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授堂开业后,保留了黄氏一家看病的传统,穷苦人、老人、小孩免费看;店内备有药炉、炭火;还有热水、水杯等供患者使用。黄楚九母子对病人热情,服务周到,治疗效果也好,上门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黄楚九和父亲所学的是中医。他每天忙于看病抓药之余,常常翻阅中西医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常把中西医作比较,发现中医有很多地方不如西医。中医只讲“五脏六腑”,而“五脏六腑”中缺少脑脏,这是很不圆满的。西医却比较周全,并很重视大脑,专门设有脑科。黄楚九认为必须改“五脏六腑”为包括大脑在内的“六脏六腑”才比较科学。
黄楚九对西药也很感兴趣。他发现,中药每剂都要开十几味,煎熬两三次,每次要喝一大碗苦药,成年人还可以,小孩或老人喝起来就费事了。而西药只是一小片,衣服纽扣般大小,吞服非常方便。另外,中药的药效比较慢,对治疗慢性病比较合适,但对有些急性病,中药就不如西药见效快。特别是针剂,几针打下去,就药到病除。黄楚九看到在上海,西药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在市场上有走俏的趋势,便下决心在经营中成药的同时,还要销售西药。
销售西药,投资很大。缺少资金,怎么办?一位朋友介绍,有一位姓张的寡妇,很有钱,可以向她借钱。黄楚九便托人介绍,认识了这位富婆。第一次向她借了大洋三百元,借期两个月。刚到两个月,黄楚九就付较高的利息还钱,富婆很高兴。接着又借四百大洋,借期也是两个月,这次提前三天归还,除付高额利息之外,还送给两瓶补药。富婆更加高兴,确信黄楚九是个讲信用的人。其实,黄楚九这两次借的钱都放在家里,他怕投入周转,一旦到期收不回来。就失去信用,为了取得富婆的信任,放长线钓大鱼,他将借款分文未动,贴上利息,及时归还原主。一个十多岁的年轻人,如此工于心计,实在不凡。
经过两次考验,富婆对黄楚九已经很放心。接着,她一次又借给黄楚九三千块大洋,借期延长到一年。有了这笔钱,再加上自家的积蓄,黄楚九准备进一步扩大经营。
一八九0年(光绪十六年),黄楚九将“异授堂”从三马路迁到法租界大马路(今金陵东路),改名为“中法大药房”。除了继续销售中成药之外,开始研制销售西药。
中法大药房开张时,黄楚九大肆宣传,张灯结彩,宾客盈门。为了突出本店兼售西药,请人做了一块外文招牌:
GREATFASTERNDISPENSARY
商标定为“万象”,其图案是大象背上驮着一盆万年青。用其“万象更新”、“万年常青”之意,象征着中法大药房生意永远兴旺发达,吉祥如意。
中法大药房开张不到一年,资本积累达到一万元,药店的营业员增加到七人。为了扩大营业面积,黄楚九又把中法大药房从大马路迁到四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口。这里商店集中,顾客很多,十分热闹,药店生意更加兴隆。
黄楚九为了找个靠山,使商店的发展有一定的保障,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张葡萄牙国籍证,然后在葡萄牙驻中国领事馆办理了中法大药房的注册手续,在药品包装、信封、信笺上都印上了“葡商”的字样。这样,他就摇身一变,成了葡萄牙商人。有了外国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保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约。
一八九三年(光绪十九年)初,中法大药房又搬到湖北路口提篮桥总会隔壁。开业时,门面重新装修,还请来一个音乐班子吹吹打打,鞭炮声震耳欲聋,顾客成百上千,湖北路口的交通为之堵塞。此时,总经理黄楚九坐上了橡皮轮包车,西服革履,挺胸昂头,在大街上来往,令人刮目相看。过了不久,他又把中法大药房搬到南京东路香粉弄口。过了几年,又搬到英租界的四马路,湖北路口;到一九0四年,又迁到汉江路。黄楚九迁移店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寻求最佳的商业地点,二是为了扩充门面。他从不满足于现状,一旦有更好的店址,他便想法设法要达到目的。每迁一次新址,都要搞一次宣传活动,都大事张扬一番。每支付一次搬迁费用,等于开支一笔宣传、广告费,引起新老顾客的关注,就是说,以后买药,请到中法大药房来。
黄楚九的药房逐渐兴盛之后,便劝母亲停诊歇业,在家享福,颐养天年。母亲见儿子有了出息,买卖越做越大,生活富裕起来,便不再在前堂出诊,只是遇有眼科疑难病症方请她出来会诊,并拿出祖传秘方给予调治。母亲歇诊之后,最为关心的是为儿子择媳。
这一年,黄楚九年龄二十刚出头,眉清目秀,额角宽阔,鼻梁笔直,长得一表人才,出入坐着自备的胶轮黄包车。黄包车乌漆油亮,铜饰耀眼,篷布簇新,绣垫软座。车夫是个穿着新衣服的精壮小伙子。风采照人的黄楚九坐在如此耀目显眼的车上,出入于上海的大街小巷,的确引人注目。蒋氏有了如此替她争气的儿子,内心高兴自不必说,所操心的是儿子的婚事。见提婚者蜂拥而至,蒋氏在几十位提婚者中,选定贡家闺女为媳。贡家乃大户人家,历代书香门第,其闺女年轻貌美。在蒋氏一手操办下,择日完婚。也该黄楚九有福,贡氏生性温良贤淑,孝奉婆母,体贴丈夫,家中杂务均由她一手包揽,为少有的贤内助。黄楚九也十分爱惜妻子,怕她为家务事所累,特意请了个女佣帮她干活。
蒋氏为儿子娶了媳妇,一桩大事算是落了体。然后又一心盼望早日抱上孙儿,使黄家人丁兴旺,招财进宝。贡氏果然不负所望,头胎就为她生了个大胖孙儿,使蒋氏和黄楚九高兴得不得了,在家中大摆酒宴庆贺,还连连在祖宗遗像面前焚香叩谢,祷告不已。贡氏以后又生了两胎,都是女儿。使黄楚九不满足的是,他的大儿子从小受祖母娇纵溺爱,生性玩劣,不爱读书,不思上进。
黄楚九后来娶了二房华氏。华氏进门后,也很贤慧,第二年喜添贵子。蒋氏与黄楚九喜出望外,可是此子长到四五岁时,乃是个弱智低能儿。华氏后来所生,也是两个女儿。蒋氏见自己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孙子,不肯善罢干休,又劝儿子娶了三房,可是三房不能生育,一无所产。蒋氏眼看儿子在上海滩成为富豪,而家中男丁不旺,后继乏人,甚为焦急,于是又劝儿子娶了四房。四房姨太王氏,很为王家争气,替黄家又生了一男二女。这个老儿子虽然智商不低,但后来逐渐长大后,并不是经商理财的高手。黄楚九眼看子息辈难成大器,甚为失望,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女婿身上。
清朝末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后,清政府和农民起义军以及洋人的势力不断争斗。农村饥民遍野,动乱不已。农民纷纷涌进大城市,为厂商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消费,使城市的商品经济更加活跃。黄楚九经常关心国内外大事,看到了这股势头,便决心大干一场,大展鸿图。
一九0四年,中法大药房迁到汉口路以后,药品增加数倍,营业室面积扩大,又拉了几位股东入股。由此,药房改独资为合资企业。资本扩大了,股东之间也因其利害关系而时有矛盾发生。黄楚九很善于周旋,不断采取措施调解矛盾。有的股东急需资金,想抽走股金,黄楚九就以公平的价格买下这些股份。这样,他所占股份越来越多,股东还感激他。当黄楚九实力雄厚以后,他又千方百计将各个股东的股份收购回来。最后,中法大药房又成了他的独资产业,而这时的规模和资金比合资前又扩大了四五倍。
这时,黄楚九已经到了而立之年,雄心勃勃,志向高远。虽然药房的名声很大,生意更加兴隆,但他很不满足。他想,不能仅仅经销别人的药品和家传的几种中成药,应当生产自己的名牌新药。不仅销售到国内,也要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当时外国医药商独霸世界的时候,敢于走出国门与外商抗衡,准备去赚外国钱的,在国内商界可谓凤毛麟角。
黄楚九虽然已有了百万元的资产,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但他眼看着外国人发疯似地大赚中国人的钱,很不服气,“洋鬼子能发大财,难道中国人就不会发大财?”黄楚九时刻观察国内外的医药市场,研究什么样的药品可以赚钱,不仅能治病,还能在国内外畅销,受到大众的欢迎。他睁大了眼睛,敞开了心扉,处心积虑在捕捉实现他的宏愿的机遇。
一本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