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是巨大的,孙权之言绝非虚妄。众所周知,汉末三国历史上,群贤云集,英才辈出,但真正才兼文武者仍屈指可数。曹操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临阵画计,算无遗策;典韦、许褚、张辽、徐晃武功盖世,勇冠三军,但皆非文武全才。蜀汉政权中唯有诸葛亮既能理政,又能带兵打仗,算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但诸葛亮北伐曹魏,未建寸功,故陈寿批评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余以为,陆逊实乃三国时期超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其雄才大略与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孙策、周瑜相较而毫无逊色。笔者研究三国史有年,并未见及全面评论陆逊之文,三国史的研究中涉及陆逊的论文并不多见。近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篇:《魏晋吴姓陆氏门风》,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3);《陆逊与孙权之关系及其政治悲剧之原因考论》,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论孙吴政权与江东世家大族关系之演变——兼析陆逊之死》,载《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夷陵之战二题》,载《襄樊学院学报》,2000(4)。这些论文仅从某一方面评述了陆逊,有的考察了陆逊与孙权的关系,有的论述了陆氏家族的门风,有的则探讨了陆逊之死的原因,也有的在分析夷陵之战时提到了陆逊的军事才能。本文将对陆逊一生的主要事功,即他在军事、政治上取得的成就作一探讨,并兼论陆逊与孙权之关系。
1。功盖三分国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本名陆议,世为江东大族。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陆骏官至九江都尉。骏早死,陆逊幼时即跟随叔公庐江太守陆康。袁术与陆康有隙,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乃将陆逊及亲族家人送回吴县。陆逊辈分虽低,但年龄却比陆康长子陆绩大数岁,因此就成了吴郡陆氏家族的掌门人。
孙吴政权建立后,于内对山越用兵,对外与曹魏、刘蜀鼎足而立,大小战事连年不断。但关乎东吴立国及生死存亡的战役主要有三次,即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的主帅为周瑜。陆逊其时年轻,且出仕未久,资望甚浅,故未能在赤壁之战中建功立业。尽管如此,“始仕(孙权)幕府”的陆逊已经在孙吴平定内乱的军事行动中崭露头角。如赤壁之战前,“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擒,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皆获全胜。丹阳贼帅费栈响应曹操,煽动山越之民,扰乱孙权后方。由于周瑜、程普等大将忙于备战,故孙权只得派陆逊前往平叛。陆逊兵力虽少,但却乘夜色发动奇袭,大破费栈,并以招抚策略,“得精卒数万人”,结果“宿恶荡除,所过肃清”。在孙权与曹操赤壁决战之前,陆逊扫除了东吴的后方危机,使孙权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对付曹操。
孙权杀关羽、夺荆州是三国时期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战役之一。以往论者皆把这次战役的胜利归功于吕蒙,其实,陆逊在这次战役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与吕蒙配合默契,共同上演了三国战争史上一幕有声有色的活剧。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兵攻襄樊,然他对吕蒙心存忌惮,故离开荆州时留下重兵镇守江陵、公安,以防吕蒙偷袭。吕蒙见“关羽讨樊而多留备兵”,一时难以下手,故上书孙权曰:“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取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三国志》卷五十四《吕蒙传》。孙权遂将吕蒙召还建业。吕蒙称疾休养是他与孙权密商之策,不仅关羽不知其中之诈,甚至连东吴诸将也被蒙蔽。唯有陆逊洞悉其中的奥妙。他亲自来到建业,拜见吕蒙,对其言道:“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吕蒙仍然诈病道:“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陆逊认为吕蒙装病正可麻痹关羽,引蛇出洞。他说:“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同①。吕蒙见陆逊才干出众,用兵之道与己不谋而合,遂认为他是代理自己的最佳人选。
原来,吕蒙离任后,择选何人代理其职来对付关羽,孙权一直犹豫未决。“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孙权于是拜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蒙领上流大军。吕蒙离任后,关羽仍迟迟不肯调江陵守军增援前线,吴军无机可乘。陆逊再施妙策,他写信给关羽,恭维备至。信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同上。
关羽览信后,洋洋自得,再也不把陆逊放在眼里。遂将留守后方之军尽数调至襄樊。因此,江陵就成了一座空城。陆逊见偷袭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即上报孙权,“陈其可禽之要”。孙权亲统大军征讨关羽,他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同上……初战告捷后,吕蒙与陆逊又作了分工。吕蒙在江陵张网以待,并采用攻心战,准备全歼羽军。而陆逊则乘胜扩大战果,他率兵进攻宜都,刘备所置的宜都太守樊友远非陆逊对手,弃城而走。接着陆逊又攻克枝江、夷道、秭归等长江上游之重要城镇,并以重兵扼守峡口,这就切断了荆州同益州的交通联系。关羽之所以最后被吕蒙擒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从江陵至峡口、秭归等通往蜀地的道路全被陆逊封堵。这对当时战局发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切断了关羽西逃入蜀的必经之路,使关羽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另一方面,刘备若冀图从蜀中派出援军营救关羽,就必须顾忌在夷陵戍守的吴军,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就无法东进。吕蒙料定关羽兵败麦城后必从临沮方向突围,乃因羽仅此一条通往蜀地之路,故蒙预伏吴军,生擒关羽。由此可见,陆逊在攻取荆州的战役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说,陆逊在孙吴夺取荆州战役中还是配角的话,那么,稍后的夷陵之战,陆逊则成为吴国三军的统帅。此战的胜利奠定了陆逊的历史地位,使这位不为时人所重视的儒将成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
夷陵之战,陆逊能大获全胜绝非偶然,也绝不容易,这与陆逊的智勇兼备、审时度势、奇谋迭出、指挥得宜是分不开的。夷陵之战胜败原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军事史和战争史中,均有具体深入的分析。这里无意重复,只是重点讨论吴军统帅陆逊在这次大战中的作用。
首先看陆逊的战前准备。孙吴攻占荆州后,针对“荆州士人新还,仕进或未得所”,有可能出现奔蜀投魏的情况。陆逊上书道:“昔汉高受命,招延英异,光武中兴,群俊毕至,苟可以熙隆道教者,未必远近,今荆州始定,人物未达,乞普加覆载抽拔之恩,令并获自进,然后四海延颈,思归大化。”《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孙权认为陆逊的提醒非常及时,于是“敬纳其言”。结果荆州大批士人被起用,这对网罗人才、迅速稳定孙吴在荆州的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陆逊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后,第一个举动就是招抚当地蛮夷,结果是“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于逊。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紧接着他兴兵讨伐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统率的夷兵,“布、凯脱走,蜀以为将。逊令人诱之,布帅众还降。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同上……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