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排斥异己,恐怕到头来所保的那几家国有大型汽车制造厂可能还不是国外的对手。
  看看这派人士的观点,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重复建设严重,资金大量浪费和闲置,为此国家治理了十几年。因此,汽车行业需要集约化经营,要形成规模才有效益。国家要扶持优势企业发展,优强企业的数量将控制在十几家之内。目前这十几家企业的产量已达到全国产量的90%以上,而且中国汽车的研发能力、先进技术等都集中在这十几家企业。因此,在离入世不远了的时间内,尽量让这些企业发展,防止重复,通过规范市场、剪灭异己来对这些企业进行保护,以利于入世后的竞争。但对已经上马的轿车项目,现在也不能掐死,最好让它们象奇瑞轿车那样并入大集团。照此做法,吉利这家浙江的民营企业就要去找国有企业的婆家了。董事长李书福会怎么想呢?他会甘心去投靠或挂靠一家国有企业吗?
  坦率地说,我看到上述官员的理论心里就反感。说这样话的官员肯定是有专车坐的人。这种人是不会有大众消费者心理的,也是不会为广大普通人民着想的。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轿车造得倒很“发达”,实在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我住在北京市西城区的一片胡同里,这些年最反感的就是满街道停放的轿车。胡同就那么窄,轿车一个个却造得那么大,那么豪华,与那些残墙破壁实在不相配,并且往那一放就占去道路的一半,十分妨碍交通。坐这些轿车的大都是处长级以上的干部,有的是将车停在家门口,有的是司机晚上开回家,停在街道上。可以准确地说,这些与世界发达水平看齐的轿车全是中国官僚的产物,等级制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在想:能不能将车造得小一点?占据空间小一点?你当了厅长局长有了坐专车的条件,就非要买那么大那么豪华的轿车吗?能不能适应一下中国的国情、道情、街情、路情?
  在汽车业发展方面,国内目前的观点真是太多了。比较代表市场经济精神的观点是,汽车生产就是要放开,不要再老是搞什么“三大三小”,不要再老是国家包办。中国汽车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垄断和市场垄断。如果早开放市场,或许中国的家用轿车早就发展起来,价格早就降到四五万元了,体积也早就小下去了。就是由于有一汽二汽这样所谓“规模大”的企业,才使中国的轿车始终进入不了平民家庭。就是由于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始终没有打破价格的高门槛。现在,吉利、悦达和华晨这样的企业冲进来了,一进门就对高价格形成极大的威胁。吉利轿车最低才卖3万多元。如果让这种企业成了气候,原来的一汽二汽和上海汽车就要受影响,国家的投资就要收不回来,或迟迟难以收回。
  由于这种原因,就出现了想方设法排斥新进入者的事情。2001年6月22日,《中华工商时报》登出一篇文章,说汽车产业的“户口”问题仍无松动,民营资本由于身份的原因仍然受到限制,因此,汽车产业政策应该有质的变化。在已经对外资开放的今天,不让国内民营资本进入是不公平的国民待遇,现在已经看出这是中国汽车业的损失。这篇文章在最后说,靠保护发展不了中国汽车业,相反,靠竞争倒还有可能杀出一条生路。
  《中华工商时报》是代表民营企业说话的,说出的话也的确有一定道理。靠国家管理来生产汽车,效率和效益肯定比不上市场。例如在1994年制定“九五”规划时,目标是将2000年末中国汽车产量达到400万辆,实际上到2000年结束时,中国的汽车产量仅有200万辆。然而在1994年的当时,在这一规划目标指导下,国家却制定了巨大的生产计划,在一汽和二汽各上一条年产15万辆轿车的生产流水线,总投资大约在300多亿元。但经过四年左右的建设投产后,二汽的流水线年产量只有1万辆,一汽的产量也只有三四万辆,直到今天四五年过去了,二汽的产量也只有六七万辆,原先设计的生产能力根本难以达到,很多投资都是浪费。这就导致富康轿车的价格居高不下,光是银行贷款利息成本每辆车都有两三万元。这种价格昂贵的汽车怎能畅销?怎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而吉利这种民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汽车,低成本开路,每辆车的价格平均在5万元左右。这种产品一出厂就深受市场的欢迎,滚动发展下去很快可以在中国市场上打开一片天地。但是,国家管理部门有些人却对这种企业视为眼中钉。为什么?那就是上面我已说过的原因,这些新来者在老企业面前分去了一杯羹,不仅导致原来那些企业的生产利润下降,从长期来看很可能形成致命的竞争影响。
  象吉利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要拼命地挤进轿车生产行业,主要是这一领域存在着高利润。据《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6月8日的一篇文章透露,被外人普遍视为“幼稚工业”的中国汽车工业实际上是个暴利行业。目前国内汽车的利润率一般在20…30%之间,也有的高达30%多。以上海大众为例,每辆桑塔那卖14万元时,其成本只有7万元左右,如今普通桑塔那生产规模已经上升到20万辆,成本应该大大降低,但今天还是卖到十一二万元,可见利润有多高。
  一汽大众的利润虽然不如上海大众那么高,但它年销售8。2万辆轿车的盈利也达到了13亿元,平均每辆车赚1。6万元。至于别克和雅阁就更邪乎,上海通用第一年卖了不到2万辆别克就赚了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辆车净赚3万多元,广州本田的雅阁第一年销售不到2万辆也赚了4亿元人民币,平均每辆车赚2万多元。
  说来也奇怪,我们国家宁肯让钱被德国大众公司挣了去,也不肯让国内的企业挣。试问:德国大众与上海汽车公司合作十几年来,赚了多少钱?美国通用汽车在上海搞的别克汽车又将赚多少钱?为什么我们国家总是干让利于外人的事情?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又要批判说这是卖国了。的确,这种做法值得思考,它在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国民待遇:压着自己的民族资本不让进入汽车行业,这边却让外国资本大行其道,这种做法于情于理说得通吗?
  因此,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争取自己的国民待遇,起码要与外资平等的国民待遇。如何争取,那就要看这些企业的本事以及中国社会在观念上的觉悟程度了。不仅企业要努力,广大社会力量如媒体、理论界和消费者也要大力支持。历史经验证明,待遇是争取来的,不是天上掉馅饼。但在这一过程中,观念的突破和认识的明确是最首要的任务,如果不攻克当前我们国家许多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企业的国民待遇难以提升,普通消费者的国民待遇也难以改善。我认为目前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国家垄断观念,不在思想上进行深入认识,事情难有改观。
  2,反垄断:追求国民待遇的重要途径
  国家垄断就是国家包办,由国营企业垄断一切。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经济领域里的垄断已经减少了许多。据国家计委的同志讲,国家控制价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从70年代的660多种到2001年的7月已经减少到13种。这是一个很大进步。尽管如此,当前社会上反垄断的呼声仍然此起彼伏。1999年3月,在这一年召开的人大会上,有200多名代表提交了反垄断议案,可见反垄断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大事。以国际长途电话费为例,在美国往中国打一分钟只需要70美分,而中国往美国打要付出3倍的价钱。至于说上网费,有人计算说中国是美国的几百倍。
  福州有两个聪明好学的年轻人陈锥兄弟,凭着所学计算机知识,在家中开发出网上电话,并对社会开展营业服务,话费比电信局的收费便宜一半,于是顾客盈门。按理说,这是典型的技术进步,不仅为消费者节省了通话费,也为待业人员找到了新的就业途径,我们应该为之大颂特颂。但此举却遭到了邮电部门的横加干涉,先是公安人员上门课以重金,继之信息产业部的高级官员发布警告命令:通信业务只允许电信部门独家经营,违规者要进行严厉打击。这是不是一种职业垄断和行业垄断,虽然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其实质是不让外人分沾就业机会和电信利润。
  再来看另一种现象,居民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是一种社会资源,按理说各种经济成分都可以使用和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