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示要发展并拥有自己的核力量。苏伊士危机中美国的态度显然大大动摇了
英法对美的信任,一种希望独立并摆脱美国的要求在英法两国盛行起来。英
国和法国都开始把发展独立核力量作为一件重要的政治事务。在1957 年的头
几个月里,整个欧洲都为了核的问题忙碌不堪,并且政治局势也日益复杂①,
英国和法国都不愿作出承诺,一旦拥有核武器,将把它交给北约组织来统一
指挥,他们对欧洲保护神美国和在它领导下的北约的信任度已经大大降低
了。英法还说:“我们虽然信任现在的美国总统和现在的美国政府,但是三
年后将由谁当总统呢?又将是什么样的政府在华盛顿承担责任呢?我们不可
能让我们人民的幸福和痛苦,取决于大洋被岸美国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
事情!”
英国人胆子最大,第一个唱出不谐音,他们一直不愿把自己的命运和欧
洲大陆捆得太紧,更何况欧洲防务要花钱,发展核军备也要花钱,两相权衡,
还是后者更重要。1957 年2 月,英国外长塞尔温·劳埃德在伦敦举行的西欧
联盟外长会议上提出,由于英国1954 年以来军费支出增长过快,经济面临危
机,所以不得不对它过去的防务方针作出实质性的修改。此言一出,劳埃德
立即遭到外长们联合一致的反对。人们毫不含糊地提醒他,艾登在1954 年伦
敦九国会议上曾代表英国承担了在欧洲大陆驻军的义务。比利时外长斯巴克
称英国这样计划的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他指出,如果有朝一日美国和
加拿大也采取同样的态度,欧洲的安全靠什么来保障呢?劳埃德避开了英国
核军备费用的问题,只强调英国经济面临崩溃。英国既然已决心一意孤行,
西欧联盟外长会议自然很难阻止英国继续推行它的计划。4 月4 日,英国公
布了修改防务方针的白皮书,对英国的莱茵军而言,新的计划意味着将其兵
力从原有的七万七千人减至六万四千人。5 月15 日,英国在太平洋的圣诞岛
上爆炸了第一枚氢弹,西欧联盟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一个有核力量的英国和一
支缩小了的英国莱茵军。
这是自苏伊士危机以后欧洲国家所表现的第一次自行其事,毫无疑问,
它对于阿登纳反复强调的西方团结又是一次巨大冲击。
从1957 年春天开始,由于56 年的双重危机而冻结的东西方关系也逐渐
① 此也包括有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和六国建立原子能共同体的种种问题。
松动,3 月份在伦敦举行的裁军谈判使东西方重新开始对话。裁军这个题目
由于同欧洲安全和德国重新统一联系在一起,使得由这三个问题组成的总题
目再度成为公众讨论和各国政府外交活动的中心。汉弗莱、诺兰、盖茨克尔
等人的建议再加上德国社会民主党1957 年5 月23 日提出的《德国计划》,
以及波兰外长亚当·腊帕茨基10 月2 日提出的中立计划,引发了这一年有关
使中欧地区脱离两大军事集团,即中立化的争论,”脱离接触”成了这一时
期有关欧洲安全讨论的核心。
形势的发展使阿登纳要贯彻他自己的德国政策已越来越困难。如果说西
方国家最初的立场是只有克服了德国的分裂,才能讨论裁军和安全问题的
话,那么,从1955 年日内瓦首脑会议开始,它们便在逐步偏离。日内瓦首脑
会议上西方承诺可以同时着手讨论德国统一和欧洲安全问题。一年以后,在
伦敦裁军会谈中英法便宣布放弃裁军和德国重新统一之间的“关联”,这意
味着他们不仅放弃了德国问题的优先地位,也放弃了它的同等地位。1957 年
3 月,伦敦裁军谈判重开,各种中立化建议的提出必然会加剧这种危险趋势,
为了在1957 年9 月的联邦议院大选时给选民们一个有说服力的交待,阿登纳
决心再到美国以便制止这种政治态势的发展。
访问的时间是在5 月底。在华盛顿,阿登纳受到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
热情款待。艾森豪威尔甚至把他请到了自己的葛底斯堡农场作客。杜勒斯虽
然在很大程度上愿意照顾到阿登纳的处境,但他却不愿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作
出让步。杜勒斯详细地向阿登纳和勃伦塔诺解释了美国的裁军计划及其根
据。
美国看来真的要走裁军这一步,杜勒斯在这个问题上力图说服阿登纳。
根据当事人威廉·格雷韦的回忆,杜勒斯认为,苏联人也许真的对限制军备
感兴趣,因为像在美国一样,军备对苏联的经济来说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按
经济能力看,苏联的负担远比美国更加沉重。而且苏联人无意用核武器来装
备东欧的卫星国,他们在最近一轮伦敦谈判中,甚至对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
了强烈的兴趣,并对不扩散核武器表示了关注。当然,杜勒斯也同意单凭苏
联的声明,并不应采取任何足以削弱自己地位的行动,但如果苏联的口头声
明同它的实际利益相吻合,西方就应当给予重视。从这一点出发,杜勒斯进
一步阐述了美国对视察与监督、核武器以及常规武装力量这三个问题的主要
设想。他说在核武器方面,美国首先谋求暂停发展和生产,非核国家应当放
弃购置和生产核武器,但并不强迫他们这样做,核试验要在视察和监督系统
建立后才能放弃。在常规武装力量方面,美国同意把自己的和苏联的力量固
定在二百五十万人的额度,联邦德国不在此例,而进一步裁减则要在解决政
治问题取得进展以后才谈判。最重要的是美国认为,要在欧洲规定同等的视
察区而又不强调和不固定德国的分裂是困难的,因为苏联方面肯定不会同
意。
阿登纳和勃伦塔诺勉强接受了杜勒斯的观点,但提出了尖锐的反问。阿
登纳追问杜勒斯:“苏联人真的准备达成裁军协议吗?以什么来相信苏联人
的诚意呢?”杜勒斯保证说,根据他多年的国际经验,美国决不会去促成以
后会证实是陷井的任何协议。阿登纳说,既然谋求裁军协议是重要的和必要
的,那么,就应该重视时机的选择。在目前德国面临大选,对德国来说,如
果产生一种西方似乎在谋求一项不需要同时解决政治问题(德国问题)的栽
军协议,将会是灾难性的。
杜勒斯表示美国方面理解阿登纳对大选的担心,答应他不到时机成熟,
不把这些公诸于世。
1957 年5 月28 日,德美联合发表了关于阿登纳与艾森豪威尔的会谈公
报。这个公报比任何时候都强调,在达成一项全面的裁军协议之前,必须解
决德国重新统一问题。艾森豪威尔也向阿登纳作出公开保证,美国绝对无意
采取任何有损德国重新统一的裁军措施。这些措辞最后在1957 年7 月29 日
写进了《柏林宣言》里。
《柏林宣言》可以说是德国条约签字国最全面、最具纲领性的共同德国
政策,它详尽阐明了西方在德国政策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四方面内容,
即:1.自由选举作为建立一个全德政府的先决条件:2·全德有决定外交政
策的自由权;3.四国负责重新统一;4.欧洲安全与德国统一结合起来。
阿登纳原本想为《柏林宣言》的签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它的原订签
字时间是8 月5 日——波茨坦协定签字的纪念日,以象征性地显示从德国历
史的这一最低点算起十二年以来所发生的变化。但是,当礼宾准备工作正在
进行之际,有消息说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将于8 月初访问东柏林。联邦政府
方面感到这两件事同时在柏林发生,从许多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况且,
法国人也因为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对这个日子不中意。如此一来,签字的时
间就提前了。
不过,从内容上看,《柏林宣言》在当时已经改变了的形势下并没有什
么新的东西,显然,在裁军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它是否具有持久的
价值,那是极为可疑的。它不能改变世界的进程。除了在9 月的联邦议院大
选中它成为阿登纳反驳社会民主党的有力武器外,《柏林宣言》几乎谈不上
什么特别的意义。在阿登纳自己的回忆录中,阿登纳也没有像对德国条约、
巴黎协定那样对《柏林宣言》大书特书、大肆赞扬。从另一个角度,《柏林
宣言》签定于东西方裁军谈判开始热烈进行之时,它所包括的内容与当时的
形势本身就是矛盾的,因而它的签定似乎应该算作阿登纳谋求德国统一努力
失败的一个见证。把德国统一问题确立在这一纸宣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