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曾国藩把信装入封套,刘蓉问道:“涤生,您以为季高所言若何?”
曾国藩没有回答刘蓉的话,而是反问道:“和我湘乡相比,宁乡的团练办得怎么样?”
罗泽南答:“宁乡是张锐孝廉主其事。张孝廉和璞山常有往来。问宁乡团练,须问璞山。季高所论,我也不是没有思考过。看似可行,实为纸上谈兵耳。”
刘蓉道:“我以为,季高所论,也不是一无是处。有些,还是可行的。”
曾国藩问罗泽南:“罗山,你一直办团练,你说说看。”
罗泽南道:“别的姑且不论,单说碉堡一项,就与实际相去甚远。建碉堡为何?一为安炮轰敌,一为火枪射敌。现在各省团练,粮饷尚且无着,哪里还有闲银购炮?火枪也都极少。我湘乡团练,现在只有火枪八十几杆,抬枪十几杆,土炮三门。三门土炮当中,一门至今没有修好,两门有时能用,有时不能用。”
曾国藩问:“县衙门为何不从绿营接济些枪械?”
罗泽南用鼻子哼一声道:“让绿营接济枪械,不是画饼充饥吗?没有制军和抚台的话,哪个营敢把枪械送给民团使用?就算制军和抚台有话,绿营送过来的也都是些不中用的枪械。好枪好炮他就算送给长毛,也不会送给民团啊!”
曾国藩奇怪地问:“这是为何?民团也是要同贼匪作战的嘛。”
刘蓉小声说:“据我所知,绿营是最会干荒唐事的,否则粤匪岂能越剿越多?当然,我只是听人说,并无实据。”
曾国藩急问一句:“孟容,你到底想说什么?绿营到底怎么了?”
刘蓉缓缓说道:“听绿营的人讲,现在的领兵大员,无一不靠克扣饷银过活,一些小官又无一不靠贩卖枪械度日。有这两项,绿营就算有多余的枪械,又怎能舍给团练呢?”
罗泽南说道:“现在的情形是:绿营不能剿贼,团练也上不了沙场。”
曾国藩沉默了一会儿,说:“岷樵办团练成效卓著,你们两个要经常去向他请教。蓑衣渡一战,力挫贼氛,扬我军威。”
罗泽南道:“岷樵名头大,因为能打仗,督抚都愿接济他。我和孟容焉能比得过他?他得过你曾侍郎的保举,皇帝都知道他。”
刘蓉道:“岷樵的楚勇,现在比绿营都受重视。有枪又有炮,打到哪都有人供饷供粮。其他团练怎么行呢?”
这时,一名下人走进来说道:“大少爷,豆腐饭已经摆好了。老爷请二位相公入席吧。”
曾国藩起身道:“罗山孟容,我们到饭堂去吧。今天,你们两个可是累坏了。”
道光十一年的湖南,曾有四位学子非常要好。他们依次是湘乡诸生罗泽南刘蓉湘乡童生曾子城湘阴童生左宗棠。人称湘水四杰。罗泽南与左宗棠时在长沙城南书院就读,曾子城与刘蓉在涟滨书院就读。四人当中,罗泽南年纪最长,名气最大,人皆颂之;左宗棠次之,被江宁布政使贺长龄推许为“国士”,城南书院山长贺熙龄(长龄之弟)尤赏识之。曾子城相貌最丑,身份却最低,并不被涟滨书院山长刘元堂看好。因通兵学,罗泽南号为“老亮”,老诸葛亮之意;刘蓉则缘于足智多谋,被人称作“小亮”,小诸葛亮之意;左宗棠自恃满腹经纶,每日又以兵书战策为伴,竟以“今亮”自号,乃当今诸葛亮之意也。转年四月,为参加湖南乡试,左宗棠捐监生;八月参加乡试,得中十八名举人。道光十三年,曾子城考入县学。至此,湘水四杰均有了功名:罗泽南刘蓉为诸生,曾子城为县学生,左宗棠为举人。道光十四年,罗泽南刘蓉曾子城三人,同时参加湖南乡试。曾子城得中三十六名举人,罗刘二人落第。道光十八年,曾子城北上进京参加会试,得中三十八名;四月,正大光明殿复试一等,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三名,进呈道光帝,拔置第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曾子城正式更名曾国藩。湘水四杰从此分开:曾国藩为翰林院庶吉士居京供职,举人左宗棠在长沙开馆授徒,诸生罗泽南在湘乡开馆授徒,诸生刘蓉长年游学在外。四人虽不能经常谋面,但鸿雁传书,联络不断。期间,左宗棠两次会试不中,罗泽南刘蓉二人亦多次参加湖南乡试落第。
最不被湘人看好的曾国藩,名声反倒最先渐显,至道光二十七年,已官至二品。
毋庸置疑,湘水四杰,曾国藩的影响已大过三亮。
但有一点也须交代清楚:曾氏自明以来累世业农,不显于世。至曾国藩祖父曾玉屏时,便发下重誓曰:“吾少耽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老有讥以浮薄将覆其家者。余闻而立起自责,货马徒行,自是终身未明而起。余年三十五始讲求农事,居枕高嵋山下,峻垄如梯,田小如瓦,吾凿石决壤,开十数畛,而通为一,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昕宵行水,听虫鸟鸣声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蔬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粪庸保任之;入而饲豕,出而养鱼,彼此杂职之。凡菜茹手植而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吾宗自元明居衡明之庙山,久无祠宗。吾谋之宗族诸老,建立祠堂,岁以十月致祭,自国初迁居湘乡,至吾曾祖元吉公,基业始宏。吾又谋之宗族,别立祀典,岁以三月致祭。”又说:“乡党戚好,吉则贺,丧则吊,有疾则问,人道之常也,吾必践焉,必躬焉,财不足以及物,吾以力助焉。邻里讼争,吾常居间以解两家之纷。”
曾玉屏略积薄产,便把儿子麟书送去村中私塾读书。曾麟书积苦力学,竟应童试十七次,终于四十二岁以府试案首入湘乡县学。
曾国藩六岁入塾,蒙师是陈雁门。曾国藩七岁,父麟书设家塾利见斋,课徒十余人,国藩从焉。曾国藩二十岁,师从湖南名儒汪觉庵,肄业于衡阳唐氏家塾。曾国藩二十一岁,肄业于本邑涟滨书院,书院山长为名儒刘元堂。曾国藩二十三岁,参加湖南院试,得中入县学。曾国藩二十四岁,肄业岳麓书院,书院山长为大名儒欧阳坦斋。
无论从哪方面看,曾国藩都算不上是绝顶聪明之人。
尽管罗泽南与左宗棠都未踏入官场,湘人看三亮亦轻于曾国藩,但两个人对曾国藩的才情并不认可;刘蓉虽一直未中举,但因与曾国藩相交太久,口里虽不说什么,心里也不是十分的服气。
湖南三亮私下以为,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时下的大清国不缺好官,亦不缺廉吏能臣,偏缺少知晓兵事运筹帷幄的统兵大员;而在这方面,三亮都自忖胜曾侍郎一筹。尤其恃才傲物的左宗棠,更是把曾国藩看成是一个只会做官的废人,人前人后说过许多不大中听的话。
曾国藩心里虽然有气,但私下里,却又不得不赞同三亮对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本人对兵学的研究的确不如三亮明白。
湖南三亮在心里瞧不起曾国藩,但曾国藩对湖南三亮却一直抱有厚望。
饭后,罗刘二人又来到曾国藩的书房。
未及茶水沏好,刘蓉便忧心忡忡地说道:“涤生,长沙城还在激战,能不能保住尚在两可。我和罗山有件事要和您做个商量,我们三家是不是也往远处挪动挪动?左季高和郭筠仙可是早在两月前便搬到湘阴东山了。季高避居白水洞,筠仙兄弟则选周礤岭筑屋。等长沙城破,长毛打过来,想走怕就来不及了主要是你名头大,你可是满天下都知道的二品高官哪!长毛能放过我们,但却肯定不能放过你。这里的团练又不济事。季高也希望我和罗山,能替您找个安全的所在。”
曾国藩用嘶哑的嗓子问:“听说,洪秀全起事,主要靠的是一本叫做《圣经》的书,据说是泰西各国天主教专用的。这本书你们可否读过?”
罗泽南道:“我读过,西人传教传的就是这本书,很像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老故事。涤生,您怎么想起问这个?”
曾国藩沉吟了一下说:“我让江贵去省城了,着他想办法从教堂弄一套《圣经》出来。粤匪现在围困长沙,肯定有不少他们刊刻的文字,我让江贵也想办法弄一些回来。我走一路想一路,粤匪洪逆举旗造反,竟能一呼百应,为何?”
罗泽南用鼻子哼一声道:“还不是官府压迫所致!这几年又外患不断,天灾瘟疫横行。天灾兵燹,生灵涂炭,赈灾又不及时。百姓吃不上饭,与其饿死,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