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认为,亚里士多德曾为司各脱主义者所误解,而这种误解一部分出于奥古斯丁的影响,一部分出于阿维森纳的影响,但还有一部分则出于一项更早的原因,也就是出于蒲尔菲利所著论亚里士多德《范畴论》这篇论文。蒲尔菲利在这篇论文。。。

    中提起了三个问题:(1)类(ge-nera)和种(species)是否为实体?

    (2)它们是有形体的,还是无形体的?

    (3)如为后者,它们是在感性事物之中,还是同感性事物互相分离?他这些问题,是作为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相关的问题而提出来的,这样便导致中世纪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作出过分。。。

    形而上学的解释。阿奎那曾试图消除这种错误,但其后这错误又重新被邓斯。司各脱所引入。其结果便使得逻辑,和认识论依附于形而上学和神学。奥卡姆着手将它们再度分开。

    奥卡姆认为逻辑是可以以独立于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的一种工具。

    逻辑是推理科学的分析;科学是和事物有关的,但逻辑却不然。事物是个别的,但在词之中却有共相;逻辑研究共相,而科学却只管使用它们并不加以讨论。逻辑关心的是词或概念,不是作为心理状态的词或概念,而是作为含有意义的词或概念。

    “人是一个种”不是一个逻辑命题,因为它需要关于人的一项知识。逻辑所论及的是头脑在其自身内部所构成的事物,这些事物若非通过理性的存在是不会存在的。

    ①例如:斯万斯赫德,海特斯伯力,盖森,代礼等人。

…… 655

    256卷二 天主教哲学

    一个概念是一个自然的符号,一个词是一个约定的符号。我。。。。。。

    们必须把当作为一个事物而说的词,和作为具有含义而使用的词,划分开来。不然我们势将陷入谬误,例如:“人是一个种,苏格拉底是一个人,因而苏格拉底是一个种。”

    指物的词叫作第一意向词(termsofirstintention)

    ,指词的词叫作第二意向词(termsofsecondintention)

    ,科学中的词属于第一意向;逻辑中的词则属于第二意向。形而上学。。。。

    的词是比较特殊的,它们兼指第一意向词所指的事物和第二。

    意向词所指的事物。我们只有六个形而上学的词:存在、物、某物、一、真实和善。

    ①这些词都有一种特性,它们彼此都能互相表述。但是逻辑的探求也可以不必假借这些来进行。

    所理解的是事物,不是由精神所产生的形式;形式不是被理解者而是借以理解事物者。在逻辑中,共相,只是些可。。。。。。

    以表述许多其他词与概念的词与概念。共相,类,种,都是。。。。

    第二意向词,因而,不能意味着物。然而,因为“一和存在。。。。

    是可以互换的,若是一个共相存在,它应该是一,并且是一个个别物。

    一个共相只是许多事物的一个符号。

    关于这一点,奥卡姆赞同阿奎那,但反对阿威罗伊,阿维森纳,和奥古斯丁派。他们二人认为只有个别的物,个别的精神,和理性的行为。阿奎那和奥卡姆二人固然承认先天共相(。。。。universaleanterem)

    ,但他们只用它来解释创世;在上帝创世之前上帝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共相。然而这却属于神学,不属于人类知。。

    识的解释,后者只与后天共相(universalepostrem)

    有关。

    在

    ①我不拟在此批评奥卡姆对于这些词的用法。

…… 656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356

    解释人类知识的时候奥卡姆从来不认为共相是物。他说,苏格拉底类似柏拉图,但绝不是由于一个叫作类似性的第三物所使然。类似性是个第二意向词,它存在于头脑之中(所有这一切都很好)。

    按奥卡姆所述,有关未来的偶然性事物的命题,是还谈不上是真的或是伪的。他想把这种观点同神的全知调合在一起。他在这里,有如在别处一样,使逻辑自由独立于形而上学和神学之外。

    奥卡姆议论中的某些例证可能有些用处。

    他问:“按发生次序而言,最先为悟性所知者是否为个体。”

    反面答案:悟性首次的和适当的对象是共相。

    正面答案:感官的对象和悟性的对象是相同的,然而个体却是感官的第一对象。

    因此,必须对这问题的意义加以陈述。

    (大概是因为这两种议论都很有力。)

    他继续写道:“灵魂以外非为符号之物,首先被这种知识(也就是,被个体的知识)所理解,因为灵魂以外的一切都是个体,所以个体首先被认识。”

    他继续说抽象的知识总是以“直观的”

    (即属于知觉的)

    知识为前提,而这种知识是由个体所引起的。

    然后他列举了可能发生的四种疑问,并进行了解答。

    他用一个肯定性回答为他原来的问题作出结论,但却附

…… 657

    456卷二 天主教哲学

    加说:“共相是按相应次第的①第一对象,而不是按发生次第的第一对象。”

    这里牵涉到知觉是否为知识的来源,如果是,又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我们可以想起柏拉图在他的《泰阿泰德篇》中。。。。。

    曾反对把知觉作为知识的这种定义。奥卡姆肯定是不知道《泰阿泰德篇》的,但若他知道的话,他就不会同意这本书。。。。。。

    对于“感性灵魂与智性灵魂在某一人中是否截然不同”

    的问题。他回答说他们不同,不过这是很难证明的。他的论证之一便是:我们的食欲可能希求一些为我们的悟性所拒绝的东西;因此食欲同悟性属于不同的事物。另外一项论证是感觉主观地存在于感性灵魂之中,但并不主观地存在于智性灵魂之中。再有:感性灵魂是扩展的和物质的,而智性灵魂却两种性质都不是。

    于此他提出了四种神学的反对论,②但他作了解答。奥卡姆对这个问题所持的见解,也许与人们所期待于他的有所不同。无论如何,他在把每个人的智力认为是属于各该人的,而不把它认为是非个人之物这一点上,是同意圣托马斯而反对阿威罗伊的。

    由于主张逻辑和人类知识的钻研无需牵涉形而上学和神学,奥卡姆的著作鼓舞了科学研究。他说奥古斯丁主义者错

    ①“相应”原文为adequation,意指,事物与思维的完全相应。——译者②例如:在基督受难日与复活节之间,基督的灵魂降入地狱,而他的身体却仍在亚利马太人约瑟的坟墓中。感性灵魂如与智性灵魂不同,基督的感性灵魂其间是在地狱中度过的呢,还是在坟墓中度过的呢?

…… 658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556

    在首先假定万物不可理解,人类没有智力,然后再加上从无限来的一道光,借此使知识变为可能。在这点上,他是同意阿奎那的,但也各有强调,因为阿奎那主要是一个神学家,而奥卡姆在有关逻辑方面,却主要是一个俗世的哲学家。

    他的治学态度给研究特殊问题的学者以自信,例如,欧利斯姆人尼古拉(死于公元1382年)

    ,他的直接追随者,曾钻研过行星理论。

    这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哥白尼的先驱者;他提出了地球中心论和太阳中心论,并且说这两种理论都能解释在他所处时代里的所有事实,因而人们是无法在二者之间作出抉择的。

    在奥卡姆的维廉以后再也没有大经院哲学家了。下一个大哲学家的时代始于文艺复兴的后期。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公元十三世纪完成了一个哲学的、神学的、政治的、社会的伟大综合。这一综合是由于许多因素的结合徐缓地建立起来的。

    最初的因素是纯粹希腊哲学,特别是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然后,由于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结果,大量地流入了东方的各种信仰。

    ①这些因素利用了奥尔弗斯教神秘信仰,改变了希腊语世界以及

    ①参看库蒙,《罗马异教主义中的东方宗教》。

…… 659

    656卷二 天主教哲学

    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