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日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曾国藩的第一个女儿曾纪静出生了。不出所料的,儿子曾纪泽不失机宜的再次生病,这孩子净挑这节骨上添乱,你又有什么法子?

这真是狼狈不堪的一天,儿子曾纪泽躺在床上哇哇哭叫,妻子欧阳氏一个人在房间里咬牙生女儿,曾国藩和弟弟曾国荃,提心吊胆的守在门外。最奇怪的是前些日子雇来帮忙的仆妇,偏偏挑在昨天的时候辞退了,为什么辞退呢?应该还是家里没钱的原因吧?偏偏仆妇前脚刚刚辞退,后脚女儿就要降生了,这可苦了欧阳夫人,她只能是咬牙替自己接生,还要想办法咬断胎儿的脐带。

可想而知,欧阳夫人一定是在心里痛骂自己的丈夫,什么玩艺儿这叫,他还算个男人吗?整天就知道写日记写日记,写那东西有什么用?能换来钱吗?

任何一个男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曾国藩也不可能有例外。

此后八个月,无日记。

长达八个月之久的沉寂,曾国藩一定是陷入痛苦之中,苦苦的思索:怎么搞的这是?脚也洗了,日记也写了,怎么弄到最后还是这么惨,这么失败?

(11)本章事件补

本章所涉曾国藩事件年谱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曾国藩31岁。

七月,开始阅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朱子全集》,并向京师著名理学家、太常寺卿唐鉴请教读书之法,检身之要。

第四章:道光二十二年:走向崩溃

(1)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十月初一日,倭艮峰前辈言研几工夫。

丑初起,至午门外迎送圣驾。在朝房不能振刷出拜。杨朴庵论《四书》文有诞言。至会馆敬神,饭周华甫处,言不由中。拜倭艮峰前辈,先生言研几工夫最要紧,颜子之有不善,未偿不知,是研几也。周子曰:几善恶。《中庸》曰:潜虽伏矣,亦孔之照。刘念台先生曰:卜动念以知几。皆谓此也。失此不察,则心放而难收矣。又云:人心善恶之几,与国家治乱之几相通。又教予写日课,当即写,不宜再因循。出城拜客五家,酉正归寓。灯下临贴五字。

日记停笔八个月后,曾国藩的家境恢复正常。于是他好了伤疤忘了疼,故态萌发,再次执笔,开写专用于忽悠领导的汇报性日记。

十月初一日的这篇日记,是每本研究曾国藩的资料中务必提及的,不提这事就显得不太专业。而且所有的研究者都在相互之间抄来抄去,解释说倭仁指导曾国藩的,是研几。研者穷究也,就是把问题一追到底。几是宋儒从《易经》中盗用来的专业名词,原指事物发端之隐微,所谓风起于萍末是也。而几字在理学体系中,是用来专指人性善恶与人心之隐微。

此后的曾国藩,真的按照倭仁大师的指点,每天在日记中恶搞自己。研究学者据此断定,曾国藩受到了倭仁的影响。

但实际上,曾国藩不过是忽悠了倭仁而已。而后世的研究者,没人忽悠他们,是他们自己找忽悠。

要知道曾国藩为什么必须要忽悠倭仁,就先得知道倭仁在朝廷中的影响及地位。

二十七年后,曾国藩平安洪秀全之太平天国并捻匪之乱,入京觐见,并赴乾清宫廷臣宴。曾国藩班列汉官之首,大学士倭仁班列满臣之首,这是曾国藩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最高荣誉。

力挽狂澜,保住了清室爱新觉罗氏的江山,如此功业,曾国藩所享受到的待遇,最多不过是与倭仁平级。此后曾国藩二度入京,七见西太后,再次参加廷臣宴,他的座次却往后直挪了五排,而倭仁依然在最前面。

这就是倭仁,他是满人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天生就比曾国藩高出几个等级。试想这样的领导,你不忽悠他怎么行?

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曾国藩是在忽悠倭仁呢?

首先,目前的日记是曾国藩写给倭仁的作业,倭仁在每篇日记上,都写下了领导批阅,比如说曾国藩写日记痛悔自己不努力,发誓刻苦勤奋,倭仁就愉快的批示:力践斯言,方是实学。又比如后面有条日记,曾国藩反省自己顽皮不用功,发狠咬牙立志,倭仁谦虚的批示道:我辈既知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守养精神,将一切闲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尽净,专心一意,钻进里边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

总之,领导批复很给力,只是有点不着调。

我们这样评判倭仁与曾国藩的关系,不是没有依据的。要知道倭仁是满族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他一生勤于修德,以德服人。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朝廷决不忍心把他的思想理论付诸实践,万一在现实面前碰个稀哩哗啦,这岂不是惨了?

朝廷断不敢让倭仁的理论与实践硬碰硬,只能是把这个老学者当宝贝,用高官厚禄养起来,以此来感召满族中的青年人。而这个结果却恰恰是倭仁的人生实践,实践证明,君子谋道不谋食,禄在其中矣。倭仁潜心修德,果然一切应有尽有,所以他决不会怀疑自己的理论有毛病,有毛病他的人生怎么会如此辉煌?

倭仁的人生成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政治环境下的产物。可作为反证的就是孔子门下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他同样是修德,德性比任何人都高,连孔子都叹服,可颜回最终贫饿而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颜回不是倭仁,没有一个森严的权力体系照顾着他,所以他的德性再高,也逃难厄运。

同样的道理,倭仁修德,捞得盆满钵满,肚皮肥圆。而曾国藩修德的结果,却是妻子生产时连接生婆都请不起,自己接生自己咬脐带。曾国藩再缺心眼,也知道自己不是倭仁,断无可能傻到走倭仁的路。

所以曾国藩的日记记载,不过是一个姿态,就是要让领导知道,他在遵从领导的指示办理。但他真正要做的,是依据他自己的人生哲学,走他自己的路。

其次,就倭仁的理论体系而言,研几是没错的,但这个没错只是形而上的理论,缺乏下面的腿。事实上,研几的腿就是现在科学体系,比如说你要追求数字的精微道理,就去研究数学。你要追究养生的精微道理,就去研究医学,你要探析人性的奥妙,就得去琢磨心理学。这其中任何一门学科,都会让你花费一辈子的心血,走到专业人士的歧途上去。

而曾国藩的研究方向只有一个,他要做官,要从别人那里获取生存资源,所以他的研究领域,应该是组织管理学。而这又是一门当时并不存在的复杂学科,但无论如何,除此之外的任何研几,于曾国藩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再次,倭仁名成天下,弟子无数,可是除了曾国藩,再也无人把他的研几搞出名堂来,这说明了什么?

恰恰说明了曾国藩比倭仁更明白。

明白的是你,糊涂的是他,可是你却必须要通过他的认可,才能够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这个又可以称之为上司管理学,事实上曾国藩超级的喜欢管理有权势的上级领导,他在后面的日记中,将不无得意的炫耀他对于慈禧太后的管理,这也可以作为曾国藩管理倭仁的佐证之一。

最后一点,曾国藩本人的思想知识体系,比之于倭仁更成熟,更富有学术价值,这已经构成了历史的本身。事实上,正是因为曾国藩的不凡功业,倭仁才沾光屡次三番的被拖出来登台亮相,仅此一点就足够了。

所以我们知道,被史家视为珍宝的以下相关资料,实际上不过是曾国藩无奈的掩饰妥协。

(2)被窝里的刺猥

十月初三日,岱云以诤言劝余。

一早,心嚣然不静。辰正出门拜何子敬,语不诚。至岱云处,会课一文一诗,誊真,灯初方完。仅能完卷,而心颇自得,何器小若是!与同人言多尖颖,故态全未改也。归,接家信。岱云来,久谈,彼此相劝以善。予言皆已所未能而责人者。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盲盲也。又言予以朋友,每相恃过深,不知量而后入,随处不留分寸,卒至小者龃龊,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此三言者皆药石也。(天头,直哉,岱云克敦友谊)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意;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复周明府乐清信。利心已萌,记本日事。

有才华的人,就如同一只刺猥,放进谁的被窝里,都会扎到人的。

在这篇日记中,曾国藩最好的朋友陈源衮,就明显的被扎到了。他指控曾国藩有怠慢之气。这个指控倒是合乎情理,可是曾国藩也有自己的难处,他的思想深度有点超前,把陈源衮等人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