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日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篇日记中,曾国藩最好的朋友陈源衮,就明显的被扎到了。他指控曾国藩有怠慢之气。这个指控倒是合乎情理,可是曾国藩也有自己的难处,他的思想深度有点超前,把陈源衮等人甩得有点远。大家聚在一起时,听他们谈话,就好比大学生听小学生说事,思想高下的悬殊,让曾国藩想不怠慢也难。

很显然,陈源衮的指控,也正是倭仁对曾国藩的感觉。所以倭仁急忙在日记上批阅道:直哉,岱云克敦友谊。

这个指示有点太残忍,倭仁分明是在说,我更欣赏的是陈源衮,曾国藩啊,你好要继续努力哦,总得改掉你的怠慢习性才好。

没得法子,那就继续改吧:

十月初四日,与吴竹如长谈,彼此考验身心。

早起,读《咸卦》,较前日略入,心仍不静。饭后往何家拜寿,拜客五家。归,吴竹如来,长谈,彼此考验身心,真畏友也。艮峰先生来,对二君,心颇收摄,竹如言敬字最好,予谓须添一和字,则所谓敬者方不是勉强把持,即礼乐不可斯须去身之意。(天头,敬自和乐,勉强固不是敬,能常勉强亦好。艮峰。)躬行无一,而言之不怍,岂不愧煞!黎月乔前辈来,示以近作诗。赞叹有不由中语,谈诗妄作深语,已所不逮者万万。丁诵生来,应酬言太多。酉正走何子贞处,唱清音,若自收摄,犹甚驰放,幸少说话。酒后,与子贞谈字,亦言之不怍。一日之间,三犯此病,改过之意安在?归,作字一百,心愈拘迫,愈浮杂。记本日事,又酒时忽动名心,为人戒之。

这篇日记很有意思,堪称典型的检讨书了。这是因为倭仁此日登门,专诚来拜访曾国藩。曾国藩明显有些兴奋,所以急忙写了这篇日记,把自己骂到惨得不能再惨,提交倭仁老师,看老倭是什么态度。

老倭在中间的部位批示:敬自和乐,勉强固不是敬,能常勉强亦好。艮峰。

倭仁的这个批复,是有典故的。说是战国年间,两个人谈论义士鲁仲连,一个人说鲁仲连一生待人真诚,是个难得的正直人。第二个人反对,说鲁仲连是强迫自己这样做,所以他不算正直人。第一个人又说: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强迫自己正直,那么他就已经是最真正的了。

倭仁这个批示,并没有别的意思。他当然希望曾国藩能有出息,任何一个学生有出息,老师脸上都有光彩。这不,就因为对曾国藩的祟敬,搞到这个倭仁老是趴在这里频频露脸,说起来这也算是倭仁的人生大成功。

但是倭仁老师对曾国藩的认知与了解,显然不是那么精确,所以此后的曾国藩,还得苦着脸,继续写他的检讨书。

(3)让地球戒除万有引力

十月初七日,力惩余简慢之咎。

早,读《晋卦》,颇融惬。罔孚,裕,无咎。裕,难矣。《中庸》明善诚身一节,其所谓裕者乎?饭后进城看房子,晤竹如,同谒唐先生,久坐。出城拜六七家。力惩简慢之咎,已入于巧令矣。酉未归,作字一百。灯后,又作一百。走岱云处,商应酬事三端,言太多。归,作诗十六句,未成。精神要常令有馀,予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本日说话太多,吃烟太多,故致困乏,都检点过不出来,自治之疏甚矣!记本日事。

自初四日倭仁的批示而后,曾国藩继续每天在日记中贬斥自己,进行残酷的自我批评。初五日他批评自己昏浊,并声称:高诵养气章似有所体会。初六日他终于入局了,越自我批评,就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通过否定之否定,最终彻底的否定了自己。到了初七日这一天,他批评自己说话太多,吃烟太多——还记得吗?去年他成功的发布过戒烟宣言,现在他又开始跟自己过不去了。

到了初八日,曾国藩打谱要戒掉自己的喜誉恶毁之心。并大声疾呼:

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为已矣。谨记于此。

此时的曾国藩,终于成功的把自己绕进了套子里,把自己封进了局子里。不是说他不应该戒除喜誉恶毁之心,也不是他的理论分析不对。可问题是,喜誉毁恶,正是人性的本身,是生命体还处于卵细胞时的应激反应,是人类形成自我意识的一个过程。

比如说一个最纯真的婴儿,他没有自我意识,当然也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但是他具有着喜誉恶毁之本能。你照婴儿脸上踹一脚,婴儿就会哇哇大哭——不信你可以拿自己的孩子试验一下,不灵孩子算我的——你温柔的爱抚婴儿,婴儿就会露出天使般的灿烂笑容。这个感受到痛苦就哭泣,感受到幸福就欢笑,就是婴儿最基本的生物性的自我保护本能,也是人类的喜誉恶毁之源由。

可是曾国藩现在被倭仁引诱逼迫,竟然要戒除自己的人性本能,这就好比水戒除流动,火戒除燃烧,地球戒除万有引力,太阳戒除明丽的光线。分明是对自我存在的彻底性否定,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是正常人干的吗?

当然,于倭仁本意,并非是戒除曾国藩的人性,把他弄成一个怪物。他只是寄望于曾国藩能够无限的接近于理的本身。但倭仁不懂教育啊,干这种事无异于玩火,是在彻底的摧毁曾国藩的人格,最终暴露出来的,是更可怕的原始本能。

在自我否定的第九天,曾国藩终于崩溃了。

(4)为何会兽性大发

十月初九日,反省待小珊之过。

大人寿辰,辰正陪客,至申时方散。酒食太菲,平日自奉不俭,至亲前反不至隆,何不加察也?客散后,料俗事数件。晡时,走小珊处。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漫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龊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之,遑问其它?谨记于此,以为切戒。(天头,自反极是)与小珊、竺虔谈甚久,总是说话太多。两日全未看书,且处处不自检点,虽应酬稍繁,实由自新之志不痛切,故不觉放松耳。记本日事。

这篇日记,也是多家史家津津有味引介的,是说曾国藩在北京有个湖南老乡,叫郑敦谨,字叔厚,号小珊,道光十五年进士。郑小珊精通医术,经常为曾国藩家人诊病,这一天曾国藩和郑小珊两名庶吉士相遇,一言不合,顿时翻了脸皮,相互肆口谩骂,忿戾不顾。

骂完了人,曾国藩心神气爽,急忙写日记批评自己不是个东西。倭仁阅后,批示说:自反极是。意思是说,你反省的很正确,做人就是要这样。

倭仁的这个指示,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他好象是在说:做人就是要这样骂娘骂祖宗,如果一点火气也没有,那还叫人吗?

让人惊讶的是,许多史家还据此认为,倭仁的教育方法硬是要得,你看曾国藩这番的自我批评,多么的诚恳。如果不是倭仁这样修理他,曾国藩岂会有如此深刻的反省?

史家的评论简直是脑子灌水太多,也不说想一想,在遭遇到倭仁,无缘无故的自我否定之前,曾国藩始终是一个温和的人。他照料弟弟妹妹,孝敬父亲,善待朋友,每天都在读自己喜欢的书,没和一个人吵过架,没和一个人红过脸。现在经倭仁这么一教导,居然把曾国藩教育到了肆口谩骂的程度上。

明摆着,倭仁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曾国藩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一退千里,从一个温和的读书士子,退到了光脚板的贩夫走卒的状态之中。要是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这个,那曾国藩压根没必要读书,他只需要拄着锄头,光脚板站在家门口,打老婆骂孩子,这就够了。要达到这个目的,根本不需要倭仁煞费心血。

那么,倭仁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这问题就出在,倭仁不知道,他的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在有效的摧毁曾国藩的人格,在在有计划的着手毁灭曾国藩的自我。自我人格一旦被毁灭,曾国藩的下场只会有三种可能:一是因心理崩溃而自杀;二是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三是人格分裂,成为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假道学,真骗子。

怎么会有这么严重呢?

问题比这更严重。中国的文革时期,大批的知识分子被强迫着天天写检查,反省自己的错误,结果反省来反省去,许多知识分子发现自己身上,真的存在着太多太多的缺陷。可是这些缺陷是人性带来的,是人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