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兵力、火力,求得至少有两处突破,然后对敌纵深钳击,并要作反复突击和持续突击的准备。在突击点的选择上,强调善于选择突击部队易于接近并易于向纵深发展的村角或突出部,要使火力、爆破与突击紧密结合。在纵深战斗中要注意夺取和控制制高点与坚固建筑,要逐屋挖通墙壁前进,割裂包围敌人。要注意保持战斗中的通信联络。
这些战术原则和方法,有力地指导了平汉战役中一系列的战斗,成为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
10月20日以后,刘伯承与邓小平又连续向各军区、各纵队发出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动员和战场准备工作,加速主力兵团的扩充,强调“集中意志,集中大军是争取胜利的关键”。
沿平汉路北犯敌军3个军都是原西北军的部队,但几经内战、抗战的周折、变迁,各军状况又有所不同。第三十军是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基干部队,因孙连仲积极投靠蒋介石已成为半嫡系,这次是由湖北宜昌远道赶来的,重炮等辎重留置后方,战斗力有所削弱。第四十军由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任军长,抗战中与日军多次交手,战绩颇佳。该军是北犯军的主力。新八军由战区另一副司令长官高树勋兼任军长,战斗力较弱。孙连仲因忙于在北平接受日军投降,没有随军行动,派他的亲信、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宋肯堂代行指挥,可表面上又不得不让两位副司令长官主事。高树勋、马法五长期以来受到国民党中央系和孙连仲等的排挤,心怀不满。高树勋更是存有离心倾向,不愿充当新的内战的急先锋,暗中已与共产党方面有了联系。
马法五原任的河北省省长不久前被孙连仲取代,敢怒而不敢言。孙连仲当然明白高、马的这些心思,因此竭力采取一些拉拢、诱骗的办法,他许诺让马法五到石家庄对日军受降,高树勋到保定受降,使他们觉得北上有扩充部队和发财的机会。
孙连仲以为自己的安排很妥贴,加上又有盲目的轻敌心理,于是于10月18日命令部队迅速向北开进。部队出发前,他狂妄地对部属说:“平汉路儿个土八路有什么了不起,想当年日本人在台儿庄、襄河还不是被我打得落花流水?”长官司令部提出的目标是:两天到安阳,5天下邯郸,10天打到石家庄。
敌军开进中采取梯次行军的方式,以左右两个纵队并列,两纵队又区分为前后两个梯团,交替掩护前进。左纵队第一梯团,是新八军的两个师附河北民军,第二梯团是第三十军的两个师。右纵队第三梯团是第四十军两个师,第四梯团是长官部及第三十军1个师。
北犯之敌,虽然沿途遭受袭击,但未接触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因而进展较快。10月20日,先头部队已占漳河南岸岳镇、丰乐镇,掩护架桥。
这时路西军主力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尚未赶到。第二纵队正在肃清战场附近的伪军据点。只有路东军第一纵队赶到了临漳及南东方村。为了争取时间,集中主力,刘伯承当即命令第一纵队先行扭击敌人,迟滞其前进。21日夜,第一纵队一部奔袭岳镇敌人,给敌以杀伤后,主动撤出战斗。22日,国民党军主力北渡漳河,沿铁路东侧前进,进占磁县,并向南东方村进攻。第一纵队留1个团在临漳以北阻击敌人,主力赶到邯郸以南的屯庄、崔曲、夹堤到东西向阳地区组织防御,坚决不让敌人进入邯郸。23日,国民党军第三十军超越新编第八军、第四十军,进占滏阳河东侧的中马头、高木营以南地区,向第一纵队第一旅阵地进攻。24日,国民党军3个军全部渡过漳河,第三十军原地掩护,第四十军和新编第八军超越第三十军前进,第四十军进至南北文庄、秦家营地区;新编第八军进至马头镇、南北左良、阎家浅一带。第四十军第一○六师担任主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第一纵队第一旅阵地攻击。
黄昏,敌集中兵力从崔曲、夹堤之间突入第一纵队阵地,进到高庄、南泊子之线。
第一纵队的顽强阻击为战役赢得了宝贵的机动时间。这时候,各主力兵团已大部赶到,第二纵队两个旅及太行第一支队控制了邯郸及其以南的罗城头、张庄桥、陈家岗地区;第三纵队全部集结于车骑关、光禄镇以西地区;独立支队和太行第五支队集结于磁县以西地区,对敌人形成了3面包围的态势。
峰峰矿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所作战室里,刘伯承与邓小平、薄一波、张际春、李达正密切注视着前线的战况,当得知参战各部已将敌人合围在预定地域时,刘伯承十分兴奋,随手摘下眼镜,说:“现在态势非常之好,敌人钻进牛角尖了,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
前线部队合围后的出击收效不大,问题在于敌人毕竟是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兵力、兵器尚未得到大的损耗,且善于依托村落组织防御。这正是刘伯承事先料到和担心的。他决定暂缓攻击,采用猫捕老鼠、盘软了再吃的战法。26日,他给第一、二、三纵队发出了待机总攻的指示:“在敌精力尚未大大耗散、疲惫与挫折,我后续力量尚未到达前,我决暂不与敌决战,拟围困之于现地滏阳河河套沙漠地带,以局部消灭手段来实现大部消耗,借此争取时间最后消灭敌之主力”。指示并规定了相应的围困办法和战术,要求部队以少数兵力不断与敌接触,选敌弱点,以几路向心合击一点;分派精干小队于夜间楔入敌人纵深,突击其心脏部队和首脑机关;控制或破坏敌人可能利用的桥梁、船只,断绝其逃路,使敌完全困于河套之内。
刘伯承把这个部署同时报告给了中共中央军委。隔了一天,毛泽东主席的复电来了,表示“部署甚当”。
至28日,各部队采用小规模的攻击手段,消灭国民党军一部,并耗散了国民党军的注意力,总攻的力量和部署也得到了调整。后续冀鲁豫、太行军区部队和太岳军区第十七帅一部先后赶到战常当晚,刘伯承见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下令部队发起总攻。主要攻击目标选定为第四十军第一○六师。该师本是敌人的强点,但遭第一纵队第一旅的阻击消耗,战斗力大大减弱,而它又处在包围圈中西北角的突出位置上,这不仅利于攻击部队就地转用兵力,而且容易分割和围歼。
攻歼第一○六师的任务仍然落到第一纵队身上。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得志对攻击作了周密的部署和确当的指挥。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先是把第一○六师从敌防御阵势中割裂出来,然后以3个旅从3个方向作向心攻击。攻击时又把敌人割裂成块,对每一块敌人实施围歼。尽管敌人的抵抗十分顽强,但经两日激战,到30日基本歼灭了第一○六师。
一点成功,全线震动。对第一○六师的攻击收到了“攻弱则强者也弱”的效果。
与此同时,第三十军和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师也受到第二、三纵队和其他部队的严重打击。
这时候,新八军及河北民军1万余人在高树勋率领下宣布战场起义,使敌人更形动摇和混乱。
高树勋起义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军事打击的同时执行政治争取政策的结果。早在9月间高树勋部开赴平汉路前,刘伯承和邓小平就布置派在高树勋部队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定南,抓紧做好争取高树勋的工作。刘伯承亲笔写了给高树勋的信,希望他不断进步,为革命、为人民作出贡献。高树勋部随北犯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开进后,派人与刘伯承、邓小平取得联系,表示了不愿打内战的意向。刘伯承、邓小平抓住时机,又设法召见了王定南。邓小平告诉王定南:“情况变化很快,高树勋的新八军和河北民军,已经离开新乡,到达了磁县马头镇。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拦阻国民党这3个军北进。这是我们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
刘伯承说:“蒋介石的意图,是要第十一战区这3个军进到北平,使北平的国民党军侵占东北,因此我们必须守住南大门,掩护我们东北的部队。”
“现在你就回去对高树勋将军讲,根据形势的需要,他要就地起义,配合我们完成阻止国民党军北上的战略任务。”邓小平明确地交代了任务。
“这正是高树勋将军走向革命的大好时机,要他当机立断!”刘伯承进一步要王定南促使高树勋痛下决心。
王定南又到了马头镇。他把刘伯承和邓小平的话对高树勋转告后,高树勋显得思想准备不足,忙问:“现在?”
王定南回答:“对。当前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