有这样的描述:如果不加整治,民勤会在21世纪初消失。

  这一结论已经被中国学界基本认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广庭近日对媒体预言了一个更为准确的数字:按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这片绿洲的生命可能不到17年。 

  那么,如果民勤真的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们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作为巴丹吉林和腾格里的天然屏障,民勤几千年来扼住了沙漠的喉咙,我们称它为'沙海一叶舟'。李玉寿说,唇亡齿寒如果民勤不保,在它东面约100公里的武威,以及金昌两地会被沙漠埋葬,河西走廊将被拦腰截断,并难逃逐渐消失的厄运。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一位总工程师说,民勤绿洲的消失,还将改变大气环流的模式,中国北方整个气候将受到众多沙漠效应的左右,种种影响并将持续到南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民勤,沙尘暴就不是一年几次,而是北方气候中的常态。 

  从副总理到总理,温家保对民勤的批示共有五次。这与本界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无关系。一位民勤干部说,最后的批示把重点放在了'如何保护民勤生态'的问题上。

  目前,当地官方与民间对此问题已经基本达成统一认识补水,是解决土地沙化、阻止大漠侵袭的惟一手段。

  石羊河是民勤惟一的地表水来源,而本地的地下水资源基本枯竭,常厚春说,所以,必须调外水入民。

  从30年前就开始关注民勤生态的李玉寿认为:只要民勤每年的地表水流入量超过3亿立方米,其生态在两年内就能恢复。

  事实上,外调的黄河水已经每年有6000万立方米进入民勤。李玉寿说,但用水成本过高每立方米达到了3角钱以上。这对于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的农民们来说,是个高不可攀的数字。国家和甘肃省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补助。

  而人们的另一个希望,寄托在还在计划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上。

  生态与生存

  红崖山水库旁,一块巨大的牌子上描述了民勤人的其他努力北部湖区正在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结构调整、移民收缩、劳动力转移;全县计划在自2000年的五年内退耕25万亩,种草25万亩,衬渠4000公里,把粮(食)、经(济作物)、草的种植比例调整为40:30:30;目前,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退耕19万亩、种草22万亩,衬渠769公里,种植比例达到35:41:24。 这种思路与20米外石碑上的思想有着很大区别。那碑文描述了水库建立的过程,1993年树立,其中有文字说,民勤县人民排除困难,战天斗地。。。。。。 

  人和自然本应该和谐发展。李玉寿说,如果你不服从那些规律,向天和地过多地索取资源,最后结果就是反遭报复。

  2004年,民勤县还关闭了110多口机井,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尽管每口井可以为2000多人提供水源。另一项与农民关系密切的政令是:禁止在路边及沙地牧羊,以保护植被。乡政府将把违规的羊暂收,喂养一天由主人负担5元钱。

  老人的话题却一直围绕着新规定。井少了,我们吃水更难了;祖祖辈辈都是把羊散放的,怎么到了现在就不行呢?他说。

  但老人也同样抱怨着土地的沙化,沙漠对他的棉田的侵蚀,以及沙尘带来的危害。在提及生态与生存的矛盾时,他的眼睛一直带着迷茫或许,这种迷茫不只困扰着他自己。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2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