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心应该在亚洲,理由是我国四川的华阳龙是在侏罗纪中期地层中发现的,而其他各大洲可靠的剑龙化石都是在这以后的侏罗纪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由此,古生物学家周世武等人认为,华阳龙可能在侏罗纪中期有过一次大的分化,到侏罗纪晚期衍生出许多不同属种,并扩散到亚洲以外的其他地方生活了,如美国的“典型”剑龙、非洲的刺棘龙以及欧洲的一些种类。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四川省自贡沙河坝还发现过一只侏罗纪晚期的剑龙,保存得相当完整。这条剑龙的身长7米,臀部高2。5米,有颈椎13个,背椎17个,荐椎4个,尾椎47个。它的头只有40厘米长,尾端长着两对长刺。这就是有名的“多棘沱江龙”。因为它首次发现于四川省四大江河之一的沱江流域,又因为它的背上有17对棘板(骨板),是目前已知剑龙中骨板最多的一种,所以就叫“多棘沱江龙”了。
剑龙,这种曾以“两个脑子”而闻名于世的恐龙,在侏罗纪晚期繁盛了一个时期,于白垩纪早期绝灭了。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它们的遗邯—化石,尽情欣赏它们在恐龙家族中标新立异的形象。
甲龙
甲龙,顾名思义是装甲的恐龙。也就是说,在生存斗争中,这一类恐龙把自己的身体全副武装起来了。
甲龙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以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它们的头上包裹着骨甲,身体的背面也覆盖着多边形的骨甲,可以说从头到尾都被坚硬的甲板(骨甲)盖满了。因为甲龙全身披着“铠甲”,贴地面而行,看上去非常像一辆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们叫坦克龙。
但是,甲龙把自己打扮成坦克的样子,并不是用于主动进攻,而是为了防御之用。因为甲龙在地球上出现以后,与它们一起生活的还有永川龙、霸王龙等巨大肉食龙,甲龙必须以甲板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防备肉食龙的侵袭。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武器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种防御的装备是牢不可破的。甲龙尽管有坦克一样披着甲板的身体,但它还是有许多地方容易受到攻击。如果霸王龙遇到它,那可怕的锐利牙齿还是能够撕裂甲龙腹侧,把它吞下。然而,生物是有适应外界环境能力的,在后期出现的甲龙,在身体腹侧向后又增加了一些长的骨刺,这样就能更好地防御肉食龙的进攻了。
不过,看来有的时候这类恐龙也不光是致力于防御,甘心情愿地束手待毙,它们也有反击敌人的能力。因为,甲龙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的末端突然膨大,形成了像“锤子”一样的东西,当肉食龙前来侵犯时,它们会扬起带锤子的尾巴,击退敌人。
甲龙嘴的前部已没有牙齿,仅是一个角质的套。嘴边的牙齿也极小,取食时也起不了多少作用。因此,估计甲龙并不是碰到什么植物都吃的动物,而只能吃食植物的嫩枝叶或多汁的根茎。一般认为,甲龙仅在白垩纪生存过,而且生活习性与剑龙有些类似,因此剑龙虽然绝灭了,但它的生态环境却由甲龙重新占领了。近年来。有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甲龙早在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已经从剑龙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一支,它们先后遨游于欧洲、亚洲、美洲,白垩纪末期全部绝灭。
在我国的宁夏和内蒙古都曾发现过甲龙类化石。最近,我国科学工作者不仅在内蒙古又找到了多个甲龙个体,而且还在从来没有发现过甲龙化石的江西省广昌县境内,挖到一条比较完整的甲龙化石。毫无疑问,这些新的发现又为甲龙这类古动物增添了新的异彩。
角龙
在恐龙中,角龙是最晚来到地球上的动物。它们最初出现在白垩纪,而且就在白垩纪期间迅速繁衍开来,形成了“儿孙满堂”的一类恐龙。
角龙,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角而闻名于世界。但是,在没有发现角龙化石以前,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古生物学家也没有预料到恐龙世界中竟然会有这样一群奇特的动物。这就使我们联想起世界上第一个角龙发现的时候,曾经出现过的曲折。那是1877年,在美国丹佛州的一个农场,工人们劳动时发现了一对像牛角似的化石。这个化石很快被送到美国当时著名的古生物学家马什那里,他看了化石以后,经过再三思索,认为是一种野牛的角,并把它的地质年代确定为第三纪上新世。由于马什教授是学术权威,所以许多人对他的结论置信不疑。但是,马什的说法当时受到了一个名字叫科罗斯的青年人的怀疑。科罗斯是一位野外工作的地质队员,他非常熟悉发现化石那个地方的地层,因此,他推断发现化石的层位应当属于白垩纪,那个角化石也不是上新世的野牛。但是小人物的话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直到后来,有人在白垩纪地层中找到了这样的化石,马什在事实面前才承认,在恐龙家族中最晚出现的一类恐龙是头上长角的角龙。
众多的研究资料告诉我们,最原始的角龙是原角龙。它是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中亚考察团于1921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发现的,后来在我国的内蒙古、宁夏也多次发现过。为了纪念这次考察队的领导人安得思,所以命名为安氏原角龙。这种恐龙的身长只有1米半的样子,最多也不超过2米,体重不到180千克。它的头上还没有长出真正的角,但有了角的雏形,因为在它的鼻骨和额骨上已有粗糙的突起。初看上去,原角龙的头上好像戴了一顶帽子,这实际上是头骨向后延伸形成的折皱,又称“颈盾”,在脖子和肩部悬垂着,使头和颈都受到了保护。它有一个像鹦鹉嘴龙的嘴巴,身上还有些与鹦鹉嘴龙相似的特征。所以有的古生物学家就此认为,原角龙是由鹦鹉嘴龙进化来的。原角龙的前肢短,后肢长而粗,脚较大,趾端长着似爪的蹄,是一种生活在高原地带、以植物的嫩枝叶为食的角龙。这种原角龙也就是后来的各种角龙的祖先。
在白垩纪晚期,由于自然环境和角龙本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促使角龙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体型巨大、颈盾和角各有千秋的盛极一时的动物。它们的出现,的确能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无奇不有。
例如,独角龙是栖居北美的一种角龙,虽然它的嘴巴还是和原角龙一样,但是却在鼻子上长出了一只角,眼睛的上方各有一只小角,远远看去,独角分外明显,所以叫独角龙。独角龙体长约有5。5米,与原角龙相比体型增加了三倍。又如,还有一种在北美同时生活的戟龙,这种动物初看起来很像独角龙,鼻子上也长着一只大角,眼睛上方各有一只很小的角,但在“颈盾”四周还长着尖利的戟状物,因为像我国古代兵器中的“戟”,所以叫戟龙。
这种戟状物把戟龙打扮得既威武又雄壮,它是战斗时可以利用的锋利武器。
在北美还发现过一种非常有名的角龙,名字叫三角龙。这种角龙,体长可达6~9米,臀部高约2。5米,体重超过8吨。三角龙的头长占身体全长的1/3,2米左右的头骨,有一半是颈盾。在头骨眼睛的上方长着一对长而坚硬的角,鼻子上还有一只粗短的角,三角龙即因此而得名。三角龙的角与现在的野牛角一样,既结实又粗大,所以当年被马什教授误认为野牛角的化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角龙的角。这种角在防卫性的战斗中,肯定会大有用武之地。当三角龙与霸王龙之类的敌人遭遇时,它就放低头部,伏下身子,将长长的角朝着对方,摆出一副战斗的架势。不仅如此,它的强有力的颈盾也会倒竖起来,威吓敌人。因为处在肉食龙到处逞凶的时代,三角龙之类的角龙必须具备这样的武器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
不过,以地球历史的观念来看,角龙是恐龙中“短命的暴发户”。从原始的原角龙到进步的多角龙,全部限于晚白垩纪,仅在地球上生存了2千万年左右。在白垩纪末期,它们与其他恐龙一起绝灭了。
恐龙灭绝之谜
在距今6500万年到2亿多年的中生代,恐龙是地球的“霸主”。那时候,海洋中有鱼龙和蛇颈龙;天空中有飞龙、翼龙;陆地上有各种各样的恐龙,最大的重达80吨,最小的只有鸡那么大。
然而,在6500万年前,不知发生了什么灭顶之灾,使这种在地球上显赫了1。5亿年的动物,突然灭绝,给人们留下的是种种猜测。
有学者认为,这是气候骤变所致。其中,有的认为,在中生代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