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伯承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和华东局、中原局提出建议,乘济南战役胜利的余威,把战线向南推进,在陇海路东段和淮阴、淮安举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于25日致电粟裕和刘伯承、陈毅,同意进行淮海战役,并设想将战役分为三步:第一步作战,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第二步作战,歼灭两淮高(邮)宝(应)地区之敌;第三步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
  刘伯承接到上述电报后,认真地考虑了发起淮海战役的必要性和战局将会出现的趋势。9月25日,他与陈毅、李达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和粟裕,表示“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两淮,并吸打援敌为最好”。接着,他和陈毅、李达、陈赓、陈锡联等,又专门分析研究了当前的形势。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自济南攻克后,华北已放手大打,东北则先以一部配合华北解决北宁路范汉杰部19个旅,尔后华北全力打击傅作义,太原则己不很费力。
  东北及华北拟在今年解决问题。华东野战军在10月至11月也可放手大打。
  中央军委已令其稍事整补后,南下攻击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尔后直下两淮,以威胁南京。此两役如获成功,则苏北、苏中全入解放军之手,对解放军之补给解决了大问题。然后,他又谈到了中原野战军的任务:中原区及西北区在10月至11月上半月,仍然处在钳制地位。侍华东两战役胜利完成后,就可放手大打,那时形势即将大变,故8月30日蒋介石说“今后三个月如不能在长江黄河间打开一局面,则非垮不可”。中原区所对付的敌人即为白崇禧的第十二兵团、第三兵团与第十四兵团。以上这两段话,清晰地勾勒出全国基本的敌我态势和中原战局,虽然这时关于淮海战役的概念还是比较狭小的,但他已经预见到“放手大打”的趋势,同时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原野战军”仍处在钳制地位”。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他与陈毅、李达等当即作了相应的部署,命令第二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在平汉路武胜关以南发起攻击,采取耗散敌人的方针,牵制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和第三兵团,防止其突然东调徐淮地区;令第一、三、四、六、九纵队等,在方城、叶县地区集结休整,以待战局的发展。
  刘伯承一贯具有极强的全局观念,只要对全国战局有利,他就勇于主动承担艰巨困难的任务。这时他鼓励部属任劳任怨,积极作战,最大限度地把敌人吸引在自己周围,就是为了给华东野战军和其他战略区创造歼敌的有利条件。他最痛恨那种“你来我不来,腰来腿不来”的不顾大局的行为,一经发现,总是给予严厉的批评,使大家引以为戒。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他提出中原部队要“牵制西面,保障东面”。
  第二纵队等部在平汉路南段的积极破袭,激怒了白崇禧,他获悉华东野战军正在鲁南休整,鄂豫地区仅剩下中原野战军,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在10月上旬集结了黄维第十二兵团和张淦第三兵团,浩浩荡荡杀奔豫西,企图寻找中原野战军主力决战。这正中刘伯承的下怀。他立即与陈毅、李达等采取“南北分兵、拖散敌人、寻机歼敌”的方针,以第六纵队加入钳制部队,与第二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陕南第十二旅等,伪装成主力,且战且走,将张涂兵团拉入大洪山区,把黄维兵团抑留于桐柏山区,使两敌远离交通要道,不能顺利东调,以利华东野战军在东面作战,主力则继续停留在禹县、襄城、叶县地区待机。
  10月7日,刘伯承偕同陈毅、李达由中原军区驻地方城县独树镇,乘车来到第四纵队驻地方城县竹园庄,参加该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开始,他手持花名册一一点名,干部们见状十分诧异,不禁交头接耳,悄声议论。
  他严肃地说:列队、点名是军队最基本的课目,连这样的课目也感到惊奇,说明我们的头脑里一点没有正规化的观念。我们很快就要在中原放手大打,形势的发展对部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稀稀拉拉、各自为政的游击习气,再也不允许存在下去了。大兵团作战,更要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今天首先从到会的团以上干部做起,以此带动部队的管理教育。然后,他又强调指出:干部首先应学习战术,总结经验,教育部队,藉以提高战斗力。其次在战斗组织方面,相关干部一定要侦察敌情、地形,不能盲目蛮干,以致处置错误。这一席正颜厉色的话,使与会的干部们觉得,大战即将来临,确实有必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高一步,跟上形势的发展。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立即表示拥护刘伯承的讲话,要坚决把部队整顿好,随时准备执行艰巨的任务。
  下午,与会人员参观第四纵队的军事演习。当战士们准确熟练地完成抛射炸药包、登城、架设浮桥等一连串的动作时,刘伯承、陈毅同大家一起报以热烈的掌声。陈毅连声称赞说:就是要练成这么个样子。每一个部队,既要能以多打少,又要能以少打多;不但要善于攻击,而且要善于防守。次日,刘伯承、陈毅、李达又驱车赶往第一纵队驻地,检查了该部的训练情况,与杨勇、苏振华商谈了备战工作。可见,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了大战前夕的实际准备。
  这时候,东北辽沈战役自9月12日发起后,进展顺利,已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蒋介石唯恐东北有失,正穿梭般往返于南京、北平、沈阳之间。希冀拿出新的办法,以挽救锦州、长春的危局。不料,徐州“剿总”连连告急,叫嚷“徐州会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蒋介石急上加急,迫于无奈,只得命令驻守郑州的孙元良兵团东开徐州宿县地区,加强津浦路徐州蚌埠间的守备。实际上是想集中兵力,固守徐州、浦口间的津浦路,以拱卫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为了破坏敌人的集结计划,保证淮海战役开战成功,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一面令华东野战军从容准备,待时机成熟再行发动攻击;一面令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击郑州、威逼开封、徐州,牵制刘汝明、孙元良兵团,不使其东调。刘伯承、陈毅与刚由西柏坡返回的邓小平立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以休整侍机的第一、三、四、九纵队北上郑州,准备以攻击手段吸引孙元良兵团回援。10月14日,他们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攻郑部署:(一)我在华东野战军推迟攻势至28日发动不再变更的条件下,决以陈锡联兵团(率第一、三、九纵队)于20日开始转攻郑州,陈谢率部跟进加入作战。攻郑目的求得吸引孙元良兵团全部回援,或更吸引杜(聿明)邱(清泉)兵团一部向两,以达到协助华东野战军作战的目的。并同时影响南线黄(维)、张(涂)两兵团之一部北调,更为我南线部队创造战机。(二)攻郑方法,如能先攻郑州则首先攻占之;如攻势开始后孙元良己被迫回援,攻城急切难下时,则争取先于野战中歼击孙一部。如出现攻城与打援均不便利的情况,则让孙元良进入郑州,我军留在郑州附近钳制之。待华东野战军发动攻势后东面吃紧孙部再东进时,我军再举行歼孙战役。(三)南线王宏坤打吴绍周第八十五师如获胜(但亦有可能打不着),再看黄张两敌的行动变化决定第二、六两纵队的行动。刘伯承的作战部署,从来是依据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点五项条件来决定的,而且又总是估计到情况的多种变化,从而制定出各种相应的方案。他的口头禅“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正是这种审慎周密、多谋善断作风的确切反映。
  10月19日,攻郑部队开始行动。陈毅和邓小平亲赴前线指挥。刘伯承和李达则坐镇豫西。由于孙元良兵团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己开赴宿县,维护徐蚌交通,邱清泉兵团远在砀山、黄口,郑州则变成一座孤城。守军整编第四十师等部见中原野战军兵临城下,仓皇弃城逃跑,被第九纵队全歼于郑州以北的老鸦陈地区。10月22日,郑州解放。开封守敌望风披靡,弃城东逃。
  10月24日,开封解放。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主力会合在即,一场大战已是势在必打了。 
 
第十六章决战淮海 
   
  第一节调虎进山
  淮海上空战云密布,徐州四周大军云集。10月11日,毛泽东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是继辽沈故役之后,人民解放军统帅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