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别裁(上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了一点,给他增加一些吧!于是孔子说,好吧!加给他一庾。 庾是古代容量的单位,十六斗。 等于说孔子原来给他五万元,现在又增加了八万。 大概当时冉求是在孔子那里当总务,“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为了同学,不管孔子的意见,另外自己一批给了五秉。 当时十六斛为一秉,现在来说,数字相当大,好像一下子给了三五十万了。事后,孔子知道了,但是并没有责怪冉求;这也是一种教育。当然现在做官就难了,以前做官,讲情、理、法,除了法律以外,还要合理、合情。不像现在的时代精神,以法治为主,专讲人事法规与人事管理,往往无法兼顾情理。 冉求对于这件

 291

    872论 语 别 裁

    事情的处理,孔子如果专讲法令,那冉求是不对的,很可能要撤职查办。 但是孔子没有追究,他始终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袭。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对学生们说,你们要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使到齐国去,神气得很;坐的是第一流的交通工具,穿的是第一流的行装。 等于现在西装几十套,皮箱几十口。 他有这许多置装费,额外津贴,尽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他妈妈用。 我们帮忙别人,要在人家急难的时候帮忙人家。 公西赤已经有了办法,再给他那么多,不是成了锦上添花吗?

    这是不必要的。这也就是所讲“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的道理。不过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助人是件很难的事,这牵涉到社会心理问题。 比如有一个朋友,又穷又病,于是替他找些朋友出钱治病。 同样是这人的事情,去找了一位朋友三次,第四次以后,就要找别的朋友了。 有时为了周人之急,我们可以要求别人:“再来一次!”

    但别人的答复说:“今天实在不行。”

    我们也许可以勉强的说:“这一次算我要的!”这就等于硬上了。 但是某人一死,朋友们又很热心地出钱出力帮忙买棺材了。 有时候碰到这种情形,真使人有很大的感慨,也感觉很奇怪。 当某人生前有急难的时候,替他奔走,找人帮忙还不大顺利。 而他死了以后,大家又这样踊跃帮忙,同情他,可怜他穷病得死了。 这种心理用在某人生前多好呢?把准备给他死后买棺材的钱,在他生前多出一点医药费好不好呢?这都要仔细思量。 所以说,道德行为,又该怎样讲呢?研究下来,还是应该“济人须济急时无”

    ,比较重要。 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已经有了的人,就不必再给他了。

 292

    雍 也 第 六972

    从公西赤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孔子当主管时,对于财政的管理是比较紧缩的。 但是接着这一节书连下来,便讲到另一件类似的事情,证明孔子对于财务并非悭吝。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 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他在孔子过世以后,就辞官归隐江湖。 子贡后来相卫的时候,因为很佩服他,特别去看他,结果被他刮了胡子。 子贡去时,排场很大;原宪故意装扮成一个乡巴佬,穿了破旧的衣服会见子贡。见面以后,子贡说:“你生病了吧?!”原宪说:“我没生病。我没有钱,只是穷;学道而不成,才是病。像我这样子是穷,而不是病。可是你学了夫子之道,看你今天这个神气、派头。”虽然把子贡弄得下不了台,不过由此也可见原宪的侠义气概。 孔子当政时,“原思为之宰”

    ,这个“宰”是家宰,以今天的职务来说,相当于总务。 孔子“与之粟九百”

    ,这个九百的数字,到底有多少,无法考据,总之很多。“辞”

    ,他不要那么多,希望减掉一点。 但是孔子说,你不要推辞,你用不完可以周济那些贫穷的亲戚、朋友。这一节是记载孔子出仕当政时,两个不同的态度。 公西赤外放当大使,同学帮忙,要求多发一点安家费,孔子认为并不需要;而原宪经济状况较差,当他为孔子当总务的时候,孔子把他的待遇提得特别高。 原宪不要,孔子却反而劝他收下。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孔子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风范。 除了是长官的身份之外,还身兼父母、师长之责,随

 293

    082论 语 别 裁

    时以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这也就是后世儒家所该效法其教化精神的重点之处。

    天生我才必有用

    由此又讲到对仲弓的直接教育。 仲弓就是冉雍,本篇的主角,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本篇第一句话,孔子就说他有当皇帝的才具——“可使南面”。

    前面我们曾经介绍过仲弓贫苦的出身,他父亲当时的名誉也并不高明,大概各方面都很不如意。 但这做儿子的,却才德出众。 因此孔子全力提拔这个学生,给予特别培养。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他劝冉雍心理上不必有下意识的自卑感。“犁牛”

    是一种杂毛牛的名称。现代畜牧中,荷兰来的杂毛牛算是好品种。但在古代这种杂色的牛,除了耕种,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 尤其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庄严隆重的典礼中,一定要选用色泽光亮纯净的牛为牺牲。但这条杂毛牛却生了一条赤黄发亮,头角峥嵘的俊美小牛。 虽然杂毛牛的品种不好,但是只要这头小牛本身条件好,“虽欲勿用”

    ,即使在祭祀大典中,不想用它,“山川其舍诸?”山川神灵也不会舍弃它的。 山川在往古和春秋时代,有时代表神祇。在这里,孔子是说天地之神,也一定启示人们,不会把有用的才具,平白地投闲置散的。 这

 294

    雍 也 第 六182

    也是告诉仲弓,你心里不要有自卑感,不要介意自己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自己真有学问,真有才具,真站得起来,别人想不用你,天地鬼神都不会答应的。上面讲了冉雍的才,下面就提到颜回的德了。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个仁字是讲内养的境界,是前面《里仁》篇所讲的仁之体。 也就是孔子告诉曾参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仁的境界。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加以说明,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解说仁的修养。 现在我们把“仁”的问题暂时搁一下。 孔子说颜回能把仁的境界一直保持上三个月。 至于其他同学们,只是偶然地“日月至焉”而已。 或是一天有一次仁的境界,或是几天有一次,或者一个月有一次,现在我们姑且不谈这个“仁”的修养,先反过来体会一下自己的情绪:我想大家都有这种经验,心情好的时候,即使碰到问题,碰到困难的事,心情也是非常好,不会受到外境的干扰。 但是好景不常,情绪坏时,芝麻绿豆的事都会惹得一肚子闷气。 要说连续三个月不冒一点火气,这步修养已经难得了,更何况“三月不违仁”。由此,我们不难了解为什么孔子一再赞叹颜回这个得意门生了。讲了内在的修养以后,下面讲到外用。

 295

    282论 语 别 裁

    各 有 千 秋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鲁国的大夫、权臣。 有一天向孔子打听他学生的才干。孔子一一作答。由此我们可看出这些学生们的性格,同时也可看出孔子认为从政所必备的学养。 季康子首先问起有军事统帅之才的子路,是不是可以请他当政?孔子说子路的个性太果敢,对事情决断得太快,而且下了决心以后,绝不动摇。 决断、果敢,可为统御三军之帅,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如果要他从政,恐怕就不太合适,因为怕他过刚易折。季康子接着问,请子贡出来好不好呢?

    孔子说,不行,不行。 子贡太通达,把事情看得太清楚,功名富贵全不在他眼下。 聪明通达的人,不一定对每件事盯得那么牢。 比如说桌子脏了,擦一下好不好?通达的人认为擦不擦都是一样,因为擦了又会脏,不擦也可以。 如果有人说一定要擦,通达的人说擦也可以,擦了总比较干净,那擦就擦吧!总之,把事情看得通达,像这样的人,往往可以做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因为他有超然的胸襟,也有满不在乎的气概。但是如果从政,

 296

    雍 也 第 六382

    却不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