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4 “龙下凡”——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后,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当时,从红军内部看,形势已有了根本的好转,但就整个形势来说,敌情仍十分严重,蒋介石调集了一百五十多个团,四十余万人,开始合围中央红军。如果不摆脱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将难以保全红军。
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后,全部南渡乌江,进入云南,准备北渡金沙江入川。这时,蒋介石已发现了红军的意图,天天派飞机在红军队伍上空转,并且命令金沙江北岸的部队全力以赴占领金沙江各渡口,封锁金沙江,其他围追红军的部队都向金沙江收拢。红军若不能尽快渡江,仍有被敌人压在这一带的危险。
情况紧急,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抢占龙街渡,红三军抢占洪门渡、中央军委干部团抢占绞平渡。
但是,由于龙街渡江面太宽,加之有敌机低空骚扰,一军团无法渡江,三军团在洪门渡也因水流太急,渡江未成。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全军从绞平渡渡江。
渡江任务全部压在了中央军委干部团的肩上,为便于指挥、万无一失,刘伯承亲自率领先遣队向绞平渡疾进。经过两昼夜的急行军,先遣队到达了距绞平渡四五十里的村子里,部队一到,立即封锁消息,到村里了解敌情和绞平渡渡口的情况,开始,老乡们怕是敌军,都非常害怕,后来,当他们看到刘伯承和蔼可亲的样子时,觉得是同国民党兵不一样,才说了实话。原来,敌人估计红军要渡江北上,就把这一带的大小渡口都控制起来了,而且把南岸的船只都掳过江去,断绝了两岸的交通,还不时派侦探划船过来探查消息。
没有船只如何渡江?刘伯承又来到山庄背后由山上向四处眺望:只见金沙江气势磅礴,江水从深山峡谷里流出,流速很快,涉水?不行,架桥?也不行,唯有一条路、就是摆渡。可是,江上连一叶小舟也没有,怎么办?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当他带领前卫连来到渡口观察时,却发现江边停着两只小船,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估计这可能是敌军过江侦察情况的船。连长肖应棠命令部队隐蔽,派出一个侦察组了解情况,果然是敌侦察兵的船。但船上除了船夫并无他人,侦察员们走到江边,敌人的船夫以为是自己上岸的人侦察回来了,毫无反应,当前卫侦察员的枪口对准他的胸口时,才知道当了俘虏。
刘伯承从俘虏口中了解到绞平渡对岸的镇子上驻有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连,另有一个管收税的厘金局和三四十名保安队员。由于敌人还没估计到红军会这么快赶到,因此戒备不严。
刘伯承对干部团政委宋任穷说:“真是天赐良机。”
他果断命令前卫连:“迅速渡江。”
遵照命令,肖应棠带领先遣队两个排分乘两只小船向对岸划去,当船一登陆,敌哨兵以为是自己的船,根本没在意,结果成了红军的俘虏,接着,战斗很快在镇中展开,前卫连没费多大劲就解决了敌守兵和保安队,绞平渡完全控制在红军手中。
控制渡口的信号传到对岸,刘伯承立即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并亲自率领先遣队继续前进,为大部队提负警戒。同时,他还命令干部团沿北岸向东西两侧派出部队,一方面寻找船只,一方面准备阻止敌人可能从两侧的进攻。
当大部队到达江边时,干部团在群众的帮助下又从上游和下游收集了七条小船,为使渡江工作顺利进行,刘伯承亲自指挥渡江,并派人到附近村庄雇请和动员了一批内行船家帮助摆渡,渡江工作井然有序。
九条小船九天九夜,硬是把中央红军全部人马渡过了金沙江,把几十万国民党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渡过江后,面对金沙江,不由得对刘伯承指挥渡江战斗的巧妙和组织渡江工作倍加赞赏,主席高兴地说:“前几天,我们一些同志还担心,怕我们渡不过江去,被人家挤上绝路。当时我就对恩来、朱德同志讲,没关系,四川人说刘伯承是条龙下凡,江水怎么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来的。”在场的人听了主席的话都笑了。
在四川,人们都传说刘伯承是龙下凡。传说归传说,但刘伯承的神奇经历如他在战场上的神勇,却使许多人都相信这个传说。
2.5 死里逃生——与张国焘的斗争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红一方面军翻过雪山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给两军的指战员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希望。但是,这种高昂的战斗激情却随着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出现很快破灭了,刘伯承、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也在与分裂主义的斗争中险遭不测。
1931年初,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名义进入了鄂豫皖根据地,不久,便担任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和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几年来,他完全主宰着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但是,懋功会议后,当他看到中央及中央红军的现状时,个人野心开始膨胀,这种膨胀驱使他产生了篡夺中央最高领导权的野心。
为了解决会师后的军事行动问题,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了会师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会上,张国焘提出种种理由反对毛泽东北上的战略方针,主张红军向川康边界南下,他的主张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反对,刘伯承虽然不是政治局委员,但他出于对红军的负责态度,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批驳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以元老自居的张国焘,对政治局内反对的人十分恼恨,尤其象刘伯承这样一个非政治局委员也敢批评自己,简直象遭到了极大的污辱,难以容忍,但鉴于自己是极少数,他只有表面上同意了红军北上的意见。
两河口会议后,红军两个方面军分编成左、中、右三路纵队和岷江支队向北开进,全军先头部队一军团马上行动,按计划翻过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很快接近了松藩附近的毛儿盖,经过战斗,击溃了胡宗南,很快占领了毛儿盖。
张国焘虽然在政治局会议上举手赞成红军北上,但在执行上却一再玩弄花招,抑制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北上的方针。他还公然提出“谁有军队,谁就应该当领导”。甚至提出要“改组中央”,并提出了一大批名单,同时他还指使人以提意见为名,要挟中央,“如不让张国焘当军委主席,则无法北进,无法顺利灭敌”。
这些情况,中央已有觉察和预料,所以在两河口会议后,就派出了由刘伯承、李富春、林伯渠、王稼祥、李维汉等人组成的中央慰问团,到四方面军去帮助传达、贯彻两汉口会议精神,宣传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
对此,张国焘非常恼火,他表面上欢迎中央慰问团,背地里却严格限制慰问团同广大官兵接触,把一些向中央慰问团反映情况的人隔离起来,甚至在慰问团到来前后杀害了个别了解他底细的人。
尽管如此,中央慰问团仍然了解到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许多情况,为了整个红军的生死存亡,刘伯承等人一方面耐心地和张国焘协商迅速北上的问题,一方面向中央汇报情况。
在刘伯承等人的督促下,张国焘才不得不表示北上。
四方面军刚刚接近毛儿盖,张国焘又以种种理由停止北进,并重新提出南下川康边界或西进退却的主张,党中央在毛儿盖地区停留一个多月耐心等待张国焘率军北上,因此而错过时机,致使敌人已准备就绪、不断向北进逼。
在这种局势危急的情况下,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会议还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经草地北上。左路军由第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和第一方面军的五军团、九军团组成,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右路军由第一方面军的一军团、三军团和第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组成,由毛泽东、周恩来和党中央直接率领。
毛儿盖会议结束后,刘伯承立即随朱德一起部署左路部队的北进行动,但一心想着南下的张国焘以情况不明,不能贸然行动为借口、迟迟不行动。
刘伯承对张国焘出尔反尔十分不满,但红军的组织纪律使他不能公开对抗红军总政委,于是,他根据朱德的指示,加紧制订部队的行动计划,说服张国焘,使他相信“草地是可以过得去的”。由于当时形势对左路军很不利,张国焘才不得不同意向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