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利从中干预其事;但是西班牙议会拒绝废除“垄断贸易”,并宣告其美洲
臣民是犯上叛乱。博利瓦尔就返回委内瑞拉,米兰达继之而归。他们召开国
会,1811 年7 月7 日,国会宣告委内瑞拉独立,并通过一部宪法;新格拉纳
达也效法宣布独立。在阿根廷,起义的领袖已经彼此不和,其中马利亚诺·莫
雷诺已被逐;制宪议会迟到1813 年才召开。虽然保存了天主教作为国教的种
种特权,但是新独立的各国无不宣告保障人权,到处都废除了奴隶制度,对
印第安人的劳役制和领地监护制。
在新独立的各国内很快地就发生了内讧:土生白人排斥了西班牙移民;
温和派对号召黑人和混血人起来参加斗争大为惊惶;领袖之间相争不已;城
市之间互相猜忌提防,为保持独立自治而不断反过来倒过去;山地居民仍受
② 指现在加拿大西部海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不是南美洲的哥伦比亚。——译者
① 徐德新(L。…G。 F。 Dufresne),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士,1777 年潜入四川传教,初用汉名李多林,1785
年被捕,解往北京,释放后驱逐出境。1789 年再度潜入四川,改名徐德新。1815 年5 月在四川新津被捕,
同年9 月在成都斩首。——译者
② 西属美洲四大总督辖区之一,大致包括现在的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译者
僧侣播弄而支持西班牙殖民者;在委内瑞拉,利亚内罗斯人①替任何出钱者作
战。因此西班牙人仍然坚守着一些据点。在墨西哥,1811 年西班牙人枪杀了
伊达尔戈神甫,1813 年他的同志莫拉莱斯神甫继起领导独立斗争,在1815
年也同样牺牲了。西班牙人仍控制着利马,以利马为据点向基多反扑,并成
功地把它从格拉纳达人手里夺回来;经过多方策划后,西班牙人又从阿根廷
人手里夺回上秘鲁;巴拉圭则摆脱了西班牙人的控制;但西班牙派驻蒙得维
的亚总督艾利奥负隅顽抗为时稍久,并求援于葡萄牙人,只是到1814 年才由
阿尔维亚尔最后解放了该城。在智利,罗萨斯、卡雷拉和沃伊金斯互相争夺
领导权,1813 年,纠集兵力退守南部的西班牙军大举反扑,重新占领了整个
智利。在委内瑞拉和新格拉纳达的斗争反复曲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
这两地宣告独立后,西班牙军仍盘据在马拉开波地区与奥里诺科河河谷;1812
年,他们相当轻易地战胜了米兰达,7 月25 日;米兰达投降,他被送回加的
斯,1816 年死于加的斯。博利瓦尔得以脱身而去到卡塔赫纳。1813 年,格拉
纳达人授权他攻入委内瑞拉,8 月6 日他收复加拉加斯。他的敌人又一次向
东撤退,1814 年又从那里出击并打败了他;他不得不回到新格拉纳达。在此
时刻,已复辟的费迪南七世派出援军;1815 年春季,西班牙舰队到达,而博
利瓦尔登舟驶往牙买加岛。只有阿根廷仍保住独立自由,但内争削弱了它,
而1814 年当选为总督政的阿尔维亚尔,曾要求英国保护,在1815 年4 月被
推翻。因此,西属美洲的前途尚待分晓;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宗主国永
远不可能再原封不动地重建殖民统治的旧制度。
* * *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标就是利润,它构成一种与拿破仑的政治和军事理想
毫无瓜葛的力量。在它最完善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生产诚然是反对民族壁垒
的,因为民族壁垒妨碍自然资源的开发并阻止全球各地之间合理的分工;在
这个意义上,一个世界的帝国本来更能适合资本主义生产。但是资本主义不
过刚刚开始,而它那些深受重商主义精神浸染的代表人物,却一心只想保住
本国使之成为一己所有的禁脔。此外,这些代表人物也同他们的同胞一样,
按照人的本性都是热爱国家独立的;拿破仑对法国的偏爱本来迟早会把这些
代表人物变成反对帝国的民族主义者,直到民族主义思想使他们彼此互相敌
对为止。然而,对拿破仑而言,这还不是最坏的事。严重的是工业资本主义
是在英国诞生,成长和强大起来的:只有工业资本主义能提供英国作战所需
要的财富;而在这个意义上,英国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资本主义的胜利。
① 委年瑞拉本地的草原牧民。——译者
第六编
拿破仑的败亡(1812—1815 年)
第一章 大陆体系的瓦解(1812—1814 年)
大陆体系的创立和维持都得力于法国大军的多次胜利。因此每次战争都
使大陆体系受到一次考验。俄罗斯战役原可望使此功业臻于完善;但其结局
却为一场大败。大军既已溃亡,皇帝仓猝重建新军,虽然新军不复具有大军
威力的主要因素,如混合编制,但如果它如以往历次战争那样,仍然只对一
个或两个大陆强国作战,则新军仍然可以再次取胜。而这一次大陆各强国吸
取二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急忙联合起来投入反拿破仑的战争。大陆体系于是
土崩瓦解,拿彼仑从舞台上消失了,而法国要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一、俄罗斯战役
在对俄战争中,拿破仑统率了七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其中六十一万一千
人在战争过程中相继越过了边界。这些部队反映出大帝国的面貌,其中有三
十万法国人,包括新并入法国的居民;十八万德意志人,包括施瓦岑贝格统
率的三万奥地利人和约克统率的两万普鲁士人;九千瑞士人、九万波兰人和
立陶宛人、三万二千意大利人、伊利里亚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这些部
队的战斗力和可靠性相差极大。大军从来没有成为如此人数众多的乌合之
众,法国本土的法国人几乎不到三分之一。
在维斯杜拉河的前线上,四十五万人和一千一百四十六座大炮的密集的
突击部队,分成九个兵团,外加近卫军、四个骑兵团和各盟国部队。这支按
照习惯的办法结合的部队,实际上由于队伍庞大、战线漫长和联系困难,是
很难掌握指挥的。事实上拿破仑把这些军团编为几个方面军:他本人在涅曼
河上指挥二十二万七千人,欧仁率领八万人在他后面一点,热罗姆指挥右翼
军七万六千人;再向右边是施瓦岑贝格;在最左翼则是麦克唐纳和约克。但
是,这样就必须有优秀的方面军统帅,而热罗姆尤其不能列入优秀将领之内!
皇帝在选派他时,是受皇朝偏见的支配的。指挥调动的细致准确已经不复存
在。
正如以往习以为常的一样,拿破仑意欲使这次战争打个速决战。直到6
月20 日,他希望战争在波兰境内打开。当他指挥他的主力部队向科夫诺进军
时,他拒绝命令右翼军向华沙进军,热罗姆的庸才本身就成了诱敌的圈套。
如果敌军大量涌入华沙大公国,他就可以迂回到敌军右侧而击溃敌军;这样
就可以结束战争。但是俄国人按兵不动。因此必须进入敌国去攻击敌军。士
兵只携带了四天的面包,跟着来的辎重车也只带来二十天的面粉,因为估计
是在三周以内,决定性的打击必将迫使亚历山大投降。
可以肯定,在沙皇左右近臣中的主和派也不乏其人,例如康斯坦丁大公
和鲁缅佐夫。6 月28 日,沙皇派遣巴拉索夫去向拿破仑议和,条件是要拿破
仑同意撤出俄国的领土。敌视法国的人,如阿姆费尔特、施泰因等,一直是
在提心吊胆,唯恐沙皇不能坚持下去,他们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不管怎样,
最后还是沙皇的自尊自大感占了上风。然而,俄军质量俱差,似乎无法补救。
在涅曼河后边,巴克莱·德·托利指挥十二万人;在布格河上,巴格拉齐昂
部署了不到四万人;再往南面,托尔马索夫带领的军队稍微多些;在第二线,
维特根施泰因向前推进以保卫德维纳河和里加。在内地,还有三十万至四十
万名新兵、哥萨克和民兵可供调遣;齐查戈夫正率多瑙河方面军兼程前来;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时间是可以利用撤退去赢得的,那些认为空间和严冬是
俄国最宝贵的两大盟军的人,如罗斯托普钦等,在他们看来撤退是有益无害
的。相反地,大多数人想到外敌入侵就威到愤慨,或者担心内地被侵会使他
们皇上作战的意志受挫。最后大家都同意采纳德意志亡命者法尔的计划。拿
破仑进攻时,巴格拉齐昂一面后退,一面抵抗,而巴克莱则后退扑向敌军的
侧翼。亚历山大比之法国皇帝更加无意于把战争带进俄国的心脏地区。但是
这却是势难避免的,因为他的将军们感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