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股色股香(完结) txt-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晓野和陈邦华在戏台里正好互换了角色:陈邦华由官而商,而王晓野则由商而官!但他们演的还是同一台戏!人间的戏尽管花样繁多,但主旋律一直是人与自己的博弈,也就是神与撒旦的游戏!从视觉、味觉和嗅觉上讲,这幅图很像猪肉和酱油烧成的红烧肉:亮晶晶的肉皮、白乎乎的肥肉和咖啡色的瘦肉互相依傍,互为表里,但层次清晰,创造出一个热乎乎的、香喷喷的境界,色、香、味俱全,怎能不流传千古,令人垂涎欲滴呢?不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饕餮就是这样被勾引而成的!

  官商重组 六(2)

  他们两位都已不是初恋的少年,而是久经情场的老情人,彼此熟悉对方的身体、语言、好恶甚至呼吸,调情速度大大加快。王晓野很快就了解到,陈邦华来见他的目的,是为了重组江南省已经ST的上市公司太阳电子集团,因为没有省证管办的批准和协助,重组不可能完成。按理说与ST有染本是件坏事,然而ST公司却很快形成了中国股市的一道独特风景:ST板块。正因为ST意味着有问题,股价较低,所以引来很多人炒作ST板块,甚至以ST公司为平台进行重组。
  太阳电子就是这样一只ST股票。其前身为东海市电器设备厂,创建于1972年,刚开始是一个地方国营生产马达的小企业。1988年,该厂争取到一个国家投资项目,将工业电池和小型发电机确定为主营业务,并于1998年将厂名改为太阳电子产业集团,花了近千万元经费搞上市指标和攻关。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集团终于在1999年成功上市,其控股股东仍然是政府。由于国企体制的原因,加之管理混乱,又没有业绩和题材的支撑,与众多的上市公司一样,太阳电子在上市的第一年盈利,第二年便开始亏损,第三年继续亏损,于是被戴上了ST的帽子。
  陈邦华在最初研究太阳电子时,发现该公司像一个骗局,烂得无药可救,到处是假账和谎言,公司上市融资获得的数亿资金,也并未被投入主营业务,而是投到其时正在增资扩股的南海证券公司购买了10%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但陈邦华如同一个目光如炬的淘金者,在阴暗之处发现了闪光点:电池和电机的题材介于传统和高科技之间,易用高科技包装炒作,他手头的两项“科技成果”正好可直接派上用处;太阳电子不务正业的投资理念正合其口味,他们显然都对实业没兴趣,因为那是条漫长而艰险的道路,远不如资本运作赚钱快。更重要的是,他透过太阳电子看到了一个令他惊喜的矿藏:太阳电子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南海证券。在中国,证券公司是一种稀有资源,如果能控制一家证券公司,其资本运作的广度和深度会大大加强。半年前陈邦华已经开始暗中通过不同的账户收集太阳电子的股票,他要一箭双雕:既通过重组炒高太阳电子获利,又通过控制太阳电子来操控南海证券。但他清楚:只有与上市公司紧密合作,并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才可能操作成功,这正是他通过关系找到王道可的原因。
  王晓野表面波澜不惊,但随谈话的深入,他却感觉自己不知不觉介入了一种半公开的阴谋――难道是阳谋?他不禁问自己。他知道这些已经ST的上市公司积重难返,要将其炒做成功必然会有各种猫腻,所以帮这种忙有风险,他不会轻易出手。但是当陈邦华进一步透露出对南海证券的兴趣之后,王晓野心里立刻一动。他的第一反应是:陈融不是在南海证券吗?他立刻被想像力带入了一连串由此衍生的交易和戏剧化场面,并夹杂着当年被陈融陷害而逃出香港的回忆,这过程有点像导演对剧本的憧憬和演绎。
  显然陈邦华将是这幕戏的主角!王晓野沉默片刻后,对充满期待的陈邦华说,“ST企业一直是政府头痛的问题,帮他们重组本来就是我们证管办的职责。原则上,只要你们的重组计划可行,我们会考虑批准。当然,你们和太阳电子管理层要沟通好,要取得他们的支持,现在找他们的人不少。不过,我会给太阳电子的齐总打招呼,并找机会专门将陈总介绍给他。”
  王晓野话语虽短,但态度已经明确。陈邦华有些意外,因为官场上的交易没有相当的成本和时间铺垫很难到达这一步。他心里暗暗感谢王晓野,因为王晓野一点也不像自己当年官气十足,更没让自己难堪。那给王晓野的回报是什么呢?可是王晓野已将话题转到了重组中的一些技术问题。陈邦华发现,王晓野比自己对太阳电子的问题和优势更清楚。他这才意识到王晓野不仅仅是官员,而且是投资银行家。
  陈邦华虽满怀喜悦,但还是想弄清王晓野的真实意图,就干脆直截了当地问他个人想如何介入。王晓野一笑,“陈总,既重组太阳电子,又掌控南海证券,一箭双雕啊!至于我个人嘛,直接介入反而对你不利。我想,等你控制南海证券之后,我就不用愁退休问题了!长期在机关里做,人都退化了!”
  这句话令陈邦华喜出望外!他明白凭王晓野的资历和地位,到国内一家证券公司当老总肯定不难,而这番话说明了他对自己的信任,毕竟大家认识了这么久,如同一对博弈对手那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和情感。其实陈邦华早已决定从太阳电子的获利中给他分一份,如果收购南海证券后由王晓野来管理,自己当大股东,这岂不是梦幻组合?想到这里他赶紧说,“如果我能有幸与王总合作,当然是求之不得!希望到时南海证券由你来掌舵,不过你可不要嫌这条船小啊!”
  “陈总哪儿的话?合作伙伴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咱们过去有过合作的基础,现在又能走到一起,这是咱们的缘分!”


  第三十三章 股市炼狱 (2002年3月)

  股市炼狱 一

  几天之后,王晓野专门在证管办的会议室中安排了太阳电子董事长齐援朝和陈邦华的会面。不用王晓野太多介绍陈邦华,齐援朝也已经从其口气中心领神会:陈邦华是上面认可的人。三个人在会议室客客气气做了介绍,然后说了些加强合作的官式语言,就各自散去了。
  齐援朝回到公司赶紧叫手下搜集陈邦华的资料。太阳电子尽管已戴上ST的帽子,但前来找齐援朝要求合作的人却络绎不绝,而且比公司盈利的正常时期要多,显然他们都想利用ST
  在股市上猛炒一把。但齐援朝不敢轻易与大户合作,因为合作过程充满了阴谋和陷阱,如果没有高度信任就无法步调一致,而这种信任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建立起来的。此外任何合作方案的表面都要镀一层金,即重新包装公司,令其前景更迷人,而这镀金方案一定要获得证管办认可。可这次的合作者是证管办副主任王道可亲自介绍给自己的,说明证管办的支持已经确认,但他急于了解陈邦华究竟是何方神圣。
  关于陈邦华的资料从四面八方涌向齐援朝的办公室:长期从政的历史、被“双规”的遭遇、B股市场发家的奇迹、私募基金的筹集、股市上的辉煌业绩等等,这种弃政从商、大起大落的经历让齐援朝对其能力放了心,因为这说明陈邦华基本上是靠自己干出来的,而不仅仅是依赖于某种特权和背景。
  在确认陈邦华是基本可合作的对象之后,齐援朝把电话打给了王道可问,“王主任,有关太阳电子的重组,我们正在全力以赴进行可行性研究。您上次介绍的陈总,我们觉得他的公司实力够强,应该是一个合适的合作对象,您的意见呢?”
  “老齐啊,我只是给你们牵线搭桥,企业的事,还是由你们自己做主吧。”王晓野回答得很艺术。
  齐援朝心想,如果完全由我们自己做主,你专门把我叫到证管办和陈邦华见面干嘛?但齐援朝口里只能说,“对,是该自己做主!我们做了大量调研之后,发现陈总的能力和通才基金业绩的确不错。”
  “那你再和陈总聊聊具体方案。只要企业认准的我都会积极支持,这也是我们证管办的责任嘛!”王晓野说。
  终于表态了,齐援朝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股市炼狱 二(1)

  该进入方案设计阶段了,齐援朝一个电话把陈邦华叫到了自己的家。最机密的事情在家里谈才最可靠。
  “陈总,我就开门见山了!既然王主任亲自将你介绍给我,你当然是与我合作的第一选择!我今天主要是想听听你对合作的想法。”
  “哦,今天是面试的时间了!”陈邦华心想,“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