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正方形、空透的结构骨架跃然纸上。为增加空间的方向性,创造更丰富的尺度空间,再加一道垂直贯通的纵墙,收口处圆形水池自然形成入口划分……这一方、一墙、一圆,形成了这座建筑的最初设想。
现在看来,选用钢、玻璃和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的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确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大楼的入口处,黑色的大理石墙贯穿了室内外空间,象征着万科的“透明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而设计师采用的不硬性划分空间的方法,更为这座建筑带来了动人之处。整座建筑不是一个个被肢解的局部,而是具有流动韵味的整体空间。其中,办公、展示和研究部分功能互相渗透,空间错落有致而又互不影响……设计师们用简单的建筑材料和简洁的设计手法成功地达致建筑丰富和耐人寻味的空间特性。
一晃进入2001年,建筑研究中心主体完工。设计为2005年时的200名科研人员规模,此时的人员,仅为设计人数的1/10。从减轻中心办公经费的角度考虑,在中心形成规模之前应该考虑其他部门利用空置的办公空间。权衡再三,总部决定搬进建筑研究中心。
总部搬到水贝工业大厦是临时的,当时考虑只是两年的过渡,却一待就是8年。这次搬到梅林路63号仍旧是临时的。还需要第二个8年吗?或许不用。这次我们大概用5年时间,两年物色地址,两年建设,再留一年的机动时间。
我心目中的万科总部仍是在深圳:在临山傍海的开阔地,总部的建筑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宽阔的户外活动空间,远离喧嚣的市区。万科的指挥、培训基地应该是这样的环境,未来新的总部建筑物里,职员必须占据最好的位置。
因为,万科最宝贵的财富是万科的员工。
责任、国家、荣誉
2002年,我参观了西点军校。
4月10日飞抵纽约。接机的司机是位移民美国多年的马来西亚华侨,他告诉我们,之前已经将芝加哥飞来的肖莉、旧金山飞来的冯仑和金曦安排住进了希尔顿酒店。待我和周彤安顿下来,已经是临晨两点,4个小时的休息后,就要早起参观美国陆军军官学院,简称“西点军校”。
为什么我选择参观西点军校?因为喜欢军事史,曾在军旅中生活的我,早想参观曾培养过李、巴顿、艾森豪威尔等名将的西点军校了。更现实的理由是:西点的毕业生在美国商界同样叱咤风云,这使我一直想探个究竟。万通董事会主席冯仑也对西点有强烈的兴趣,说起缘由:“一次同几个台湾朋友聚会,正聊天中,进来一位年轻人,气宇轩昂,与众不同。一经交谈,发现其思维敏捷、逻辑缜密。后来才被告之那是南怀瑾的儿子,正就读西点军校。据介绍,西点的报考生必须持有国会两名议员的推荐函,考试入取率只有5%。每年经严格挑选的1 200名新学员还不能保证顺利毕业,西点实行全程淘汰制,到第四年最后学期,学员只剩下70%。他们是怎样培养人才的?”
趁两个人同时在美国公干的机会,我们约好相聚纽约,一起参观西点。
曼哈顿还没苏醒,我们已经出发在去西点的高速公路上。同行的有万科的肖莉、周彤,万通的冯仑、金曦,还有在华尔街做融资顾问的陈平。我坐在面包车后排座,小心翼翼地用英文念演讲稿,为下午的演讲做准备。冯仑在旁边道:“大声念,一定要大声念!否则老美会认为你没自信心!发音准不准没关系。肖莉、金曦,你们两个轮流给王总领读,这叫强制性语言适应训练。”下午4点,老王要在费城沃顿商学院举行演讲。用英文演讲,我还是第一次。随着时间的临近,越发感到嗓子发痒、舌头发僵。
创建于1802年的西点军校位于纽约西北70公里处的西点镇,占地面积6 000公顷,曾允许外来人自由进出,每年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300万。游客可以观赏大操场上的操练,游览军事博物馆,和学员交谈,完全开放。但“9·11”事件之后,校方严格限制参观时间、人数、路线。
早晨8:30,我们的车接近西点镇,一座幽静、朴实的小镇。乘坐的面包车被设置路障的宪兵拦截住,问明原由后,一行人被指引到西点小镇上的军校对外联络处。我们一行6人是当天的第一批游客,先接受宪兵的安全检查,然后由文职人员不紧不慢地进行身份验证、证件登记。
9点开始参观,趁还有20分钟的时间,在纪念品商店选购了一顶标有纪念西点200年标志的运动帽、一件前胸绣有西点校徽的套头运动衣。
参观从观看一部短片开始,陈旧的黑白片略有抖动,画面是学员阅兵,机械的整齐跨步,叠化出彩色版的现代学员阅兵式,整齐的步伐。话外音:责任、国家、荣誉—西点永远的校训……在200年里,西点曾经培育出4 000名将军,为美军、美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南北战争中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二次大战中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远东盟军和侵朝总司令麦克阿瑟、继任者李奇微、克拉克,侵越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及海湾战争联军总司令施瓦茨科夫,还有诸多西点人引以为豪的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潘兴、布莱德雷、巴顿、阿诺德、史迪威、魏德迈。
令我崇拜的巴顿将军只是西点培育出的璀璨将星中的一员。巴顿在西点学习期间曾留级一年,学习了五年。成名后回学校演讲被问及多留校一年的原因,巴顿将军这样回答:“第四年该毕业时,教员还没告诉我走出校门的路线,我迷了路。”
看过短片,6位游客乘坐一辆绿颜色的大巴游览西点,陪同的解说员是位个头不高、曲卷短发的中年白人女性。大巴转了两个弯道,开进了没有围墙的校区。整个校区傍依在宽阔的哈德逊河一个河湾的一侧,巨大的城堡式建筑呈现眼前。导游指着教学楼前面的大操场,开始讲解说:“你们看到那几座俯临阅兵场的塑像了吗?中间是乔治·华盛顿将军,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和塞耶挺立两侧。”
“塞耶何许人?”
“西尔沃纳斯·塞耶,1810年西点毕业生,西点第一位全职校长(1817~1833年),也是西点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其任内期间,西点建起了当时美国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图书馆。塞耶建立的教学方法至今仍在西点军校的一些课程中实行,塞耶所完善的西点教学体系在1846年美墨战争中第一次受到了考验。战争期间,西点毕业生脱颖而出,共有523名西点生参加了这场战争,其中452人被认为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出色。”说到西点的历史人物,解说员倒背如流,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再看那座方正营房的屋顶,看到什么?大写的字母:打败海军!哈哈哈……”导游爽朗地笑,“每年西点都要和海军军官学校进行橄榄球对抗赛,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关乎西点和陆军的荣誉。旁边那座屋顶上的口号是:击垮空军!哈哈哈……”
大巴的车窗是全封闭的,不能开窗拍照简直让人受不了,“什么时候能下车转转呢?”
大巴总算在一座建筑前停了下来,从建筑形制看,是一座教堂。这座能容纳2 000人的教堂是校区五座教堂中规模最大的,在教堂里靠前的左侧一排座椅前摆放着一根超大的、没有点燃的蜡烛,那些座位被用绳索拦隔起来。导游解释,那是为战场上失踪的西点毕业生预留的。靠前排右侧的一排椅子,临廊道一边的扶手上整齐镶贴着一溜铜牌,上面刻着历任校长的名字,这是现任校长参加礼拜的专座。
中国游人还获知:西点军校曾明文规定,学员必须有宗教信仰。前两年联邦法院判定西点的规定不符合宪法“信仰自由”的精神,属违宪行为。“校方已经修订规定,不再要求学员一定信教,西点也在为适应社会的变革而变革。”
“听说西点有中国士兵雷锋的塑像?”
“在校方发放的学习手册上印有中国士兵雷锋的名言,号召学员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刻苦钻研,以优异的成绩报效国家。一位学员在毕业论文里写道:‘我最尊敬的将军是巴顿,最尊敬的士兵是雷锋。’在中国军队提倡的军人精神也适合美国军人,在西点的开放学习系统中,一直吸收其他国家军队形成的优点。现任校长兰诺克斯中将30年前就选修过汉语,校方还聘请来自中国的老师授课,也派学员到中国学习汉语。在西点全部7门语言课中,选修汉语的比例最高。”
我心里想:西点的汉语热,同把中国作为21世纪的假想敌之一不无关系吧。但无论如何,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