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家血魂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蹲身伸手去搅了下潭中的水,发现那水十分清凉,把手放到鼻端一闻,没闻到什么异味,伸舌头一舔,还有一股清甜的味道,当下叫覃瓶儿站着不动,趴在地上先咕嘟咕嘟喝个痛快,然后等了半天,见肚中并没什么动静,才叫覃瓶儿赶紧来喝。

覃瓶儿刚蹲下身还没来得及喝水,水潭中蓦然噗的一声闷响,溅起的水花浇得覃瓶儿尖叫一声,突如其来的变故骇得花儿也旋身一扭倒退几步。我脑子一麻,一把扯开覃瓶儿,火把凑近潭面仔细一看,发现一个莹白的东西在水中快速一闪,消失在潭底的乱石中。

“花儿,下去看看!”我暴喝一声,身不转头不扭紧紧盯着水底命令花儿道。

花儿眼中精光突暴,腿一蹬,唰地一声扑进水潭,在水中一通搅动——我的个老伯伯,只见水中惊起无数条白鱼!这形白鱼跟普通的鱼样子倒没什么两样,不过仔细分辨就会发觉,这些白鱼都是半透明的,几乎能看清它们肚中的肠子。

我放下心来,既然是鱼,而且不大,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它们与我了解的食人鱼根本是不同的种类,更加可以高枕无忧。再说,即使是食人鱼又能怎样,我们在岸上它们在水里,我还相信它们能扑上来咬我们不成?

后来的情况是这样的:花儿在水中一通搅动,惊出数条长约一尺半透明的白鱼,并且还幸运逮到一只,丢到岸上,那鱼也就和普通的鱼一样在地上无可奈何扭动几下,就只剩嘴和腮体现出它的生命特征。我肚子饿得实在太厉害了,我居然闻到了那条活生生的鱼飘出水煮鱼那股清香的味道,当下也顾不得许多,一把捞起白鱼张嘴就啃。

覃瓶儿表情很古怪,身子后仰,“噫~!你敢吃?”

我含含糊糊地说:“有什么不敢吃的?”

“不是你们说的吗?洞中的活物都有灵性,是受洞神保护的,吃了就得罪了洞神,会带来无妄之灾的。”

“我说过吗?……我管它洞神坑神,我现在最主要的是安慰好肚子,死也不当饿死鬼。”

说实话,那白鱼看上去虽然漂亮,味道却实在不怎么样,当然这与我打生吃也有莫大的关系,我边吃边想,这生鱼片也不过如此,为什么有些人还把它当无上的美味呢?真搞不懂那几爷子是怎么想的!

覃瓶儿虽然是个混血儿,可无论我怎么劝说,打死她也不肯吃生鱼,无奈之下,我只好吩咐花儿再去整上一条生鱼来,放在火把之下烤得半生不熟递给她,覃瓶儿踌躇半天,皱着眉头撕哑起来。花儿比我还野蛮还残忍,早已在潭中啃起一条白鱼来,啃得那鱼血肉模糊,潭面很快就变得混浊不堪了。

这样子,水是没法喝了,我只好拉着覃瓶儿围着水潭走了一圈,打算找找这水潭的源头,给覃瓶儿找点干净水喝,谁知这一找之下却有了意外收获。

这水潭中的水确实是从岩壁上流下来的,当我吩咐覃瓶儿趴在岩壁上喝水的时候,无意间举着火把一扫,发现岩壁上居然有无数条明显是人工凿成的线条。我心生好奇,点燃另外几支杉树皮拢在一堆做成一支更大的火把,接着倒退几步,仔细打量岩壁上那些线条。

起初我以为那些线条不过是先来人闲来无事随意弄在岩壁上的,谁知在我仔细查看之下,我意外发现火把附近的线条居然构成了个很明显的图案,而这个图案,居然就是一段盘根错节的树根,按比例和气势来看,那树根还不是一般的大。

我看到的树根也仅仅是一部分,树根的下面,是无数条波浪线,显然看样子是一条河。

看见树根和河水图案,我大惊失色,难道我们苦苦寻找的梭椤神树就在这附近?我不敢相信这个猜测,举着火把向上蹦了几蹦,目光所及,果然看见树根之上是一根枝繁叶茂惟妙惟肖的大树。

我此时哪还顾得许多,把一支支杉树皮火把点燃,然后站得稍远一点,接着扔向岩壁。一支支火把在岩壁上一撞,又掉了下来,几声闷响就熄灭了。就在这火把光明灭之间,我除了确认岩壁上确实刻有一棵大树之后,我还隐约发现了一幅远古人的生活场景。

这场景,与帛书中绘就的梭椤神树的情形是何其相似!

覃瓶儿见到我这番疯狂的举动,早知有异,不消我招呼,蹦到岩壁之下把那些熄灭了但是还没燃完的杉树皮又捡回来递到我手里。我手不停顿,点燃一支支或长或短的杉树皮,一次又一次地扔向岩壁。此时我离岩壁隔得更远,所以扔得更高,几个来回下来,我总算彻底把这幅壁画牢牢地复制粘贴在心底了。

这幅壁画不知何人所为,但显然他想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启示,因此才会把壁画雕刻得那么大(几乎有二十平米)那么细腻,而且看样子绘画功底相当不错,构图十分精巧传神,显然是大家的杰作。

当然,不要以为我和覃瓶儿此时大张着嘴是惊诧这幅壁画的画工,事实上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思完全不在于此,我们心中那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震惊来源于……我们可能要解开一个千古之谜!一个被世人猜解了几千年却仍无法得到准确结论的千古之谜!!

第十九章 悬棺之谜

岩上的壁画,除了河、大树,还有两座夹岸对峙的山,山的外侧绵延不绝,而山的内侧则是刀削斧砍般笔陡,其高其险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棵大树就生长在这两座相距不远的大山之间,其粗状的枝桠向两边延伸到山壁之上,形成一条条桥梁状的通道,桥梁之上除了如瀑般的藤蔓和冠盖状的树叶,还有一群群仅围着草裙的远古人类做出各种动物,表现出不同的神态……这确实与帛书上那幅图相当类似。但我们在这棵大树上的某几条巨大的枝桠居然看见了送葬队伍!

严格来说,是一整套安葬的仪式,从最开始的制作棺材开始。在一个棵巨大的枝桠上,有数十个粗壮的男人正在斧砍刀削一截非常粗的树枝,这些人显然正在分工合作,有的在劈去树枝外面的细小枝蔓,有的正弯腰用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工具在树枝上挖坑……就在这根枝桠上面的一条枝桠上,一副已经成形的棺材被七八个精壮的男人抬着,看样子他们正是要向树冠外围的绝壁走去,在那根枝桠的尽头,正是一块突出的山石……

说实话,我无法用生动具体的言语来形容这棵巨树上的情形,这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我无法尽善尽美表达那些安葬仪式的细节,但是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古代的悬棺葬或岩墓葬并不是现代人想像的那么复杂,他们完全是利用自己的生存环境因势利导来完成的,他们可能没有想到,正是他们这种既虔诚又无意的举动,却让后人困惑了很久很久!

我一向认为自己的脑子不笨,但是我现在不得不承认我忽略了一个本可以提早有所觉悟的事实——我们刚刚坐的那副棺材,也许正是按照壁画上描述的形式做成的,也就是说,是利用现在的树枝刨光挖空做成的。

如果这幅壁画所描述的是事实而不是神话传说,那么悬棺葬和岩墓葬的形成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很久以前,某个部族(因为这棵大树与帛书上的大树不同,所以我不能判断这个部族是否就是早期的土家人)因为某些原因生活在树上,这种生活包含了生老病死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典型的原始部落式社会。出于原始的祖先崇拜(或者仅仅是为了安葬方便?)利用生活在大树上的便利之机,砍下树枝挖成棺材,然后又利用树枝形成的通道把已逝之人抬到悬崖上的岩洞里(这种岩洞有可能是天然形成,也有可能是人工凿成)或者就搁置在绝壁上凸出的岩石上,如果既没有岩洞也没有凸出的岩石,就在绝壁上的岩隙插上木桩,然后把棺材放在上面形成悬棺。

这个猜测至少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解决了为什么大多数悬棺都是用一整截树枝挖空做成的,二是解决了古代人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怎样把沉重的棺材放在绝壁上去的,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他们能完成现代人认为比较浩繁的工程,完全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带来的便利,用一棵巨树完成了所有的步骤。

大树之高,解决了放置悬棺的高度问题;树枝之多,解决了通道难度问题和棺材来源问题,这就是悬棺之谜的谜底。

那么,为什么悬棺大多都是在临河的绝壁上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一来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居住在树上的人类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肯定需要大量的水,而河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二来在远古时期,估计洪水才是他们最害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