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塔林去转了转,结果发现三座塔被掀翻了,我就爬上去看,结果在静清住持的舍利塔里面发现了古怪。”
谈话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欧阳平当即决定和李文化到泰山庙走一趟。李文化从办公室拿来了三个雨衣,欧阳平帮助清水师傅穿上雨衣。李文化还拿来了一个背包。
凶手将尸体藏在舍利塔里面,这一招也真够绝的,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都不会去碰舍利塔,除非地震,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塔里面的秘密,如果不是造反派到庙里去破“四旧”,藏在舍利塔里面的秘密恐怕永远都不会被发现。
走在厚厚的积雪上,欧阳平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是因为天气太过寒冷,二是因为凶手十分狡猾,凶手将尸体藏进舍利塔的时候,是加了两份保险的,他脱光了死者的衣服,割下了死者的脑袋,将案件的所有线索都消灭于无形。这无疑将会给欧阳平侦破此案带来很大的困难。
泰山庙坐落在东门镇的东北角,在长江西岸,这是一座比较大的寺庙,始建于南朝,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泰山庙应该算其中其一,过去,泰山庙的香火非常旺盛,每年的三月二十八,东门镇有一个庙会,物资交流,烧香拜佛是庙会不可缺少的两个内容。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经济发展和宗教活动捆绑在一起的尝试吧!
路上,两个人遇到不少人,这些人都朝一个方向跑去,那就是公安局;走到菜市口的时候,欧阳平看到,“逍遥堂”的门前异常冷清,往常可不是这样,往常这里热闹得很,今天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雪,到“逍遥堂”洗澡的人应该更多才是,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人们都到公安局的门口看热闹去了。
从东门镇到泰山庙,要经过两座城中桥,一座城外桥,两座城中桥的名字分别叫蔡家桥和汪家桥,蔡和汪是小镇两个最大的家族,这两座桥是这两户人家建造的,蔡家祖上是做官的,据说最高做到知府,汪家祖上经商,到清朝的时候,成了红顶商人,不用说,大家也能明白,东门镇就是因为这两个家族的兴旺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小镇还有几座石拱桥,但都没有名字,当然,这也是小镇一大特色,三街夹两河,中间是大街,大街两边是人家和店铺,店铺的后面就是小河,小河的两岸都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小河并不宽,大概有四五米宽吧,小镇有船的人家不少,这两条河的河水来源于小镇北边的大滁河,前面提到的城外桥就在这条大滁河上,桥的名字叫进香桥,顾名思义,这座桥是为泰山庙而造的,小镇上的人以前到泰山庙进香,要坐船过河,后来,为方便人们到泰山庙烧香拜佛,就造了这座石拱桥,这座桥的历史在所有桥中是最长的。进香桥的北边有一个叫小街的居民区,穿过小街中间的石板路,眼前就是通往泰山庙的石阶路,一个高大的牌坊矗立在山脚下。牌坊上有四个颜体楷书:“泰山禅院”。
一路上,欧阳平从清水禅师的口中得知,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寺庙里面的香火就一日不如一日,后来连僧人的三餐都不保了,僧人们呆不下去,就一个一个地下山去了,最糟糕的是一九六八年夏天,老天爷一连下了四四十六天的雨,寺庙里面的房子漏得很厉害,寺庙里面有没有钱修葺房屋,好家伙,几天的时间,僧人们就走的差不多了。到目前为止,寺庙里面只剩下两个人,一个人是清水禅师,他是泰山庙最后一位住持——一个有实无名的住持,他是一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七十年前的一天早上,云淡住持在庙门口捡了一个一岁大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清水禅师。这么说吧,清水禅师的一生都是在泰山庙渡过的,这里就是他的家,所以,在其它僧人选择离开的时候,他留在了泰山庙,另一个人是小和尚至真,他是一个哑巴,今天三十一岁。�
正文 第三章 小和尚大惊失色 欧阳平瞠目结舌
从庙门口到塔林有三条路径,一条是从寺庙后面的小门进入塔林,另外两条是寺庙东西两边的围墙外,穿过树林也能到达塔林,因为雪下得很大,时间也比较长,树林里面的路被积雪覆盖了,所以,清水禅师带着欧阳平和李文化走进泰山禅院。
山门之内站着一个人,他就是哑巴至真,他的手上拎着一盏像灯笼一样的灯——灯用一根竹竿挑着,灯的光线暗得很。
至真“依依呀呀”地说了几句欧阳平和李文化听不懂的话,然后跟在清水师傅的后面朝寺庙里面走去。
欧阳平和李文化的手里面各拿着一把手电筒。
四个人穿过大雄宝殿东边的耳房,来到东禅院,这里应该是僧人们吃饭休息的地方,在东禅院的北边有一个圆门,出圆门便是大片的树林,塔林就在树林的东边。
清水师傅所说的舍利塔在塔林的中间,塔林里面一共有十七尊舍利塔,这些塔高低大小不一。
雪还在下着。
“就是这座塔——”清水师傅在一座舍利塔前停住了脚步。
两把手电筒同时落在塔身上,这座舍利塔确实比周围其它舍利塔矮了半截,矮了半截的,还有旁边两座塔——造反派推倒了三座舍利塔。
至真提着灯笼小心谨慎地上了塔基,通向塔基的石阶已经完全被积雪覆盖,欧阳平和李文化也跟了上去,塔基上有一圈围栏,围栏上落满了雪花,塔基上有几个凸起的地方,应该是塔身倒下经大雪覆盖形成的。剩下的塔身的高度和欧阳平的身高差不多。一共有三层。
清水师傅和至真比划了几下,至真将灯笼交给清水师傅,踩着凸起的雪堆爬了上去。
至真站稳之后,突然“依依呀呀”地大叫起来,两只手比划着什么,听上去,他的声音非常的夸张。
欧阳平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清水师傅,他在说什么?”
清水师傅没有回答欧阳平的问题,他将灯笼放在地上,也上了塔身。
清水师傅愣住了他弓着腰——像一尊雕塑。
欧阳平从清水师傅的神态上发现了异常:“清水师傅,什么情况?”
“出怪事了。”
“出怪事了?”
“我和至真明明在上面盖了一块石板,现在却不见了。”
李文化一纵身,也爬了上去:“清水师傅,您确定是这座塔吗?”
“就是这座塔。不会有错的。我们俩离开的时候,在上面压了一块石板。因为当时的雪下得非常大。”清水师傅一边回答欧阳平的问题,一边探下身子朝塔基上看,大雪已经覆盖了所有的东西。
“您再仔细看看,会不会是其它舍利塔?”欧阳平道。
“不会的,我在这里扫了几十年的塔,怎么会弄错呢?这座塔是塔林中最好的塔。”
欧阳平扫视了四周其它舍利塔,清水师傅说的没错,这座塔安卧在一个高台上,高台上还有栏杆,其它舍利塔都没有。
大概是为了证实清水师傅的说法,至真从塔身上跳到塔基上,拎起地上的灯笼,转到塔身的南边,塔身的南边没有多少雪。
至真朝欧阳平招了招手,示意他过去。
欧阳平走过去,蹲下身子,朝至真手指的地方看去,塔身上清楚地刻着“第四十九”,“静清”等字样。
至真又在塔身周围转了一圈,走到塔身北边的时候,至真蹲下身子,用手抹去一块石板上的积雪,下面不是一块石板,而是三块石板,一块变成了三块。
至真朝站在塔身上的清水师傅“依依呀呀”地说了一通。
清水师傅慢慢地下了塔身,走到至真跟前,蹲下身子:“就是这块石板——就是这块石板。”
欧阳平一个箭步上了塔身。
李文化的手电筒已经在塔身中间仔细寻觅,塔中间是空的,下面已经有很多积雪。
欧阳平用手去够下面的雪,但够不着,下面的空间有限,仅能容下一个人,因为下面有雪,所以不知道究竟有多深。
欧阳平已经预感到了是什么,初步的结论是,尸体可能已经不在下面了。
清水师傅也预感不妙,他和至真比划了几下,至真爬上塔身,提起僧袍系在腰上,捋起衣袖,慢慢将两只脚伸进洞中,至真的身材比较瘦小,他到下面正合适。下面正好可以蹲一个人。
至真蹲在洞底下,用双手将洞中的积雪捧出塔身,李文化用手电筒为他照明。
雪捧到一多半的时候,欧阳平和李文化已经知道,尸体不翼而飞了。
十分钟以后,下面的积雪清理完毕,最后,李文化将至真拽了上来,两把手电筒的光同时照在洞底,洞底下一览无余,只躺着一个石头盒子,石盒子长约四十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