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境插队手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没有回答,只是沉浸在分离的伤感中。
  其实,从理论上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如果被艰难的环境所压垮,任何经历都是一种荒废;如果战胜了艰难的环境,任何经历都会成为一生的财富。
  是荒废还是财富?因人而异,就如“佛在心中”一样,悟性不同答案也不同。
  无论是如何艰难的环境,只有战胜它的人才有资格这样回答:它是一笔财富。
  我常常这样想:我无法选择社会的轨迹,但我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这种生活态度,顶多只能算是鲁迅所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是在艰难环境下对自己一种洁身自好的封闭。
  所以,我没有资格对别人说:它是一笔财富。





    正文 181、年底算账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1:01 本章字数:2101

1977年高考过去后,生产队进入年底盘账,会计昊宇忙乎了好几天,交给我一张报表。我在宿舍里召开队委会,只要这个报表在队委会通过,会计就要做账,把分红发到各家各户了。面对一年的劳动成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参加会议的队委个个有些紧张也有些喜悦。
  窗外,太阳照着地上、柴禾堆上的白雪,有些刺眼;屋里,老乡抽着自卷的烤烟,有些呛人。
  车马队长何明英急性子,吵吵着对我说:“今年分红是多少?你先报一报。”
  我说:“别着急,还是按规矩来,先请会计把今年的收支情况报一下。”
  昊宇读了一串数字:
  小麦:266000斤,上交137000斤;
  水稻:285000斤,上交180000斤;
  大豆:130000斤,上交60000斤;
  苞米:80000斤,上交54000斤;
  谷子:20000斤,上交10000斤。
  今年粮食收成共计78。1万斤,除去口粮、种子、饲料、储备粮外,共上交公粮44。1万斤。
  其中小麦平均每斤0。13元、水稻平均每斤0。14元、大豆平均每斤0。17元、苞米平均每斤0。07元、谷子平均每斤0。085元,共计粮食产值103880元,再加上副业收入8120元,今年总收入112000元。
  扣除机械、化肥、设备、水泥、种子和来年预留款,可分红现金43250元。
  根据统计出来的工分总数,每个工可分红1。73元。
  昊宇一宣布完,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我说:“我作几个补充,大伙再一起议吧。
  一、今年生产队上交肥猪60头、菜牛2头、牛皮3张、马尾鬃15斤、白瓜籽600斤、土豆1200斤,这些收入已经算在副业里了。
  二、我算了一下,今年同1975年我第一年当队长比,粮食收成增加了11万斤,但上交公粮才增加48000斤,主要是因为生产队一批读书的孩子毕业参加生产队劳动,口粮标准提高了,再加上接受了一批黑河知青和关内新落户的人,人口增加了。
  三、这个分红值不是生产队历史上最高的,因为今年搞了好几项基本建设,购颗粒肥机器、搞提水站建设、翻新豆腐坊、电磨坊,生产成本开支增加;包括旅差费、补助费、机器维修费、电费以及其它一些零碎开支增加了,而产生的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老吴说:“基本建设是多搞了一点,但不搞颗粒肥小麦不会增产,不搞提水站,水稻也不会增产。豆腐坊和电磨坊才开了半年,今年狠狠心把本投下去,收益的可不是一年,值!问题是以后再不要接受新来的人了,负担越来越重呀。”
  保管员李胜俊说:“我看在其它方面还要改进,像在电动机使用、线麻使用上,大手大脚,浪费现象很严重。”
  贫协主任李承新说:“畜牧制度不严,赶车人员不稳,马匹安排无序,如果注意了,生产成本也能降低。”
  看来,大家对当年的分红方案没有异议,话题集中在明年需要注意的事项上,提了不少好建议。
  昊宇没功夫听这些,急着要去做分红的账表。今天会议重点就是这事,昊宇一走,会议也散了。天色还早,走出烟雾腾腾的宿舍,能看到边防岗楼下那幢容纳上百人的知青食堂兼生产队会议室。
  那年,由华国峰特批,沿着爱辉古城的江岸,新筑了好几公里的水泥江堤,江堤上铺了平整的水泥道,竖起了漂亮的拦杆。
  我们的这幢水泥建筑,就紧靠着江堤,大家都说去看看。负责建房的云龙跟着大家,兴致勃勃地介绍:“你们看看,这房子打的是石头地基,全部砖墙,外面再砌水泥,结实!土建已经全部完成,门窗木工也做完了,明年一开春,上玻璃、刷粉、涂漆就可以用了。”
  几个老乡队委踩着铺好砖的地,看到大拱圆的梁和面对黑龙江的超大窗,嘴里发出啧啧赞叹。
  我问:“怎么样?平时知青在这里吃饭,晚上社员在这里开会,面积够了吧。”
  老吴说:“敢情!200平方米,够宽敞。”
  我说:“再铺一条水泥道,同江边新修的大堤连起来,以后大家开会时连江边溜达都有了。”
  大家开心地笑起来。
  我对农村的未来还有着一种希望,还沉迷在边境插队的生活中。
  前些日子,黑河师范的一个同学来爱辉办事,看到我就问:“这次高考你没参加?”
  我很奇怪他会问这个问题:“我?开玩笑,我不是上过学了吗?”
  尽管我从来就不满意中专的学历,但始终认为自己阴差阳错地被推荐上过一次学校,以后就再也不要去想上大学的事了,我对将来在农村长期扎根下去已经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次恢复高考,在我的眼里,就如同以前推荐上学一样,我只是个旁观者,连报名都压根儿没想过。
  几天后,父母的一封电报,改变了一切。





    正文 182、一封电报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1:01 本章字数:2554

1月15日下午3点左右,接到父母从上海打来的电报,内容如下:“家有要事,速回。电汇路费50元。”
  前些日子我刚写了家信,告诉父母:今年分红到手现金390多元,不回上海过年了。
  这是我下乡快八年来,第一次收到父母的电报。
  估计父母一收到我的信,就打来了这封电报。什么要事?还要电汇50元让我速回?
  我不愿从坏的方面想,也不敢从坏的方面想。
  我今年本来没有回上海的打算,一是因为今年3月刚从上海探亲回来,按惯例当年就不回去了。二是因为北面水利工程要开始规划第二期,过两天县里又要开四级干部会,今年冬天生产队的事太多。
  但家里有“要事”,父母在召唤,不回去能行吗?
  晚饭后,我找大队书记老郭汇报此事。
  老郭关心地问:“家里出了什么大事?”
  我说:“我一点儿也不清楚。”
  老郭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那就回去一次吧。”
  当晚我立即召开队委会,安排三件事:一、奖劳模、补助困难户和补助特种工工分。二、78年生产指标和种植地块落实。三、针对压缩生产成本,制定一些规章制度。
  会后,我和晓雁整理行装到深夜。
  我在开会的时候,晓雁已经四下里去帮我弄了一些瓜子豆油,把两只旅行袋塞得满满的。这时,她用忐忑不安的眼神望着我说:“你一个人上路,自己要千万小心。”
  我说:“还是一起回上海吧。我的钱够俩人走两个来回了。”这话我说了好几遍。
  晓雁坚持说今年冬天要制作35吨腐殖酸铵肥,回不去。其实,我知道她把分红的钱全寄回了家,身上已经没有路费。
  听我又在说这话,晓雁摇摇头说:“你有急事,我又没什么事,别浪费钱。”
  自从谈恋爱以后,我们还是第一次分离,心里都有些不好受。默默地对望了一阵,我对晓雁说:“别想我,我处理好家事会很快回来的。”
  晓雁勉强地一笑:“但愿家里都平安,你也能……”话没说完,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说了句:“明早我不送了”便转身离去。
  东北农村有“上马饺子下马面”的习惯。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老吴把我叫到家里,吃了一顿饺子,挺咸的,又喝了点酒,挺闷的。
  7点半,我独自一人上了去黑河的客车。
  我这次去黑河,经熟人介绍,搭上去罕达气拉粮的便车,再从罕达气搭车,晚上19:50分到嫩江,正好有20:01分从嫩江直达上海的火车,赶紧买票进站,随着车轮的轰轰声,我疲倦地进入了梦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