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日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月二十八日(4月3日),太平军大破清军江北大营。

二月二十九日(4月4日),太平军攻克建昌府。此时江西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州县皆在太平军的掌握之中,军势达到鼎盛时期。

二月,湖北巡抚骆秉章派刘长佑、萧启江率军赴援江西。

三月初八(4月12日),罗泽南因进攻武昌受伤过重,死于洪山大营,胡林翼令李续宾接统其军。

四月二十九日(6月1日),太平军在江苏镇大破清军,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死。

五月十八日(6月20日),太平军大破清军江南大营,向荣、张国梁败走丹阳。

六月,应曾国华之请,胡林翼派刘腾鸿,普承尧、吴坤率军赴援江西。

七月初一日(8月1日),湖北援军抵瑞州城外。

八月,曾国荃募勇赴援江西,同周凤山新勇会合,谋攻吉安,由吉安知府黄冕供饷,故称其军为吉字营。

八月初四日至十月十一日(9月2日至11月8日),太平天国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承承容等相互残杀,凡匪者死数万人,精锐几尽,元气大伤。

十一月二十二日(12月19日),湖北湘军攻陷武昌、汉阳,水陆东下,攻向江西。

十二月,李继宾,杨载福率军进抵九江城外,曾国藩闻讯由南昌前往劳军。

(22)咸丰七年曾国藩年谱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曾国藩47岁。

二月十一日(3月6日),在瑞州大营接其父曾麟书讣闻。

二月二十一日(3月16日),同曾国华从瑞州动身,回籍奔丧。

二月二十九日(3月24日),抵故里家门,咸丰皇帝赏假三月,令其在家治丧。

三月,湖南巡抚骆秉章调王(金王王)率老湘营赴援江西。

五月,因假期满,上奏陈请在家终制,咸丰帝不允。

六月,曾国藩复奏表示,非位任巡抚不能治军并兼及筹饷,希图谋取地方实权。咸丰准其在籍终制,使之陷入难言之苦。解兵部右侍郎任。

七月十四日(9月2日),湘军攻陷瑞州,刘腾鸿先一日死。

八月初四日(9月21日),王(金王王)死于江西乐安,老湘营由张运兰、王开化分领。

九月初九日(10月26日),湘军攻陷湖口,梅家洲,彭玉麟内湖水师冲出鄱阳湖,与杨载福外江水师会合。

九月,因周凤山营再次奔溃,江西巡抚奏请由曾国荃统带吉安城外各营。

十月,杨载福补授福建陆军提督。

十一月十二日(12月27日),清军攻陷镇江,天京形势开始紧张。

十二月初八日(1858年1月22日),刘长佑、萧启江等军攻陷临江府。

十二月,太平军陈玉成与河南、安徽一带的捻军联合,军势渐壮。

第九章:咸丰八年:惊天大逆转

(1)曾国藩玩的是规律

三月至四月: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包容是贵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读书二卷:卯初至午初

习字一、二百:午初至未初

料理杂事:未初至酉正

作诗文札记:三八日

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大病初愈,戕树重生,将息培养,勿忘勿助。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月二十日,作札记立誓

四月二十三日,戒棋立誓

二十六日,窒欲立誓

矫激近名,扬人之恶;有始无终,怠慢简脱

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饰庄敬

威仪有定,字态有定,文气有定。

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十二年后,曾国藩日记重出江湖,风格已经完全是另类,让人有点认不出来了。

这东西,叫日记吗?看起来有点象江湖算卦先生的忽悠笔记。

说对了,这十二年以来,曾国藩干着的,就是算命先生的活计。事实上,管理者的工作都有点象是算命先生,都说是管理者的最高技巧是知人善任,又有说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正所谓人心隔肚皮,人肚皮里的念头,都没有写在脸上,你只能靠经验猜测推断。猜对了就对了,对了你也没多少便宜可占。可如果猜错了,那可不得了。

曾国藩两次投水,一次试图向敌方发起自杀式攻击,之所以弄到这份上,就因为他没有猜对,猜对了他早就离开水边远远的了,才不会这么难为自己。

《清史稿·曾国藩传》中说曾国藩:“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清史稿·曾国藩传》上还说:“一见辙品目其才,悉当。”意思是说,曾国藩最是识人,一眼就能够看出人的高低深浅,品评出个高下,绝对不会有什么差错。

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写了本《庸庵全集》,有一段超长超长的文字,开篇曰: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特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之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拨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

这可是当事人的证词,证明曾国藩识人之鉴,超佚古今,绝对假不了。

由是曾国藩相人之法,流传天下。可这是真的吗?

可任何事情,都经不起抬杠较真,就算是曾国藩真的懂相人之术好了,可再想想曾国藩的对手是什么人?

是精神异常者洪秀全,随随便便的在紫荆山找了几个人,民办教师冯云山,烧炭工杨秀清,植树造林的萧朝贵,衙门里端茶倒水的韦昌辉,在家读书的石达开,就这么几个人,就搅得大清帝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要靠曾国藩那双眼睛,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去对付他们。如果说曾国藩懂得相人之术,那洪秀全岂不成了活神仙?

实际上,曾国藩对相人之术,确有心得,但从他的文字内容中分析起来,他比任何都清楚,相人之术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根本,真正要解决问题,靠的是依凭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身,而不是神乎其神的相术。

不信我们来看一看曾国藩沉寂十二年之久,最先抛出来的四句话: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包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这里边一个说了贵相,一个说了富相,有没有说嬴相和输相?没有吧?

那就好,你看这人端庄厚重,就送他上战场,到了战场上他把你转手卖个高价,投奔到洪秀全那边升官发财,他是真的贵相了,可你怎么办?你死跷跷了耶!

终于弄明白了吧?别人的贵相富相,与你不搭界最好,搭界那就惨了,铁定是以你的人生失败为代价,成就他的极品富贵,这事你乐不乐意?

所以有人说用人唯德,要找那些最忠诚的,本事太大,不忠诚的更危险。可是有本事的你不用,让他跑到敌方阵营,你岂不是更悲摧?用吧,你又明明知道他靠不住,你说你到底该咋个整?

再者说了,曾国藩与洪秀全相争,斗的就是战场上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先说你愿不愿意为一个与你不搭界的人去送死?如果你不愿意,别人更不愿意,曾国藩或是洪秀全,必须要想办法把人忽悠到战场上去,可是越聪明的人,抗忽悠的能力就越强,抗忽悠能力弱的,到了战场上根本就指望不上。

那么这个相人之术,到底有什么用呢?

相人之术的价值与作用,曾国藩在这里同样也说得明明白白: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这时候的曾国藩,考虑的并非是战场上的生死博杀,战场上的胜负自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只要照规律行事,就不会有差池。曾国藩考虑的是他身边的人选,他要选择知根知底的,最孝敬父母的,最勤奋刻苦的,最温厚憨和的。至于那些斗机巧的,耍心眼卖弄小聪明的,以及尖酸刻薄的怪异人士,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要打嬴战争,靠的不是猛将,更不是什么战斗力强势的武装力量,而是你具有充足的战争资源调配能力,能够源源不断把战争打下去,一直打到最方稀哩哗啦为止。

再猛的战将,一旦掐断你的后勤给养线,就立即没咒念了。再富有战斗力的部队,一旦半年不发薪水,就全都给你撂挑子哗变了。理想的战争状态是每打一仗,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调配能力——是资源的调配能力,而不是资源的多少。

说到战争资源,清帝国是远胜于洪秀全的,奈何帝国进入老迈之龄,资源调配能力下降,而洪秀全采用裹胁之战术,每下一城,以家属为人质,就立即获得成千上万的铁血战士。洪秀全的成功,是以经济彻底糜烂为代价,可清帝国不能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