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伯承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野战军的渡江是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进行的。战前,刘伯承强调指出:“现代战斗的权威就是火力,而炮兵的火力就是要掩护步兵突击的成功。
  我们在突破纵深阵地的战斗中,必须在每一阶段完成每一任务时尽量造成火力的优势。各种炮兵有组织而有互相联系的射击与飞雷发扬高密度的一齐发射作用极大。”据此,野战军司令部适时强化和调整了炮兵编成,除留少量炮兵对付敌人的舰队、飞机外,主要炮火都集中在第一线支援渡江,特别是集中在安庆上下流由第三、五兵团组成的主要突击地段上,正面不到30里就放列各种火炮300余门。4月21日16时,炮兵群开始试射,由于事先侦察周密和测算精确,急雨般的炮弹纷纷直接命中目标。17时30分,炮兵转入摧毁性射击,在安庆上下流的主要突击地段上,数百门大炮纷纷吐出火舌,发出震天动地的轰响。炮弹铺天盖地倾泻到对岸敌人阵地上,朵朵烟云倏忽间汇聚成浓黑的烟幕,不断地升腾和扩展着。经过整整1个小时的猛烈轰击,南岸敌人堡垒大部遭到摧毁,敌军的炮火显得极为微弱,18时30分,主渡突击基地响起了雄壮嘹亮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滔滔江面,霎时千船齐发,争入激流。指战员们与水手密切合作,橹翻桨飞,直冲对岸。
  惊恐万状的国民党军慌乱地进行抵抗,打出一些零乱的炮弹,在江面上掀起点点水花。数架飞机赶飞上空侦察投弹,几艘炮艇前来袭扰。但在人民解放军防空、阻截、压制各类炮火的坚决还击下,飞机、炮艇连忙逃窜,对岸炮火渐渐归于沉寂。船过中流,国民党军残存的火炮和机枪再次恢复了射击,企图作最后的挣扎。突击船队立即集中各式武器予以还击,直接掩护冲锋。
  勇士们发扬船自为战,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冒着弹雨破浪前进,有的船只被击中击翻,他们边抢修边划行,有的甚至干脆跃入水中,进行泅渡。各部先头船,仅以15至30分钟的时间,即横渡长江,分头强行登陆,很快抢占了滩头阵地。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第三、五兵团第一航次成功的6个步兵团,伤亡不到10人。第四兵团第十三、十五两军的突击队在彭泽上下流遭到第六十八军较为顽强的抵抗,伤亡稍大。
  渡江那天,刘伯承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在作战室里,他不停地命令参谋们了解部队进展情况,计算航次、航速和过渡兵力。当第一航次报告成功时,他立即要求部队按预定方案行动。下令“一达南岸,首先是以足够兵力横扫敌人,扩大突破地段,接应友邻登陆,贯穿敌人纵深,截敌退路而兜击之。”成渡部队根据刘伯承的命令,一面分兵横扫沿江之敌,一面以主力向敌纵深挺进。后续部队则源源过江登岸,加入了对敌人的连续突击。至21日20时,已渡过了16个团,控制了宽200余里、纵深10至20里的登陆常至23日,野战军主力全部渡过长江。
  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在千里江面全线突破,使敌人防不胜防。汤恩伯眼看江防军一触即溃,有在沿江被分割围歼的危险,就于22日下午下令总退却。芜湖以西部队向浙赣路撤退,芜湖以东部队分别向上海、杭州两个方向撤退。从22日晚起,第二野战军当面之敌刘汝明所辖3个军,纷纷从殷家汇、东流和彭泽向浮梁、祁门、石埭溃逃。安庆守敌第一七四师弃城渡江南逃,随即被追歼于吴田铺地区。第二野战军部队乘胜进占青阳、高垣、至德一线和马垱要塞,迅速肃清了据守江沿的残敌。与此同时,第三野战军连克江阴、无锡、常州、芜湖等城镇,23日,解放了国民党盘踞了22年之久的南京。至此,国民党军苦心经营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完全崩溃。第二、三野战军百万大军顺利地完成了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
  第二节千里追击
  一连串的捷报传到第二野战军恫城指挥部,刘伯承望着作战地图上不断向南延伸的红色筋头和小红旗,不禁露出会心的微笑。国民党军长江防线一触即溃,这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溃逃如此之快,似乎超出了预想。他判断:战局虽已急转直下,但敌人仍有继续组织顽抗的可能。国民党军成建制地向南狂奔,看来是想利用钱塘江、沪杭路和浙赣路,以皖浙边山区作为依托,构成新的防线。目前京沪铁路、京杭公路已被第三野战军切断,浙赣铁路和徽杭公路就成了敌人退却的唯一通道。想到这里,刘伯承的目光移开地图,回身叫作战参谋起草给总前委的电报。他边沉思边说:“根据敌人在江防被突破演变为溃乱的趋势,黄山、鄱阳间的交通、粮食状况和我军渡江后的态势,可决定不以主力与第三野战军成交叉运动去南京地区,而以全力直出贵溪、上饶、徽州以指向浙赣路进贤至义乌之线,这样,既可以割断蒋桂两敌之联系,放松桂敌而以全力迂回蒋敌之侧背。”在总前委主持工作的陈毅、邓小平,立即复电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取消第四兵团接管南京的任务,改沿第五兵团右侧出上饶东西地区,协同第三、五兵团歼灭浙赣线上的敌人,并视情况向东发展,扩大预定的京沪杭战役的范围。第三、五兵团仍向原定目标徽州、衢州追击,协同第三野战军钳击京沪杭地区之敌。他一再督促各兵团“排除困难,不怕疲劳,兼程前进,勿使敌逃脱”。
  渡江战役的顺利发展和江南国民党军的狼狈逃窜,使指战员们十分鼓舞,但也影响到战术思想的正确运用。刘伯承在部署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时,就预见到后一阶段的大纵深追击战是一个新课题,曾明确规定部队在过江后的作战指导上,“主力应放胆向指定地点透入挺进,贯穿敌人纵深,截敌退路而兜击之。不可为途中残敌(或掩护队)所抑留。这些残敌,只能由后梯队派出一部兵力肃清或封锁之。”他还就火力部署和侦察指挥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应有随伴炮兵与大量发扬飞雷与爆炸的威力”,“应向主要方向派出先遣支队,察明敌人纵深部署与我军前进道路之状况,最好以工兵带器材附与该支队,扫除地雷与修复道路。”在追击初期,恰恰在这些方面发生了问题。有的部队追上逃跑的国民党军后,为敌少数掩护队所迷惑,拘泥于查情况、调火器以及摆开架子再打等老一套战法,结果贻误了战机,使其主力逃掉。有的部队不敢进行大胆、机动的作战,不敢及时分遣,不敢长驱直入,不敢独立作战,因此错过了一些战机。还有的不注意侦察,不派出先遣部队开路,轻率冒进,反为敌所乘。刘伯承汇集了这些情况后,向各级指挥员重申了猛打、猛冲、猛追的方针,并强调指出:“敌人已成崩溃之势,在布成新防线之前,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追击越深入,敌人越惊惶,胜利也越有保障。这是我军作战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最根本的特点。为此,各部队应不顾一切疲劳,不为地形及天候所限制,勇往直前,大胆迂回包围,务求抓住其主力而歼灭之。”在战术上,他又具体提出了不应轻敌,加强机动,实行平行追击、跟踪追击和超越追击相结合,求得分遣与合围能运用自如,加强情报、通信工作和充分利用缴获的运输工具等一系列的要求,使各级指挥员较快明了追击不力的原因,及时调整了部署和改变了战术,大大加快了进军速度,扩大了追击战果。
  暮春时节的江南大地,霪雨霏霏,芳草萋萋,山峦耸翠,九派透碧。战士们顾不得欣赏沿途的绮丽风光,昼夜兼程,飞速挺进。不管气候阴晖多变,不管道路崎岖泥泞,滚滚铁流直向敌人纵深卷去。所过之处,但见遍地狼藉,十室九空,国民党军奸淫掳掠的暴行更加激起了指战员们的无比仇恨。左路第三兵团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徽州,是徽芜(湖)、徽杭(州)、徽金(华)等多条公路的汇合点,为进出皖浙边山区的重要门户。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国民党军以侯镜如兵团第一0六军在这一带设防,企图控制皖浙边山区,掩护主力在浙赣线展开。第三兵团先头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李德生率部取山间捷径,一鼓作气插到徽州城下,接着迂回包围该城,迫使守敌仓皇弃城南逃,被歼6000余人。第三兵团第十一军随后进占屯溪。这就打乱了敌人在徽屯地区组织抵抗的部署。右路第四兵团,过江后一直对敌第六十八军紧追不舍,不使其有喘息的机会,终于在乐平西南石镇街歼灭该军一部。中路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