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伯承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刘伯承由见习生升任司务长、排长。他漫长的军旅生涯就是这样开始的。
  第二节手执青锋卫共和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国大盗袁世凯夺龋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进一步投靠帝国主义,实行个人独裁,排斥和打击革命力量。1913年3月,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了国民党著名领袖宋教仁。接着,又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乞取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大力扩大反动军队,公开镇压革命党人,逐步暴露出反对共和、复辟帝制的反动面目。7月,孙中山仓卒组织力量在江西、安徽、广东等省发动讨袁,被称为“二次革命”,因战事以江西和南京为中心,所以又称为“赣宁之役”。7月下旬,熊克武等国民党人在重庆密谋响应。8月4日正式组成讨袁军,熊克武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并发表讨袁檄文,声讨袁世凯“悖叛共和,大逆不道”。宣称:“本军全体痛愤,万众一心,誓师宣布,共讨袁贼。本拟载兵东下,接应民军,与独立诸省会师北伐,生擒袁逆。惟念胡景伊助桀为虐,毒害川民,狡诈专横,罪不容逆。目前直接讨胡,即所以间接讨袁。”胡景伊原是四川军政府属下的四川陆军军团长,因依附袁世凯被升为四川都督。
  讨哀战事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态势。除第五师以外,川军其余四个师都站在胡景伊一边,客居川地的陕军、滇军、黔军约两师兵力也助纣为虐。
  一些地方民团、土匪受胡景伊拉拢利诱,也趁势蜂起,烧杀抢掠,袭击讨袁军。刘伯承奉命带领一个排先行到达綦江,向上匪的据点发起进攻。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有勇少谋,在与敌人交火之后,自己奋勇当先猛冲上去,一下跃到敌人阵地前沿。可回头一看,身边只有四、五个士兵,后面的队伍没有跟上,只好退下阵来。
  四川讨袁军兵分四个支队,采用南北防御,中路进击的部署。刘伯承所在的第一支队西趋沪州,担任主攻。当面之敌为战斗力较强的川军第一师的主力旅。战斗从8月4日拂晓开始,一连数日刘伯承率本排随连队参加寒坡场战斗。他吸取了綦江作战的教训,对全排士兵作了很好的组织和动员。他说:“弟兄们,袁贼不除,国难不已。我们要勇敢冲锋,为共和而战!”说罢,就和另一个排长带头冲锋。经过几次拉锯,终于夺下敌人阵地。连长蒲剑鸣怯战怕死,一见情况紧急,伤亡又大,早就跑到营部告“急”,说是“一连人都打光了,赶快增援”。
  刘伯承等两个排在前边打了胜仗,回头却找不着连长,只好直接向营长报捷。营长李遐章不禁愣住了:刚才连长“报急”,现在排长“报捷”,到底是怎么回事?待看到刘伯承将俘虏和战利品押送上来,才弄清个中原委。
  于是将蒲剑鸣大骂一顿,撤职查办;即令刘伯承代理该连连长,并报请上级正式加委。
  8月12日,敌方增派大量援兵疯狂反扑,讨袁军势孤受挫,寒坡场得而复失。第五师重新组织兵力进攻,一鼓作气夺回附近的五里店阵地。双方相持到天黑。敌人一面发起佯攻,一面向后退却。刘伯承等部奉命追击,至石洞镇与在翼部队会合。并绕道袭击敌人侧后,在13日占领立石站,进据离泸州50里的特凌铺。左翼部队也沿长江左岸,自朱家沱进到合江、王尝白米尝望龙场一带。故事发展顺利。正在这时,讨袁军南边防线被黔军突破,滇、陕两军也东西对进夹击重庆。熊克武急令攻泸部队回援。刘伯承随部队兼程东返,当赶至重庆西南的白市驿时,得报重庆失守,熊克武等讨袁军领导人出走。部队折回来风驿。讨袁军前敌指挥但懋辛见大势已去,就把饷银分给各营,资遣官兵回乡。历时50天的四川“癸丑讨袁之役”终于失败。熊克武事起仓卒。发难当日,赣、宁等地的反袁军事行动已纷纷趋于失败,熊克武为免遭胡景伊的吞并才不得不孤注一掷。四川讨袁战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英勇地反抗和打击了袁世凯的势力,在近代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在战斗中,刘伯承左脚负伤,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带领余部撤退,躲避追兵。据他自己回忆,“左遇团练,右遇敌军”,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处境非常险恶。于是只得把枪支交由当地老百姓保存,各自寻求生路。刘伯承带着伤躲进一座庙里,巧遇原将校学堂一位教地形学的教官,因师生情谊,教官留他暂祝不久,这里风声又紧,刘伯承又潜赴重庆小住一段。后来回到开县老家休息、养伤。
  讨袁战争失败以后,四川有300多革命党人被捕杀。袁世凯及其在四川的帮凶胡景伊等人继续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和讨袁将士。1914年1月23日,胡景伊开列了115人的黑名单,向袁世凯献媚邀宠。袁世凯即传令各拾都督民政长、各地方长官通饬所属,一律按名严行查拿,务获究办,勿使漏网”。
  川中许多仁人志士惨遭杀戮,且“籍没家产,株连极广”。侥幸逃出的先后流亡上海,或避居日本、南洋。在讨袁战争中,刘伯承作战英勇,才华初露,已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1914年春天,刘伯承在家乡也呆不住了,便约集军中同事数人顺江东下,到上海避难。
  船过三峡,刘伯承伫立甲板,眼观两岸青山对出,前方水天一色,追思往事,瞻念前途,一股豪情从胸间冲腾而起,不觉吟出一首《出益州》的七律来: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
  由四川来的流亡者大多藏匿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宝康里便是著名的革命党人聚居的地方,刘伯承也住在这里。这时的局势比起几年前更加混乱。
  逃亡的革命党人中,思想也相当复杂。有的失望、彷徨,有的沉沦,有的甚至靠告密卖友为生。这正是软弱的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革命失败时的流行玻然而,刘伯承却毫不气馁,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当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革命党的消息传到上海时,他大为振奋,决心追随孙中山先生继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14年秋,他宣誓参加中华革命党,并经常同原熊克武第五师的但懋辛、李蔚如、张冲、李遐章等人在一起开展革命活动。这些人大多是老同盟会员,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具有强烈的反袁思想。
  这段经历对于刘伯承青年时期富国强兵、救国救民思想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
  第三节血洒丰都
  袁世凯在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于1914年5月悍然废除《临时约法》,炮制了一部所谓“新约法”,后又自封为终身大总统。在日、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915年12月12日公然宣布恢复君主制度,自称为“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为推翻袁世凯的新王朝,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进行反袁斗争。并组织中华革命军,派革命党人到各省组织起义。
  据《民国川事纪要》记载,孙中山委任卢师谛为中华革命军四川总司令,并派吕超、石青阳、刘伯承等到宜宾、达县、忠县、丰都一带组织讨袁起义。
  1915年12月,刘伯承和康云程、王旭东等人回川,一行人化装成商人,由上海乘船经武汉至宜昌。因冬季水枯,在宜昌换乘川江小轮。宜昌是人川的重要通道,北洋军在码头戒严检查,搜捕潜往四川的革命党人。
  在刘伯承的行李中,有一个装有炸弹的竹篓。同行二人一看岸上军警林立,便示意他把竹篓扔进江里;刘伯承也焦急地思考着对策。忽然,他发现旁边堆有一位参议员的行李。情急生智,他乘人不注意,悄悄将竹篓移入行李堆中。船靠岸后,搬运的苦力前来卸运参议员的行李,问道:“这几件可是参议员的?”刘伯承随口回答:“正是的,快搬走吧。”当行李被运出关卡以后,他从容而出,取回竹篓。正在这时,一个友人匆匆来码头迎接他。
  刘伯承立即将竹篓递过去。对方以为是赠送的礼物,连忙推谢。刘伯承轻轻踩着对方的脚面,故意高声说道:“小意思,收下吧,浙江的特产。”对方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赶紧接过去。就这样,两人带着装有炸弹的竹篓,在军警面前扬长而去。
  完成递送炸弹的任务之后,刘伯承等继续溯江而上,先后到奉节、万县、涪陵等地,联络革命党人、“哥老会”首领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