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朝那些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陕西大顺降清将军贺珍的汉中起义,起义后,贺珍与原明朝将领孙守法,共同拥立明朝宗室,建立了反清历史上第一条“民族统一战线”,并一度集结马步军七万人攻打西安,是北方规模最大的武装斗争,给清政府以极大的震动。

但与南方汉人“大”(每一次起义的规模都很大,涉及一城市或一地区);“全”(全民上阵、老少参与);“广”(范围广,从长江以南到东海之滨);“早”(弘光朝灭亡,剃发令一下就开始抵抗)相比,北方汉人的斗争却呈现出以下相反的特点:

1、“小”,每次的规模都比较小,即使规模最大的贺珍、孙守法起义,也不过只有七万人。

2、“散”起义此伏彼起,力量分散,就算在同一地域,也没有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战斗。

3、“杂”参与的人员有缙绅、农民、大顺军、山贼、草寇、跑江湖、做小买卖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4、“晚”在清军入关进京的相当长时期内,北方是相对平静的,只是在清朝推行了一系列恶政后,反抗斗争才陆续出现。

下面分析出现这样的差别的原因吧!

本来在北方,由于明末清军曾六次南掠,使河北、山东等地的民众生灵涂炭、妻离子散,汉人自然对清政府恨之入骨。

但在多尔衮实行了一系列的善政后,民众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清军,在老百姓的眼里,由财富的掠夺者,变成了财富的保护者。

而且,在对侍少数民族的心理上,南北汉人也有很大不同。

这是因为,虽然北方是汉族的原住地,但由于战乱的影响,汉族曾五次大规模地南方迁移。

这五次分别发生在东汉、东晋、唐朝、五代、南宋,持续时间近一千年。

规模最大两次南迁,发生东晋初年和宋金战争时期,而且,这两次的背景都是少数民族内侵。

汉族的迁移产生了两个后果。

一是使南方在经济上完全超过北方,文化上,南方也以继承和发展了“正牌的汉族文明”为自豪。

二是使留在北方的汉人与内侵的少数民族相互杂居,匈奴、鲜卑、沙陀、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逐渐融入了汉族之中。(大顺皇帝李自成即为西夏党项人的后裔)。

这样,就导致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相比,更多元、更开放、也更包容,对满族这个“外来户”的排斥程度并没有南方强烈。

但随着清政府民族迫害和民族歧视恶政的推行,一部分北方汉人不愿忍气吞声了,由依附变为反抗。

但与没有遭到过大规模战乱的南方相比,北方,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战乱,“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大部分地区的真实写照。

也就是说,这时的北方,战争的潜力,与南方相比,已挖掘尽了。

另外,三支有组织、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大顺、大西、明军的余部都己经转移到南方,使北方出现大规模武装斗争的几率,比南方降低了。

以上即是南北方汉人在第一次反清斗争中的表现,最后,让我总结这次斗争的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虽然斗争都先后失败了,但却打击了清朝统治者,迟滞了清军的南下,为隆武及鲁监国政权的建立,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第十七章 一皇帝三监国

在阎应元、侯峒曾据坚城与清军血拼的时候,有一个名人,意识到,这样做,不行。

这个名人,就是明末的大儒——黄道周。

黄道周,福建漳州人,一个王阳明式的圣人。

他在天启二年中进士后,因为几次上巯为倒了霉的大臣求情,结果是弄得自己也跟着倒霉,官是越做越低,有几年还被削职为民。

在崇祯继位后,黄道周被再次启用,但后(:文:)因对大学士(:人:)杨嗣昌(:书:)作法不(:屋:)满,竟当面指责崇祯帝用人不当,结果是被降官六级,贬到江西按察司当了个小小的照磨(从九品,相当于副科)。

但这“副科”,黄道周也做得不安分,两年后又因为“胡言乱语”被判处到广西“劳改”。

可黄道周的名声太大了,在崇祯朝堂内部分“高干”的运作下,还没到广西,圣旨就下来了,免其劳改,官复原职。

这时的黄道周,已从冶国平安天下的美梦中清醒过来,重新定位自已的人生坐标——开坛讲学、传道授业。

经过数年在教育事业上的春种秋收,他被大明知识界公认为儒林领袖、一代宗师。

连大旅行家徐霞客也跑来拍他的马屁,称赞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

知识多了,眼界就高,因此在江南地区各自为战时,黄道周却在思考更高一个层次的问题——“汉族应该向何处去?”

经过一番思考,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汉族要想复兴,捷径就是再打出“大明”这块牌子!

想打“大明”这块牌子,就需要再次推出一个“朱姓皇帝”。

如果再按大明帝位继承权来操作,现在唯一的人选就是桂王朱常瀛了。

但这个桂王现在远在广西,且名声也不太好,这让刚刚从“弘光恶梦”中惊醒中的他心有余悸。

这时,一个叫朱聿键的唐王进入到黄道周的视野。

朱聿键,朱无璋第二十二子的第八代传人,洪武大帝的十世孙。从血缘上说,与崇祯帝已拉开了千山万水,按继承法怎么也轮不到他。

但黄道周认为,目前的唐王,有做一个“好皇帝”三大优势。

第一优势是身世坎坷。朱聿键虽然出生在王府,却从小饱经忧患,原因是他的爷爷——老唐王朱硕熿很不喜欢他的爸爸,而喜欢他的叔叔,从小就把他和他的爸爸关在深宅大院里。

不但限制了这父子俩的人身自由,到后来,他的爸爸也被叔叔毒死了。

这是因为,他那个小老婆生的叔叔太想得到唐王那顶王冠了,而大老婆生的朱聿键之父是他唯一的障碍。

费尽心机的叔叔却没有如愿以偿,因为当地官员介入了此事,做贼心虚的老唐王赶紧立朱聿键为唐世孙来遮人眼目。

不久老唐王就归天了,正式当上唐王的朱聿键,第一件事就是宰了他的叔叔,替父报仇。

因报私仇怕被追究,朱聿键想到了立功折罪。

恰巧正值清军入侵,朱聿键便招募了一支人马,跑到北京去“勤王”。

结果连清军的影子还未看到,朱聿键就被大明的特殊执法机关——锦衣卫逮捕法办,并被判处无期徒刑,关进凤阳的“宗室专用监狱”服刑。

这是因为,大明法律明文规定:藩王不得擅自拥有和调度军队,违者一律法办。

不懂法的朱聿键再次被剥夺了人生自由,直到弘光继位,宣布大赦,他才被放了出来。

仔细算来,现年43岁的唐王朱聿键,其中24年就是在“监狱”中度过的,他不叫悲惨谁还叫悲惨。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喜朱聿键先生,正因为你这段悲惨的经历,历史将选择你去完成一件大事,使你的人生从此将不再枯燥乏味。

第二优势是喜好读书。在24年的囚禁生涯中,朱聿键喜好上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书,陪他渡过无数漫漫长夜;书,让他看到“铁窗”外广阔的世界;书,也让他懂得古今兴亡之道。从这一点来说,胜过不读书的福王百倍。

第三优势是封地有重大含义。唐王的封地在河南南阳,这里是东汉“中兴之主”刘秀的故乡,刘秀当年兵起南阳,扫平妖氛,恢复汉家天下。而今中原“遗民泪尽胡尘里,企盼汉家再一统”,让南阳的唐王朱聿键继承大位,领导大家干“革命”。一句话——吉祥啊!

在确定了被选举人人选后,黄道周便开始了联络选举人的行动。

他凭着自己的威望和人脉,联络了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泰枝、南安伯郑芝龙等,请他们和自己连上三道劝进表,请朱聿键同志为了大明、为了人民,勉为其难,出任监国。

少年时的坎坷、青年时的理想、中年时的磨难,铸就了朱聿键同志勇于担当的性格。六月十七日,在浙江衢州,借着阅兵的机会,他宣布自己将出任监国。

鉴于清军已经占领杭州,浙江已成为抗清前线。为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在黄道周、郑芝龙两个福建佬的劝说下,朱聿键领着自己的“流亡政府”,继续南行,翻越仙霞岭,进入福建。

1645年闰六月初六,朱聿键在郑芝龙统兵护卫下,到达福建首府福州,次日,正式就任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