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石:道路与梦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将此书,献给为了理想而前行在天空下的深圳特区每一位建设者!


后记2
梦想、行者
缪 川
每一个字,都是梦想的果实。
2002年春天,我离开曾经工作许久的北京加入万科。而后3年有余,周刊事务、媒介关系及品牌建构工作的需要使我接触到各类资料,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公司的价值取向、战略架构及经营管理的种种细节也在脑中日渐清晰,形成工作中的种种方案,文章或往来信件。
2005年,秦朔和吴晓波两位老师分别找到王石和我,沟通了关于本书写作的想法。而后,是上百万字材料的阅读整理,数十次的沟通,漫长夏日中的写作和修改。和王石合作成书的过程中,他始终引导我就企业发展脉络和书中细节一次次地讨论和修改。渐渐的,原有材料开始融为一个整体,很多尚待理清的细节也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变得澄明而有力。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的成长史,是一个充满着神话的历程,机会与梦想,取舍与迷惘,放弃与坚持并行不悖。有关“人”和“规则”的描述,往往易于被淹没在众多企业的成长神话中,一些理应被重视的基本商业道德及规则也往往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中成为注脚。这种现实,不仅同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也取决于新行规范不得不依托于旧有体制成长的事实。
但,对于被传统定势及商业价值夹击的企业而言,如何选择成长道路、塑造企业精神、推进企业成长,仍是一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坚守商业精神,并将之实践,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改革开放之初,此种做法不仅有唐吉珂德般的理想色彩,更将同传统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冲突。
而万科和王石最初的尝试,就是一次满怀梦想的尝试。
不能否认,在一个充满着机会和诱惑的时代,如伊卡洛斯般身插蜡翼飞翔天际远比《天路历程》中武士大心历经艰险的路途更有诱惑力。增长的冲动、领先的愿望不仅可以让企业制造神话,更容易让企业迷失,甚至结束于神话。这样的情节中,最初的万科同样难以避免宏大语境的影响:加法的冲动,利润的诱惑……诸如此种事实,都在万科的历程中曾经上演。
但幸运的是,万科和王石始终能够保持警醒。对于市场力量的坚信,对商业道德的遵从,打破政缘和地缘局限的决心,并尝试将基督教文化下产生的现代企业制度于中国加以实现的种种努力……使得万科得以摆脱宏大叙事的桎梏,也清醒地拒绝了制造企业神话的冲动。
与此同时,万科更以一种理想主义式的、诚实而坚持的态度对诸多看似简单的商业规则加以实践,并经受住了考验。做简单而不是复杂、做透明而不是封闭、做规范而不是权谋,追求公平回报而不是暴利。这些看似朴素而实则难行的语词,恰好可以用来总结万科20余年来脚印的全部。
写作的过程中,王石同我达成一个共识:这本书要以坦诚而真实的态度,展现一个企业和一群人的心路历程!修改中一个插曲颇能反映这种期待:讨论全书的章节标题时,他始终觉得原来的标题无法道明万科和一代人的过往,但当试着用名著的名字特指每一个段落时,一切顺畅了!《红与黑》、《喧哗与骚动》、《荆棘鸟》、《光荣与梦想》,这些耳熟能详的书名,不仅暗合他这一代人的阅读心路,更对万科的不同发展时期做出了巧妙而具有戏剧性的总结。
过去的日子里,王石董事长在我,始终如一位严格的长者和优秀的师长给予着无私的指点和鼓励。这次写作的过程,更使我受益良多。而以郁亮总经理为代表的公司管理层,也一直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职业精神,给予我大量的支持。
成书过程中,要感谢丁福源、刘爱明、丁长峰、解冻、莫军、肖莉、周慧、韦业宁、王昂、季蕾、黄芳、杨佳、张洋、朱宁、刘冀民和王润川等公司管理层及同仁的协助和支持。
感谢秦朔、吴晓波两位老师,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副社长臧永清、总编辑潘岳、编辑蒋蕾、“蓝狮子”的陆斌、发行人常飚等人的建议和努力。
我要感谢年纪已长的父亲和母亲。儿子远行尽职,无法陪伴二位老人,但他们始终给予我深厚的爱和包容。
遗憾的是,由于出生的年代,我并不是这个企业初创和中期发展时期那些波澜壮阔日子的亲历者。但在倾听和写作的过程中,我愈加深切地感受到万科的坚持、梦想以及由记忆汇聚而成的力量。
正是这种力量,成就了一个时代,以及一群人生命中难以磨灭的部分。
而这种力量,也将使我铭记于心。

这个人与这个时代
秦 朔
每个人都无法拒绝自己的出生,因此也无法拒绝他所生活的时代。王石是幸运的,因为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虽然机会的分布并不均匀,但却能让一部分人找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这个找寻的过程是艰辛的,惟其如此,光荣才更添壮丽,梦想才愈显价值。
展读全书,我最深的体会是,当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真心向往的方式去生活、工作和创造时,他的人格才会走向完整,他的人生画卷才会精彩,而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必然充盈。
与王石相识八年,最终促成这本相当于其自传的书籍的问世,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1997年12月,我与王石在北京举行的一次经济研讨会上相识。那年,我刚担任《南风窗》总编辑,工作热情空前高涨,遇到有些价值的会议就打着“波音的”参加,一来建立资源,二来推广杂志。当时我对王石和万科的了解,一是通过《万科》周刊,二是通过1995年深圳《投资导报》“财源”版上发表的那篇《王石:万科领袖》,三是君安证券提议改组万科风波时媒体的诸多报道。我知道万科的城市住宅在房地产界享有很高声誉。
我对王石说:“久闻大名,但还没有见识过万科的房子。”
王石说:“广州的门难进,我们进不去啊。”(一直到2004年,万科的“四季花城”才进入广州。)
王石安排同事陪我参观了北京万科城市花园。眼见为实,转了一个多小时,我吃惊地发现,竟然找不出一块丢在地上的纸屑和垃圾,真是清爽之至。
颇有感触的我在1998年2月号《南风窗》的扉页位置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伟大在于细节的积累》,这篇短文影响不小,当时,珠江三角洲有的制造企业把文章复印张贴在每间办公室里。香港中国海外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文杰先生到广州约我见面,也谈到这篇文章。王石和孙总是中国房地产业所有职业经理人中我最钦佩的两位,万科和中海也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标杆。在本书中,王石提到他曾经劝说中海与万科合并,可谓是“英雄识英雄”。

1998年3月,我邀请王石到广州演讲,谈中国新兴企业的成长。从此,我对万科开始进行比较贴近的观察。
房地产在中国是一个“特殊行业”,只要你去计算一下有多少官员和“企业的内部人”栽倒在土地出让、银行贷款、项目审核、规划报建、工程建设、配套服务、税费减免、鉴证落户等所有和房地产相关的“腐败的高危环节”,只要你随便问一个发展商要经过多少曲折才能从此岸游到彼岸,你就知道,坚持规范经营并不容易。可是,王石说:“大家都不规范去做,万科规范去做就束缚了手脚。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规范,将来我们会被淘汰掉。我们现在规范,可能市场一直不规范,那我们宁肯被淘汰掉,也不能退出规范。这等于是你对将来下了赌注,就是你认为将来是规范的。”正是因为王石,万科一直奉行“追求阳光下的利润”的原则,直到现在成为内地房地产的第一大公司。
这是一个相信未来的理想主义者的赌注。理想主义者会吃很多亏,王石曾感慨地对我说过,“广州这么大的市场,我们好几年就是拿不到地。”万科在武汉等城市拿到的土地,有的也是靠一种偶然,例如某某领导一直收到《万科》周刊,培养了感情,给了万科参与的机会。
时间是公正的,万科不靠台底交易,就靠扎扎实实做项目,做企业,终于还是成为长距离竞赛的胜利者。
马克思·韦伯讲过,“这种经济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它所欲达的经济成功,这与农民追求勉强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与行会师傅以及冒险家式的资本主义的那种享受特权的传统主义也是截然相反的,因为这种传统主义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