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戏也演了,事情总可以过去了吧!谁知又生枝节。有人在吴世宝面前进
谗,说周信芳不唱别的,单挑《追韩信》,那是变着法儿骂你。他把自己比
作忍辱负重,终成大器的韩信,把你比作强迫韩信在胯下钻过去的市井泼皮。
吴世宝一听,勃然大怒:“麒麟童这家伙,好大的胆子,我非叫他知道我的
厉害不可!”
吴世宝要对麒麟童进行报复的风声传到周家,还是周夫人想出个办法。
她有个同学是葡萄牙人,叫伊萨贝尔·罗波,嫁了个荷兰商人,住在贝当路
一幢花园小洋房里。葡萄牙、荷兰当时都被德国占领,因此也算轴心国集团
成员。它们在上海的侨民,是受到国际公法保护的。所以,周夫人就把周信
芳送到他们那里隐蔽起来,对外面只说年关将近,戏班封箱,周信芳到杭州
游玩去了。但是,吴世宝耳目众多,不久就嗅出了味道。
这时,周夫人又想到吴世宝的老婆余爱珍是个贪财的家伙,于是请好朋
友托人帮忙说情。
经过很多周折,吴世宝才说,既然有朋友出面打圆场,那么这件事就不
计较了。但是最后又加了一句:“听说周夫人是裘天宝银楼的小姐。现在有
的银楼做工粗糙,我太太想向她借一副钻石耳环和一只钻戒做做样子。”
周夫人当然知道这是公开的勒索。也只能忍痛割爱,把一副白金镶钻石
耳环和一只三克拉重的钻戒,一起装在一只精致的皮盒里,由朋友再托人送
到余爱珍那里。这样事情才算了结。
党的声音
孤岛期间的周信芳,能旗帜鲜明地坚持斗争,这是因为有一股精神力量
在支撑着他。
当时,上海党组织派文委领导成员之一姜椿芳同志与周信芳联系。姜的
公开身分是苏(联)商在沪主办的时代出版社的负责人。一九四一年的一天,
姜椿芳在尤金圭先生的陪同下来访周信芳。
姜对周信芳说:“我看到卡尔登戏院舞台两旁挂着文天祥、史可法的新
戏预告,可是久久没有上演,现在我写了一个《史可法》的分场提纲,请您
指正!”
周信芳接过提纲,非常高兴地说:“姜先生,十分感谢您!”
就这样,他们相识了。以后,姜椿芳又送给他《荆轲刺秦王》等戏的提
纲。他们一起商量剧本,谈论时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戏没有能编写
出来上演,但通过交谈,两人之间日益了解,友谊渐深。
针对当时上海的情况和全国抗战的形势,按照党的指示,姜椿芳对周信
芳说:“即使不能演出比较直接反映抗日的戏,也要在戏里宣传重气节、反
屈辱的思想,以反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种种表现和沦陷区敌伪势力的嚣
张。。”
周信芳听着听着,眼睛里闪出了光亮。
姜椿芳虽然没有暴露身分,但是周信芳从他的举止、谈吐中,已经猜出
了几分。他从老姜那里,感受到党对他的重视和关心。他听老姜的谈话,既
是在听好朋友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倾听党的意见。
后来,周信芳在编写《文素臣》时,就着重表现了重气节、反屈辱的精
神。
党的思想、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进步文艺运动的发展,这都给周信芳
提供了斗争的原动力,以至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长达四年多的时间
里,在上海京剧史上创造了一个演员长期独撑局面的奇迹。
关心战友
周信芳不仅自己坚持编演爱国戏,在舞台上宣传抗日救国,还热情地支
持同行和战友们的救亡活动。
一九四○年春,阿英、周贻白、于素莲、李文浚、李文渊等人组织成立
了新艺剧社。他们旗帜鲜明,为抗日救亡,宣传爱国主义,推动京剧改革而
奋斗。当时,有些人在背后指责他们是“平剧界的叛徒”。可是,周信芳却
热情地支持他们。一九四○年九月,新艺剧社在上海璇宫剧院首次公演阿英
编写的《海国英雄》。
这个戏歌颂了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光辉业绩。由刘琼扮演郑成
功,顾兰君扮演董氏,舒适、陈奇、钱毅等也助阵参加演出。演出那天,正
值公共租界公共汽车、电车工人举行罢工,观众们大多是以步代车来的。第
二天又赶上大雨,依然有许多观众前来看戏。观众热情,演员更卖力。大家
每天日夜两场。刘琼四幕到底,都有戏,人家问他累不累,他说:“累死了,
也得在台上演下去。”
周信芳听到这些情况,很兴奋。他当时虽然大病初愈,但一直关心着新
艺剧社的活动。就在狂风大作之时,他打电话给剧社询问有没有空座位,说
他要去看演出。剧社的朋友看他病体尚未复原,不宜冒着风雨出门,便好意
劝他别去。第二天,大雨不停,周家客厅里也进了一大片水。可是周信芳还
是打电话去,要求他们延长几天,以便让他有机会去看一次。可见他对新艺
剧社关切之深。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在上海地下党领导下,上海京剧界的进步青年成立
了“艺友座谈会”,周信芳对此也热情支持。艺友座谈会由吕君樵、李瑞来、
何毓如、梁次珊等发起,他们每逢星期四集会,讨论平剧改革和艺术创作,
姜椿芳还请来了音乐家沈知白、卫仲乐,戏剧家姚克等,为他们作艺术报告。
一九四四年,艺友座谈会的同仁们编写了一个新戏,名叫《信义村》。
写青年秦之所亦文亦武,一次误伤了猎户郑大光的儿子。郑大光恪守信义,
忍痛释放了秦之所。后来一伙盗寇侵袭村庄,大敌当前,猎户们捐弃个人恩
怨,联合起来,击退了入侵的强盗。秦之所杀敌立功,并提议把集贤庄改名
为信义村。这个戏影射日寇侵略中华,意在强调团结御侮。由李瑞来执笔,
十二月下旬在兰心大戏院公演,主要演员有筱文林、李慧芳、吕君樵、朱春
霖、徐鸿培、林鹏程、汪志奎等。《信义村》的演出,得到了周信芳、梅兰
芳等人的支持。吕君樵等曾把剧本送给周信芳指教。周信芳认真看了剧本,
认为这个戏很有意义,并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见。由港归来的梅兰芳亲笔为
《信义村》特刊的封面题签。彩排招待演出那天,周信芳、林树森、刘斌昆
等欣然到场观看,周信芳赠送了花篮,以示祝贺。
周信芳很关心京剧界后辈的成长。他不只一次地说:“我们的事业要兴
旺,还是要靠年轻人啊!”因此,只要有机会,他就热情培养青年演员。
一九三九年,周信芳在卡尔登戏院演出连台本戏《文素臣》。
当时,北京的演员宋德珠、杨宝森、袁世海等在黄金大戏院演出。年方
二十三岁的袁世海,经常去看周信芳的戏,并向他讨教。周信芳总是热情指
点,从不推托。
有一次,周信芳利用在上海新都饭店礼堂演出的机会,特地让袁世海跟
他同台,那次演出的是《战长沙》,周信芳饰黄忠,赵如泉饰关羽,袁世海
饰魏延。戏中,魏延有一个动作,要去抓黄忠的髯口。这很不好表演,如果
真的一把抓住了,那么黄忠的头部就不能动,一动髯口就要掉下来,这不影
响演戏了吗?但是不抓也不行。演出前,周信芳在后台对袁世海说:“世海,
抓髯口也有窍门。你不要真的去抓我的髯口,等我把髯口稍往左边一甩,你
的左手就可以伸过来作抓胡子的样子,我的双手从髯口后边伸过来抓住你的
左手,这样手抓住手,使得上劲。我的髯口盖在上面,观众看了像是真的抓
住了胡子,而又不会把髯口抓下来。”
说着,他就与袁世海按着上面说的那样做动作。上台演出果然十分成功。
几十年以后,袁世海还常常提起这件事。
胜利重逢话改革
周信芳与田汉是在抗战初期在上海分别的。
田汉后来到了武汉,担任第三厅第六处处长,掌管艺术宣传。这一去,
两位朋友睽违九年之久,直到抗战胜利后,田汉才从重庆回到上海。当天晚
上,他就与欧阳予倩一起去黄金大戏院看望周信芳。周信芳正在后台换装,
那天演出的是《徽钦二帝》。三个人十分兴奋地谈了一阵,田汉便去台下看
戏,戏散了,再接着谈,一直到戏院要关门了,话还没有谈完。周信芳对田
汉说:“上海现在还实行宵禁,再谈下去,你又得进巡捕房了”。这样两人
才匆匆作别。田汉回到寓所,已经夜深,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挥毫写了一首
诗:
九年湖海未相忘,重遇龟年喜欲狂。
烈帝杀宫尝慷慨,徽宗去国倍苍凉。
留须却敌尊梅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