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追埃尔斯蒂尔去了。我从一面大镜子里看见了自己。除了没有得到被介绍的机会这大
灾大难之外,我又发现自己的领带完全歪了,长头发也从帽子里露了出来、显得很难看。但
是,不管怎么说,就是这样,她们也遇到了我和埃尔斯蒂尔在一起,不会将我忘记。这已经
运气不错。那天,照我外祖母出的主意,我穿了那件漂亮的背心,又拿着我最漂亮的手杖,
我差点换上另一件难看的背心。这又是好运气一桩。我们期望的重大事件从来不会正如我们
所预料的那样发生,因为缺少我们以为可以指望的那些有利条件;而我们并不希望的其它重
大事件却接踵而至,相辅相成。我们是那样担心最坏的事,最后我们竟会认为,就总体而
言,偶然对我们还算是帮忙。
“若是结识了她们,我该多高兴!”我走到埃尔斯蒂尔跟前,对他说。
“那您为什么躲在十里开外呢?”
这就是他说的话。他之所以这样说,并非因为这表达的是他的思想。如果满足我的愿望
便是他的愿望,叫我一声,岂不易如反掌?他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听别人说过
这一类的话,让人揪住了错的凡夫俗子是常常这么说的。他之所以这样说,还因为即使是伟
人,在某些事情上,与凡夫俗子也是一样的,他们也从与那些人相同的俗套里寻找日常的遁
词,就像总到同一家面包铺子里去买每日的面包一样。要么,这样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从
反面去理解,既然这些字眼的意义与真实情况相反,这种话便是某种反应所产生的必然结
果、反面的图象。
“她们挺急的。”
我心想,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某个人对她们不大热情,她们阻止他去叫这个人。如果
不是这样,他决不会不叫我。就这些女孩,我向他提过那么多问题,他明明看出我对她们有
兴趣嘛!
“我刚才正与你谈卡尔克迪伊,”我就要在他家门口与他分手时,他对我说道,“我曾
经画了一张草图,上面可以清楚看到海滩的轮廓。那张油画不算太糟糕,但已不可相提并
论。如果你允许,为纪念咱们的友情,我把那张草图送给你,”他接着加了一句,“拒绝给
予你向往之物的人,给你点别的东西。”
“如果你有的话,我倒很希望有塞克里本特小姐小幅肖象的照片。可是这个名字是怎么
回事呢?”
“这是那个模特儿在一部莫名其妙的轻歌剧中扮演的角色的名字。”
“先生,我一点也不认识她,这你是知道的,可你的样子似乎事实上与此相反。”
埃尔斯蒂尔沉默不语。
“那总不是婚前的斯万太太吧!”我说,突然不幸而言中。这种情况是相当少见的,但
却足以给预感理论提供某些根据,如果有意将可以把这种理论归之无效的种种错误忘记的话。
那确是奥黛特·德·克雷西的一幅肖象。她不愿保留这幅画象,原因很多。有的原因十
分明显,也还有一些别的原因。画象时间较早,此后,奥黛特训练了自己的线条,将自己的
面庞和身段化成了如今的这个造物。年复一年,她的理发师,她的裁缝,她自己,在她坐卧
的姿势,怎么谈话,怎么微笑,手怎么放,眼神怎么传递,怎么思考上,都得遵从这个造物
的大致轮廓。非得是一个餍足了的情郎堕落下去,才会像斯万那样,在他那令人心醉神迷的
妻子nevarietru①的奥黛特不可胜数的照片中,唯独喜爱自己卧房中那张小照。那张照片
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相当丑陋而瘦削的少妇,戴一顶饰有三色堇花的草帽,头发蓬松,形
销骨立。
①拉丁文:永不改变。
话又说回来,即使这幅画像并非像斯万心爱的小照那样,是在奥黛特的线条系统化,成
为一个威严而又令人着迷的新式人物之前画就,而是在那之后画成,只要有埃尔斯蒂尔的眼
光,也就足以将这个类型拆散。极高的温度可以将原子结构打散,根据另一种类型将这些原
子按照完全相反的序列组合起来。艺术天才也能这样动作。这个女人强加于自己各部分线条
的那种矫饰的和谐,每日出门之前,她要在穿衣镜中严加审视,一定要它坚持下去。改变帽
子的倾斜度,头发的光滑度,目光的活泼度,以保证这种和谐持续下去。这种和谐,大画家
的目光在一秒钟之内就能将它摧毁,而以女子线条的另一种组合取而代之,以使自己心中的
某种女性理想美、绘画理想美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样,也常有这样的情况,从某一年龄起,
一位伟大研究家的目光到处能找到构成某种关系的必要成份,他只对这种关系有兴趣。就像
那些工人和赌徒,他们不会犯难,手上来什么就是什么,对随便什么东西,他们都可以说:
行,这就行。卢森堡亲王夫人的一位表妹,是最高傲的一位美人。她从前爱上了一种艺术,
这种艺术在那个时代还是新东西。她请一位最伟大的自然主义画家为她画像。艺术家的目光
顿时找到了他到处寻找的东西。在画布上,出现的不是贵妇人,而是一个跑腿的女店员,身
后是成斜坡而下的紫色宽阔背景,使人想到比加尔广场①。一位伟大艺术家所作的女子肖
象,不仅根本不去考虑如何满足这位女子的某些要求——例如有的女人已开始苍老,却要穿
上小女孩的服装要人家给她拍照,这小女孩的服装叫她显示出仍然少女般的体型,显得似乎
是自己女儿的姐姐甚或是自己女儿的女儿,而她的女儿站在她身旁,倒按照这种场合的需要
而“打扮得十分难看”——反而将她极力掩饰的短处突出表现出来,例如发烧一般的脸色,
甚至是发青发紫的脸色。正因为这些短处“极有个性”,就更对画家有吸引力。即使不走到
上面那一步,有这些也就足够了,足以使趣味不高的观众幻想破灭,并粉碎他的理想。那个
女子那样自豪地支持着这种理想的骨架,也正是这种理想以其唯一的、不可制服的形式将她
置于人类之外,人类之上。而现在,这个女人遭了贬,离开了她稳坐金銮不可侵犯的原型,
就只不过是个平平常常的女人而已,对她的出类拔萃,我们已失去任何信心。对这种典型,
一般来说;我们是那样下苦功夫,不仅表现出奥黛特式的美貌,而且表现出其个性、特点,
以至站在这幅剥去了奥黛特式美貌、个性、特点的画象前,我们不仅要大叫一声:“比她丑
多了!”而且要大叫:“一点也不象!”我们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她。我们没有认出她来。
这个人,我们确实感到在什么地方曾经见过。但是这个人,又不是奥黛特。这个人的面庞,
体态,神情,我们都非常熟悉。这一切使我们忆起的,不是奥黛特这个女子,她从来不采取
这种姿势,她惯常的姿态绝不会勾画出这样莫名其妙而又具有挑逗性的阿拉伯图案。使我们
忆起的,倒是别的女子,所有埃尔斯蒂尔画过的女子。虽然这些女子彼此很不相同,但埃尔
斯蒂尔总是喜欢叫她们摆出正面姿势,足弓弯弯,露出裙外,宽大的圆草帽提在手中,草帽
遮住膝部高度,与正面望上去的另一圆形——面孔成对称呼应。总而言之,一幅天才的肖象
画不仅肢解了一位女子的原型——其卖弄风骚及其利己主义的美的概念所决定的类型,在画
象上,标志时间的不仅是女子怎样着装,还有艺术家怎样作画。这种作画方法,也就是埃尔
斯蒂尔最早的作画方法,那便是提炼出对奥黛特压力最大的出身问题,因为这幅画不仅像奥
黛特那时期的照片一样,把她表现为著名风流女郎中的一位后来人,而且这幅画像成了马奈
或惠斯勒绘的许多肖象画的同时代作品。马奈或惠斯勒这些作品所依据的模特儿已经消逝得
无影无踪,已经属于为人遗忘之物或历史的陈迹了。
①比加尔广场在巴黎蒙马特区,是妓女群集的地方。
我一面送埃尔斯蒂尔回家,一边在他身旁默默咀嚼着这些想法。刚刚对其模特儿身份的
发现,将我引至这些思考之中。这第一个发现又导致第二个发现,那就是对艺术家其人的发
现,这更加使我心慌意乱。他为奥黛特·德·克雷西画过肖像。这位奇才,这位智者,这位
孤独者,这位谈吐惊人并在任何事情上都出手不凡的哲人,是否有可能就是从前维尔迪兰家
收留的那个可笑而又恶习不改的画家呢?我问他是否认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