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慕容皝担心宇文部的盟友高句丽抄自己的后路。慕容翰建议说,那就先把高句丽灭了,再灭宇文部。宇文部自守尚可,一定没有能力来攻,而且宇文逸豆归也只是一个但求自保的庸才。
慕容皝命弟弟慕容评、儿子慕容恪与世子慕容俊守城,派长史王寓率一万五千兵为偏师,从北路进击;自己亲率精兵五万的主力偃旗息鼓,从南道进攻。慕容翰为南路军的前锋。
高句丽王高钊与其弟高武见慕容皝两路进兵,也分两路来抵挡。不过由于慕容皝北道比较大张旗鼓,南边比较低调,而高句丽的军事情报也不准确,所以他们派的兵力完全给反了。北路由高武带五万重兵驻守在马山城;而南路由高钊只带一万人驻守木底城。
木底城本来是个险关,如果守好了,一万兵马足够使用。但慕容翰先带两千人马来到木底城,高钊还以为这就是南路的所有军队,所以并不担心,派大将阿佛出战。打了一仗未分胜负。高钊又派大将度加出城增援,这时慕容翰的侄子慕容霸也领两千人马来到。双方又打了一仗。慕容翰看对方占着险关,担心如果对方输了闭关不出就不好办了,遂与慕容霸诈败。
高钊和阿佛、度加领兵追击,一直追了有百里路,正碰上慕容皝的主力军,高句丽军大败,燕军趁势杀入木底城,阿佛、度加战死,高钊弃城逃回丸都,关起城门,再不敢出战。
慕容皝连攻丸城十五日,终于攻破城池。高钊带着几名亲兵逃入山中,母亲和妻子都被燕军俘虏。慕容皝本来还想带兵搜山,这时北路传来消息,长史王寓率一万五千兵马全军覆没。高武率五万军队朝丸都来了,燕王本想依托丸城与之决战。左长史韩寿道:“高句丽这个地方不可戍守。因为民心还是向着他们的旧主,我们如与高武不能速战,这里的流民散军将重新聚集,很可能会把我们的后路断掉。”
慕容皝于是把丸都的城墙毁坏,把高句丽王高钊父亲高乙弗利的尸体挖出来,又带着高钊的生母和妻子一起回去。
高武率大军回到朝丸城,高钊也从山里跑出来,两个人重修城池之后,想要回父亲的尸体,并迎回母亲。但打肯定是打不过,只好向燕国称臣,并送去重金。慕容皝遂把他们父亲的尸体送回,并送还其妻室。不过,仍将高丽王的母亲周氏扣作人质,防他反叛。又封高钊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乐浪公。至此,高丽成为燕国的属国。
燕王降服高句丽国之后,又杀向宇文部。大败安晋守将莫浅浑,攻克安晋。宇文逸豆归见莫浅浑大败,就要带着人口一齐北逃,但南罗城城主涉夜干道:“虽然莫浅浑败了,可我们国中还有数万将士,谁胜谁负,尚未可知,您何必要逃呢?”
逸豆归道:“慕容皝、慕容翰、慕容恪和慕容霸这几个人都是当今天下的英杰,我怎么能打得过他们呢?”
涉夜干冷笑:“您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就您说的这几个人,根本就不被我放在眼中。我愿意带兵一战,把四个人的首级取来。”逸豆归听他说得这么肯定,就把所有的军队都交给涉夜干,涉夜干带着这四万兵马回到南罗城拒敌。
前锋慕容翰带兵进攻南罗城。涉夜干并不守城,带兵杀出。涉夜干实在是勇猛,双方交战不久,慕容翰军大败。涉夜干带着弓弩手,一边追一边射,一直追到慕容皝的主力军来到,涉夜干才从容退去。刘佩、高诩被射死,慕容翰被射伤。
慕容皝带兵与涉夜干打了几仗,并没有什么进展。慕容皝有些着急,慕容翰道:“要想速战速决,可以杀死对方主帅。涉夜干不守城而出战,而且每次都身先士卒,亲赴敌阵。要杀他并不是很难,只要杀了他就可以取胜。”遂带慕容恪、慕容霸、鲜于亮共率敢死队三百名埋伏。
第二天涉夜干又带兵来战,双方杀在一处。慕容翰、慕容恪、慕容霸和鲜于亮率三百敢死队不计损失,只往涉夜干处杀来。涉夜干最终被这四个人围在当中,刀剑齐下,斩杀于马下。涉夜干被杀后,宇文部兵立刻败溃,燕兵乘胜攻克南罗城。逸豆归逃往漠北,死于路上。宇文部也被燕国灭亡。从此辽东一统于燕国。慕容翰在燕国后期战争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竟因此被慕容皝所嫉,担心他在自己身后作乱,最后赐死。
第九章 中原之乱
东晋西征
咸康八年(342)六月,晋成帝病亡,年仅二十二岁。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弈都还是襁褓婴儿。庾冰于是立成帝的同母弟司马岳为帝,是为晋康帝,改元为建元。哪知道两年之后,建元二年(344)九月,晋康帝又病死,年仅二十三岁。经大臣朝议,遂立晋康帝的儿子司马聃为帝,是为晋穆帝。
自司马睿开创东晋以来,除了晋元帝司马睿自己活了四十七岁,后来的东晋皇帝很少有活过二十七岁的。晋明帝司马绍死时二十七岁,晋成帝司马衍死时二十二岁,晋康帝司马岳死时二十三岁。晋穆帝司马聃死时十九岁,晋哀帝司马丕死时二十五岁,其后晋废帝司马奕虽然寿命达到四十五岁,但他是四十岁登的基。再后晋简文帝破纪录地活了五十三岁,但在位仅一年后就身死。直到晋孝武帝司马曜二十岁继位后,才得以破除这个或寿不过二十七岁,或在位不过五年的魔障。不过新的魔障又开始了,其后东晋所有皇帝都是被害死的。晋孝武帝司马曜是妃子用被子闷死的;晋安帝司马德宗是急着当皇帝的刘裕等着不耐烦了,派人给勒死的;晋恭帝司马德文本是个过渡皇帝,立他就是准备给刘裕让位的,司马德文也在让位时说心甘情愿,但刘裕仍容不下他,派人将他毒死。
现在讲到晋穆帝司马聃,他继位时只有两岁,遂由晋康帝的皇后褚太后听政。褚太后遂以会稽王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帮助她治理朝政。司马昱是晋元帝最小的儿子。在外则由桓温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
前面说过,坐在这个极重要位置上的第一个人是陶侃,陶侃之后是庾亮,庾亮之后为庾翼,庾翼于永和元年七月,就是晋穆帝继位,褚太后临政后的第二年病死。庾家再无人能担当这个位置,经群臣推荐后,桓温当选。
桓温,是桓彝的儿子。桓彝在前文提过,是江东望族首领,后来石勒破西晋洛阳城杀王弥后南下攻司马睿时,桓彝参加过对石勒的战争。苏峻之乱时,桓彝参加了讨伐苏峻的战争,后被韩晃困于泾县(今安徽南部),死守一年后被俘。桓彝宁死不降,被韩晃的部将江播杀害。桓温当时年仅十五岁,从此身不离剑,扬言一定要为父报仇。
江播后来虽然起义投奔了东晋,但也知道桓温厉害,时时防备。桓温十八岁时,江播病死,桓温于是化装成吊宾,入江播府,将江播的三个儿子杀死,然后自首。这种狠角色,朝廷竟然没有追究,甚至为了嘉奖其孝义,把晋明帝的女儿南康公主许配与他为妻,拜为驸马都尉。桓温自此名声大震。
庾翼生前就曾向成帝推荐道:“桓温是当世英雄,皇上当委以重任。此人必能立匡世之勋。”桓温在庾翼的赏识和提拔下先升为琅琊内史,后升为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可谓青云直上,到褚太后任命他为安西将军都六州军事时,桓温也不过三十三岁。
桓温素有大志,他与前几任安西将军不同,一上任就打算建功立业,统一国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江夏相袁乔,袁乔道:“如今天下三分,北有胡赵,西有蜀汉。蜀国虽然地形险要,但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比胡赵要弱很多。将军要一统四海,不如先攻蜀汉。”
桓温点头称是,遂先派大量的间谍人员进入蜀汉,搜集情报。
汉国的李寿公元343年病逝,比晋成帝晚死一年,比晋康帝早死一年,太子李势登基。按规矩李势当皇帝后,应当先立太子。可是李势没有儿子,于是他的弟弟将军李广,就请求立其为皇太弟。李势不但不答应,而且很生气,要废黜李广。大臣解思明替李广求情,李势遂连李广带解思明一块儿杀了,而且灭了解思明的三族。
李势继位后骄奢淫逸,不理政事,刑法苛滥,并广派徭役,增加赋税,大兴土木工程,人民苦不堪言。不久后又发生自然灾害,人们实在活不下去了,晋永和元年(345),太保李弈在晋寿(在今汉中地区)举兵反叛,老百姓纷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