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儒学批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人类精神,若不有一在客观宇宙中之不朽意义,则一切福德,毕竟只归于空幻。唯物论者及社会功利主义者与反宗教之人文主义者之抹杀此问题者,皆由于其对人类之有价值而备福德之人格,未能真致其爱惜珍贵之情故耳。人诚有此情,则不朽的宗教要求,仍将沛然莫之能御。诚有此情,而吾人又欲使一切生者死者,皆逐渐的成为福德兼备之人格,吾

    ①《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上册,第91页。

    ②《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下册,第59页。

…… 337

    新儒学批判513

    人又感自力之不足,或自力之无所施时,则祈天求神之志,亦在所不能免者。唯肯定宗教之人文主义,乃圆满之人文主义也。“

    ①

    然而,在唐君毅看来,世界上有各种宗教,虽然它们皆有各自的精神价值,在各民族的精神生活里亦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如果比较起来,又有其圆满的程度不同。大体说来,最圆满的是中国的儒家宗教思想,而其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都多少存在些缺陷。

    为方便对各种宗教的评价,唐君毅依照层次高低将宗教意识分为十种形态。

    一,“信仰一自然神,向之祈求助我满足欲望之宗教意识”。

    二,“信仰有限之人神民族神或超自然神之无限神,……

    而同时对之表示欲望者“。

    三,“求神满足吾人来生之愿望之宗教意识”。

    四,“求神主持世间正义之宗教意识”。

    五,“求灵魂之不朽以完成其人格,及以苦行求自己灵魂之解脱之宗教意识”。

    六,“信神以克欲之宗教意识”。

    七,“不信神亦不执我之宗教意识”。

    八,“担负人类或众生苦罪,保存一切价值,实现一切价值,于超越世界或永恒世界之宗教意识”。

    九,“通过对先知先觉之崇拜以担负人类众生之苦罪之宗

    ①《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第432页。

…… 338

    613新儒学批判

    教意识。“

    十,“包含对圣贤豪杰个人祖先民族祖先(即民族神)之崇拜皈依之宗教意识”。

    ①

    诚然,唐君毅并没有将这十种形态的宗教意识分别定为十种宗教。

    但是这十种形态在他的著述里,又都是有所指的。

    大致说来,它们的层次是递增的,最后的形态,即儒家的宗教意识,层次最高,其他各宗教都有不甚理想不甚圆满的地方。

    比如犹太教。唐君毅认为,犹太教的上帝耶和华,以罚恶为能事。犹太人其所以崇拜这样一位神,是希望耶和华能够惩治犹太民族的敌人。

    所以,耶和华的超越性十分突出。

    人们对其意志只有绝对服从,而不能有自己的主体性。虽然耶和华为凝聚犹太人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交相贯通的作用,但对个人的意愿却很少顾及,很少体恤。它有的只是威严,而无亲近感。又如回教。唐君毅认为,回教的教义虽重视人的自尊独立,使人各保有自己的德性品行,但缺点是,它所信仰的是唯一的真主,唯一的先知,使人们接近上帝的道路只有一条。

    又如基督教。

    唐君毅认为,基督教的上帝为仁爱的象征,上帝的精神就是抚育世间,体恤人类。所以耶稣劝谕世人忘掉一切仇恨,离于世间,向慕天国。

    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降世为人间受苦赎罪。此种崇高的牺牲精神激起人们强调的同情心和原罪意识,人类的罪恶也就在此种情感的驱动渐趋消

    ①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第494—504页,学生书局1986年版。

…… 339

    新儒学批判713

    除。但是,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却是对人的自尊心和主体性的否定,它“只在共信上帝这一点上,精神互相凝结贯通;实只是由各个人之自愿销融其个体性于耶稣之精神人格之前,而隶属于一客观之教会团体,以凝结贯通”。

    ①尤其是基督教主宰罗马世界之后,教会堕落,排斥异端,宗教精神日趋僵化。

    再如婆罗门教。唐君毅认为,婆罗门教的教义,我即梵,梵即我,致以梵内在于一切事物和一切人之中。这样,人人都可自己寻觅通达至上神的道路。

    然而缺点是,梵无所不在,容易导致人们将梵与自然物相混淆,从而失去梵的人格性与精神性。

    再如佛教。

    唐君毅认为,佛教主张一切法均由因缘所生,而其自性是空的,所以否认自然物的实在性,并力主破除我执与法执,以明瞭一切皆空的道理。此种教义,既可诱发世人的大智大悲,又可使世人认识到佛的福德无边。此外,由于佛教强调人在因缘所生中的精神作用,所以不承认有共同的佛心与佛性,这样便可“使一切众生之心色诸法,成为透明而不相对峙”。但是在唐君毅看来,佛教依然是有缺点的:“佛教虽表现一大平等与使一切法不相对峙之价值,然终不能免于诸佛与众生之世界之散漫,而无统摄之失。佛教之所以恒只能成为一个人之宗教,而不能成为一凝结集体社会之人心之宗教,其故盖在于此”。

    ②

    ①《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第435页。

    ②《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第437页。

…… 340

    813新儒学批判

    下面,我们再看唐君毅对中国儒家文化宗教精神的看法。

    首先,唐君毅认为,相比于印度人和西方人,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比较淡薄。对于其原因,他举了七个方面:一,中国先民因处土地肥美之地,重现实的生产生活,重利用厚生,对于生活中的苦难,只求当下解决,而不是看重身后之事,故很少玄想冥思。

    二,中国人向来的观念是,有德者理当富贵,无德者理当贫贱,因此阶级对立的现象不明显,人们亦很少感到有欠公正的地方。

    即便有人际磨擦,也可通过报仇的方式来解决,而无须将伸张正义之事放在死后来生。

    三,中国人历来重伦理道德,反对个人主义,尤其反对以个人的幸福和快乐为目的人生观。他们认为,与其将幸福寄托于死后而求神佞佛,勿如将此希望寄托于子孙。而对子孙的看重,势必淡薄个人的灵魂不朽的观念。

    四,中国人讲究孝敬父母与祖宗,以父母祖宗之心为心。

    这样,他们觉得内心是充实的,“亦即在吾人自己心中,体现一‘生吾之生’的生命精神”。在此种心态下,他们不是看重死亡,而是感到生命的永存与悠久。

    五,由于孝敬父母祖先,中国人极富有历史文化意识。

    此种意识,不仅体现于人们对历史精神的感受,而是激发人们将自己的价值取向放在历史文化之中,即激发自己重视现实生活,致力于实际的事功,以便留芳千古。至于灵魂是否不朽,则是无足轻重的。

    六,中国人由于看重人伦关系,看重人文事功,所以对亲属、社会、历史文化有很强的责任心。

    此种责任心愈强,灵

…… 341

    新儒学批判913

    魂不朽的观念就愈淡。

    七,占中国思想主流的儒道两家皆认为,无须神灵相助,人们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德性,便可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唐君毅将宗教放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又认为中国人宗教观念淡薄,这是否意味着他认为中国文化也有不够圆满的地方呢?

    情况恰恰相反。唐君毅所谓的中国人宗教观念淡薄是就宗教的一般意义而言的。他认为,如果按照西方人对宗教的看法,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是淡薄的,但如果将宗教的含义扩大,那么中国同样是富有宗教精神的民族。

    这就好象哲学。

    如果按照西方人对哲学的理解,那么中国的哲学就不叫做哲学,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哲学,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为说明中国古来就有宗教,唐君毅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第一,儒家重视道德实践,但这必须依赖于一种信仰。第二,西方人分哲学、道德、宗教为三,是因为三者的渊源不一。

    而中国文化的来源于一途,“儒家之学与教,实乃兼具哲学的道德的与宗教的三方面的意义”

    ,如依西方学术分类,可以言其为“学”

    ,亦可以言其为“教”。如言其为教,“即应称为一哲学知慧的道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