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穷乏;有福的人是穷人……呃——呃——”
“精神上——”
“在精神上;有福的人是精神上的贫乏者,因为他们——他们——”
“他们的——”
“因为他们的。有福的人是精神上的贫乏者,因为他们的是天国。有福的人是那些哀恸的人,因为他们——他们——”
“将——”
“因为他们……呃——”
“将——”
“因为他们将——,下面我记不得了!”
“将要——”
“欧!将要!因为他们将要——因为他们将要——呃——呃——将要哀恸——呃——呃——被保佑的是那些将要——那些将要——呃——那些将要哀恸的人,因为他们将要——呃——将要什么?玛丽,为什么不提示我?——你干吗要这样小气?”
“哦,汤姆,你这个可怜的小笨蛋。我可不是在拿你开玩笑。我不愿逗你。你必须再去重新背。汤姆,你可别灰心丧气,你会背来的——如果你背熟了,我会给你些好玩的东西。
哎,对了,这才是个好孩子。“
“好吧!给我什么,玛丽?告诉我是什么好玩的东西。”
“这你用不着问,汤姆,我说好玩,就是好玩的东西。”
“你可得讲话算话呀,玛丽。那好吧,我就再去好好地背一背。”
后来他真的“好好地背”了——在好奇心和获得奖品的希望的双重诱惑下,他精神十足地学了一阵,结果居然获得了辉煌的胜利。玛丽给了他一把价值1角2分半的崭新的“巴露牌”小刀。他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说真的,这把刀切不了任何东西,但它是“千真万确”
的“巴露牌”,这可是意味着一种极大的荣耀——虽然西部的孩子们居然认为这种刀器也有可能被冒牌,会损伤它的名誉,这个谜令人印象深刻,也许永远都是如此。汤姆拿这把刀在碗橱上乱刻了一阵,正准备在衣柜上动手的时候,却被唤去换衣服,准备上主日学校。
玛丽递给他一脸盆水和一块肥皂。于是,他走到门外,把脸盆放在那儿的一个小凳子上。然后他把肥皂蘸了点水,又把它放下;他卷起袖子,轻轻地把水泼在地上,转身走进厨房,用门后面的一条毛巾使劲地擦着脸。可是,玛丽拿开毛巾,说道:
“嘿,你不害臊吗?汤姆!你可千万别这么没治了。水不会伤着你的。”
汤姆有点不自在。脸盆重新又盛满了水,这一回,他下定决心俯身在脸盆边站了一会,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开始洗脸。不久,他走进厨房,闭着眼睛伸手去摸那条毛巾,脸上的肥皂水直往下淌,算是他老老实实洗过脸的证明。可是,当他拿开毛巾,露出脸时,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因为洗干净的地方只局限于两腮帮子和下巴上面,看上去像个假面具似的。
在下巴以下和腮帮子两旁,还有很大一片没有沾过水,黑乎乎的,从脖子一直往下,往后伸展。玛丽又拉过他来帮他收拾。她把他梳洗打扮完毕之后,他看起来才像个男人,像个兄弟,脸再也不是白一块黑一块了,那湿透了的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短短的卷发还弄成了挺好看的对称样式。(他曾费了很大的劲,偷偷地把满头的鬈发按着,紧紧地贴在头上。因为他认定鬈发总有些女人气,他为自己天生的鬈发十分懊恼。)后来,玛丽把他的一套衣服拿出来,这套衣服已穿了两年,只有星期天才穿——干脆就叫“那套衣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的穿戴方面的全部衣物共有多少。他自己穿戴之后,那姑娘又帮他“整理”了一番。
她把他那件整洁的上装的衣扣统统扣上,一直扣到下巴底下,又把他那个宽大的衬衣领子往下一翻,搭在两边的肩上,再给他刷得干干净净,戴上他那顶有点点的草帽。这一下子他显得极漂亮,也极不舒服,他看上去一点也不舒服。因为穿上衣服还要保持整洁,对他是种拘束,所以他心里很烦躁。他希望玛丽别让他穿鞋子,可这希望落了空。她按照当时的习惯,先给鞋子抹了一层蜡油,然后拿了出来。他发火了,埋怨别人老是让他干他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可是,玛丽却劝他道:
“汤姆,——这才是个好孩子哪。”
于是,汤姆一边大喊大叫,一边穿上了那双鞋。玛丽也很快地作好了准备,三个孩子就一块动身去主日学校——那地方是汤姆最深恶痛绝的;但是,希德和玛丽却非常喜欢那里。
主日学校的上课时间是从9点到10点半;之后,就是做礼拜。他们三个中间有两个总是自觉自愿地留在那儿听牧师布道,而另外一个因为更重要原因也是每次都留下来。教堂里的座位靠背很高,没有垫子,一共可坐三百人。教堂是一座简陋的、规模不大的建筑。屋顶上安了一个松木板做的盒子似的装置当做尖塔。在门口,汤姆故意放慢一步,跟一个穿着星期天服装的同伴打了招呼:
“喂,贝利,你有黄色票吗?”
“有啊。”
“你要什么东西才换呢?”
“你准备用什么换?”
“一块糖和一个钓鱼钩。”
“东西呢?”
汤姆就拿出来给他看了。贝利对这两样东西很满意,于是,双方的财物易了主。接着,汤姆用两个白石头子换了三张红票,又用其它一些小玩意换了两张蓝票。当其他的孩子走过来时,汤姆又拦住他们,继续收买各色各样的票。这样换了有十几分钟,汤姆才和一群穿着整齐、吵吵嚷嚷的男孩和女孩一起走进教堂。汤姆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和一个离他最近的男孩争吵起来。他们的老师是位面色严肃、上了年纪的人,他叫他俩别闹,然后就转过身去了。汤姆又揪了另一条板凳上一个男孩的头发,那男孩转过头时,他却在全神贯注地在看书。接着为了要听另一个男孩子叫一声“哎唷!”他又用一枚别针扎了他一下,结果被老师臭骂了一顿。汤姆所在的这个班全是一个模式——吵吵闹闹,东捣西戳,一刻不停。他们一起背诵经文时,没有一个能完整记住的,都必须不断地给予提示才行。然而,他们还是勉强过了关,个个都得了奖——蓝色的小纸票,每张票上都印有一段《圣经》上的话。要背两段《圣经》经文才能得这么样一张蓝色纸票。十张蓝色票等于一张红色票,也可以互换。十张红色票又可以换一张黄色票。如果得了十张黄色票,校长就奖励给这个学生一本简装的《圣经》(在当初日子好过的那个时候,值4角钱)。我亲爱的读者们当中,有多少人肯这么用功,费劲去背上两千段《圣经》经文来换取一本多莱版的《圣经》呢?然而玛丽却用这种方法得了两本《圣经》——那可是两年之久的耐心学习的代价——还有一个德国血统的男孩得了四五本。他曾一下子背诵了三千段《圣经》。可是由于他脑力的过度劳累,自此以后差不多成了一个白痴——这是主日学校的重大不幸,因为每逢盛大的场面,在许多来宾面前(据汤姆的讲法),校长总是叫这个男孩出来“露一手”。只有那些年龄大的学生才坚持努力用功,想法得票,为的是获取一本《圣经》。所以,每次颁发这种奖品都是件稀罕而轰动的大事。
得奖的同学在当时显得那样的伟大,那样的光荣,以致每个在场的学生心里都产生新的野心,这种野心往往要持续一两个星期之久。汤姆内心可能从来没有真正渴望过获得这种奖品,不过,毫无疑问,许多天以来他的全部身心都在渴望得到随着这种奖励而来的光彩和荣誉。
等到一定的时候,校长在布道台前面站了起来,他手里拿着一本合上的圣诗,食指夹在书页中间,叫大家静下来,听他讲道。主日学校的校长开始他那简短的开场白时,手中总少不了要拿着一本圣诗,就像歌手参加音乐会时站在演唱台,开始独唱的时候一样,手中也少不了要拿本乐谱——虽然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无论圣诗也好,乐谱也好,台上受罪的那个人从来都不会用得上这些的。这位校长是个35岁的瘦子,蓄着沙滩色的山羊胡和沙滩色的短头发;他穿着一副硬挺挺的衣服领子,领边几乎顶到他耳边,两个尖尖的领角顺着脖子弯过来,齐到他的嘴角——就像一堵围墙似的,逼着他只能往前方看,每当他要看旁边的时候,就不得不把整个身子都转过来;他的下巴托在一条宽大的领结上面,那个领结就像一张支票那样又宽又长,周围还带有花边。他的靴子头尖尖的,向上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