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课桌上的玫瑰 作者: 曾宏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奈地随着钟摆的惯性日复一日地晃动。但心底那对教育的美丽向往却时而执拗地探出其触角,拨弄我那还未沉睡的心,并在迷茫的现实感受中给我指点迷津:曲径通幽。沿着这条弯曲的小径,我寻到了向往的宿地——这座古城的图书馆——一个留下历史足迹的地方。在这里,我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为久已瘦弱的求知欲补充给养,在历时五年的业余读书生活中,我涉猎的读物已超出了专业的范围,而在拓展的视野中,当我重新审视教育,发现了她却有着如此难以低档的魅力,令我心驰神往。我不再犹豫,也不再彷徨,拥着我心爱的信念,开始继续追寻一度准备放弃的教育梦想。曾有的抱怨,及对人生机遇错失的懊丧,在这新的追寻面前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于是,卸下了一切心头的重负,轻松愉悦地踏上了自己选择的路。还有那座小城美丽的自然山水,一直给予我心灵的抚慰和人生的感悟,她以其秀山的灵气给我注入思维的活力,以其碧水的澄净荡涤我心中世俗的尘埃,置身于青山绿水间,人与自然的融合,真有一种净化的美感沁入心脾!现在,当我追怀那五年的小城生活,心里有的只是深深的谢意。也许,那正是冥冥中安排的一种丰厚的赐与,让我那曾因一时的成功而浮起的心态沉静下来,将我那在热闹中不实的感觉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中来。是啊,如果没有那段时间孤寂中的苦读,我的人生会少了一份丰厚的馈赠。即使今天仍然可能有小小的溪水流于笔端,那也将会显得源头匮乏而缺少生命的活力。 

溪流欢跳着,将我带入了蓝色的世界。 
我离开了那座小城,来到了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面对博大的蓝色海洋,我敞开了心扉,尽情感受那微含咸涩的海风,鼓起了心中那沉寂的风帆。十年了,十年的航程,风浪未能改变它的航向,礁石也未能阻碍它的前行。所以,即使是现在,当我将这十年的经历置于人生价值的量器上,我也相信是完全可以经得起检验的。在这十年里,有新旧观念的交锋带来的心力的疲乏,也有科学和非科学的较量中精力耗费的无奈,但这些丝毫没有改变我的执着,因为,此时已步入不惑年龄的我,可以在成熟的心态下坚信自己的方向。可以说,这十年是我教育乐章中的华彩乐段,她不是演奏在华丽的功利殿堂,而是回响在我和学生们的心间,那是用生命的共同感受谱写的属于永恒的音乐。现在,每当我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心中荡起的情感的涟漪就会给我带来幸福的沉醉,与其说我陪伴学生们度过了人生的重要阶段,不如说是他们使我领悟了生存的价值,从而,使我对生命产生了一种深刻的体验。正是在这深刻的体验中,我愈加理解了教育的真谛,愈加因自己的生命能为之奉献而欢欣。 

非常幸运的是,小溪还在源头汩汩流动时,在东方的海滨——上海——我的出生地,一位年轻的编辑,以她的敏感听到了这远方的声音,并用她热情的召唤催生了这新的生命,使这溪流终于顺畅地流泻出来,带着自己的使命,也带着对这位年轻编辑深深的祝福,向着东方欢快地流去。 

小小的溪流,还带着我对学生们的感谢与祝福,愿她能不负使命而将我的问候带给他们——我亲爱的学生——无论他们走到了哪里。 
拜托了!我轻声向着那远去的溪流呼唤着 
第五部分:爱的沃土 爱情滋养在这里 
第一版后记(2) 
二 
一直想为学生们写书,写几本对他们的成长有用的书。 
当我终于可以抽出点时间来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时,首先想到的是和他们就爱情的问题进行心灵的对话。 
不仅仅是因为我对爱情教育已有了15年的思考和实践,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目前尚少有人涉足的教育课题。 
而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误读爱情的悲剧屡屡发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摧残学生情感萌芽的现象亦屡见不鲜,还有不懂爱情的男女学生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不知所措,以及充斥各种媒体的对爱情的五花八门的诠释,更有当前社会上有伤风化的畸形的男女之情我们的孩子们,那尚未成熟的心灵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招架着扑面而来的各种方式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教育还能继续观望吗? 

爱情,这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本应由我们的教育传承给一代又一代,让这人类文明的精神火炬,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燃得更旺,不仅照亮人们的心灵,而且给人们生存的世界带来光明。因为,爱情并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而是一种“按照和谐规律把自然的冲动和意识的金线、把机体的生理规律和精神准则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没有这种复杂,就不能称其为爱情,更不能和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的教育本该负起自己的职能,在孩子们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给予他们应有的指导。但事实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爱情教育,而忽略的后果,不仅仅使孩子们失去了对爱情的正确向往,而且导致了道德教育的残缺。而这种残缺的道德教育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当越来越多的所谓“早恋”出现在我们的教育视野中,我们就开始以种种理由去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当一些孩子不满足于精神上的恋情而去追求生理满足时,我们又以性教育来试图阻止这种危害性行为的蔓延。我们恰恰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在对性成熟的男女青年谈话时,需要讲的已不是幼稚的生物利己主义的道理(注意,别损害自己的健康!),而是讲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要呼吁他们仔细考虑自己感情的严肃性(“我爱”还是“我喜欢”),考虑自己社会成熟的程度,”(科恩语)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爱情教育远比性教育重要,道德教育的力量也远超过生物利己主义的约束力。当一个人仅仅因为怕得艾滋病而不敢偷吃禁果时,他可能还会因存侥幸心理而放纵自己的欲望;但当一个人意识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时,他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护卫心中的那份美好。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那么,联合国派遣纽约医学院博士达瓦奇到乌干达进行的历时15年的儿童教育实验的成果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个道理。 
乌干达15——19年龄段艾滋病感染率,1991年为38%,1998年下降到7.3%。 
在目前艾滋病向全球蔓延并以几何数字递增时,乌干达这个几乎是艾滋病的代名词的国家何以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控制了局面?答案是对儿童进行了道德教育。正如达瓦奇博士所说:“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性道德教育,而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而爱情教育正是一个多方位教育,因为“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的情感里”。我想,这一历时15年的道德教育的成果不是足以说明爱情教育远重要过性教育吗? 

而爱情教育更重要的还不是这些。 
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这里,将“爱”提高到“成为一个人”的层面来认识,其意义不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吗?爱情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她有别于其他生物类的浅层生理冲动,其“深沉”正是由于人的道德、伦理、审美等诸多意识因素给于生理冲动的一种感受,所以,爱情才成为人类独享的一种情感,而人类以外的任何生物都不具备这种情感。爱不是随着人的生理成熟而自然可以具备的,作为一种崇高的情感形式,她是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才能形成,而且,她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情,而是可以作为度量一个人是否为真正意义的人的标尺。由此看来,爱情教育的意义就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懂得爱,而是让他们在懂得爱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现在,我常看到有些学校将“做人”奉为校训,那么,爱情教育不正应该名正言顺地纳入“做人”的教育范畴吗?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从美学、社会学等角度来认识爱情,还可以发现她具有另外的一些特质。 
从美学的角度看爱情,她是一种基于男女关系的特殊审美感而发展起来的。爱情不仅以其独有的方式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美,而且以一种近似神奇的力量唤起人对美的敏锐的感悟能力。使人在对世界艺术化认识的过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