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然后别的人跟着上前,然后大队人马蜂拥而来。有些人把这种事看作有趣的玩艺儿,
好似小狗喜欢在漂亮地方放弃:那都是些外行的新闻记者,好比游击队,因为一无所知,
只把胜利的人捧一阵,把失败的骂一顿,教人忘掉克利斯朵夫。另外一批却搬出他们的
原则来作猛烈的攻击。只要一经他们的手,世界上就可以变得寸草不留:那是真正的批
评界,制人死命的批评界。
幸而克利斯朵夫是不看报的。几个忠实的朋友特意把诬蔑最厉害的几份报寄给他。
可是他让它们堆在桌上,不想拆阅。最后有一起四周用红笔勾出的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来说他所作的歌象一头野兽的咆哮,他的交响曲是疯人院里的出品,他的艺术是歇斯
底里的,他的抽风似的和声只是遮掩他心灵的枯索与思想的空虚。那位很知名的批评家
在结论里说:
“克拉夫脱先生从前以记者的身分写过些东西,表现特殊的文笔与特殊的口味,在
音乐界中成为笑谈。当时大家好意劝他还是作他的曲子为妙。他的近作证明那些劝告虽
然用心甚好,可并不高明。克拉夫脱先生只配写写那种文章。”
看了这一篇,克利斯朵夫整个上午不能工作;他又去找别的骂他的报纸,预备把失
意的滋味饱尝一下。可是鲁意莎为了收拾屋子,老喜欢把所有散在外面的东西丢掉,那
些报纸早给她烧了。他先是生气,随后倒也安慰了,把那份留下来的报递给母亲,说这
一份也早该一起扔在火里的。
可是还有使他更难受的侮辱呢。他寄给法兰克福一个有名的音乐会的一阕四重奏,
被一致的否决了,而且并不说明①理由。科隆乐队有意接受的一阕序曲,在他空等了几
个月之后也给退回来,说没法演奏。但最难堪的打击是出于当地的某音乐团体。指挥于
弗拉脱是个很不差的音乐家,但和多数的指挥一样,一点没有好奇心;他有那种当指挥
的特有的惰性:凡是已经知名的作品,他可以无穷尽的重复搬弄,而一切真正新颖的艺
术品却被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他永不厌倦的组织着贝多芬,莫扎特,或是舒
曼的纪念音乐会:在这些作品里头,他只要让那些熟悉的节奏把自己带着跑就是了。反
之,现代的音乐就教他受不住。但他不敢明白承认,还自命为能够赏识有天才的青年;
实际是这样的:假如人家给他一件仿古的作品,——仿一件五十年前算是新的作品,—
—他的确极表欢迎,甚至会竭力教大众接受。因为这种东西既不妨害他演奏的方式,也
不会扰乱大众感受作品的方式。可是一切足以危害这美妙的方式而要他费力的作品,他
都深恶痛绝。只要开辟新路的作家一天没有成名,他鄙薄的心就一天不会消失。假使这
作家有成功的希望,他的鄙薄就一变而为憎恨,——直到作家完全成功的那一天为止。
①凡作家投寄新作于音乐团体请起演奏时,当先由乐队董事会投起表决。
克利斯朵夫当然谈不到有成功的希望,那才差得远呢。所以他间接知道于弗拉脱先
生很愿意演奏他的作品,不禁大为诧异。这位指挥是勃拉姆斯的好朋友,也是被克利斯
朵夫在杂志上痛诋过的别的几个音乐家的朋友,因此克利斯朵夫更觉得他的表示出乎意
外。但他自己是好人,以为他的敌人也象他一样的宽宏大度。他猜想他们是看到他受到
攻击,特意要表示他们决不作小心眼儿的报复:想到这点,他竟为之感动了。他送了一
阕交响诗给于弗拉脱,附了一封情辞恳切的信。对方教乐队秘书复了信,措辞冷淡,可
是很有礼貌,声明他的曲子已经收到,但照会章规定,作品在公开演奏之前必须提交乐
队先行试奏。章程总是章程:克利斯朵夫当然没有话说。而且这纯粹是种手续,免得一
般讨厌的鉴赏家多所议论。
两三个星期以后,克利斯朵夫接到通知,说他的作品快要试奏了。照规矩,这种试
奏是不公开的,连作家本人也不能旁听。事实上所有的乐队都容许作家到场,他只是不
公然露面罢了。每个人都知道他在这儿,而每个人都装做不知道。到了那天,一个朋友
来把克利斯朵夫带进会场,拣着一个包厢坐下。他很奇怪的发觉,这个不公开的预奏会
居然差不多会客满,至少在楼下:大批的时髦朋友,有闲阶级,批评家,都在那里咭咭
呱呱,非常兴奋。乐队照例是装做不知道有这些人的。
开场是勃拉姆斯采用歌德《冬游哈尔茨山》里的一段所作的狂想曲,有女低音独唱
和男声合唱,由乐队伴奏的。克利斯朵夫早就讨厌这件作品的浮夸的感伤情调,以为这
或许是勃拉姆斯党一种挺客气的报复,因为他从前很不恭敬的批起过这个曲子,特意强
其他听一遍。他想到这点不由得笑了,而听到以后又紧接着被他攻击过的两个别的作家
的东西,他认为更有意思了:可见他猜得不错,他们的用意不是很显明了吗?他一边装
着鬼脸,一边想这究竟是挺公平的斗争:他虽不欣赏那音乐,可很能欣赏这种玩笑。群
众对着勃拉姆斯和同一派的作品热烈鼓掌的时候,克利斯朵夫也俏皮的附和几下。
终于轮到克利斯朵夫的交响曲了。乐队和听众之间都有人向他的包厢瞟几眼,证明
大家知道他在场。他尽量的躲起来。他等着,心跳得很厉害。音乐象河水般悄悄的集中
在一处,但等指挥的棍子一动就马上决破堤岸:在这种情形之下,每个作曲家都会觉得
惴惴不安。他自己还从来没听到这个作品演奏的效果。他所幻想的生灵究竟是什么面目
呢?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觉得它们在他心中轰轰的响;他靠在音响的深渊之上浑身
哆嗦,急于要知道出来的是什么。
出来的却是一种无名的东西,一岂不成形的混沌。明明是支撑高堂大厦的结实的梁
柱,出来的可是没有一组站得住的和弦,它们相继瓦解,好似一座只有断垣残壁的建筑
物,除了灰土瓦砾之外,一无所有。克利斯朵夫竟不敢相信奏的是他的作品。他找不到
他思想的线条和节奏,根本认不出自己的思想了:只觉得它嘟嘟囔囔,摇摇晃晃,好比
一个扶墙摸壁的醉鬼;他羞死了,仿佛自己就在当众表现这副醉鬼的模样。他明知他写
的不是这种东西,可是没用:一个荒唐的代言人把你的话改头换面的变了样,你自己也
会当场糊涂起来,弄不清你对这种荒谬的情形应不应当负责。至于群众,他们可不理会
这些:他们相信表现的人,歌唱的人,相信他们听惯的乐队,正如相信他们读惯的报纸
一样:他们是决不会错的;要是他们说了荒唐的话,一定是作者荒唐。这一回群众尤岂
不会起疑,因为他们原来就要相信作者可笑。克利斯朵夫还以为指挥也觉察到这种混乱
的情形,会教乐队停下来重新开始的。各种乐器都失去了联络。圆号插进来的时候,落
后了一拍子,又继续吹了好几分钟,才若无其事的停下来倒去口水。有几段双簧管的部
分竟消灭得无影无踪。哪怕是最精细的耳朵也没法找到乐思的线索,甚至不能想象它有
什么线索可言。变化很多的配器法,幽默的穿插,都给恶俗的演奏变得可笑了。作品显
得荒谬绝伦,简直是一个白痴,是一个完全不懂音乐的人开的玩笑。克利斯朵夫扯着自
己的头发,竟想跑出去阻断乐队的演奏;可是陪着他的朋友把他挡住了,说指挥先生自
会辨别出演奏的错误而全部纠正的,——何况克利斯朵夫根本不该出头露面,他的指摘
只有把事情弄得更糟。他把克利斯朵夫硬留在包厢里。克利斯朵夫听他摆布,只是把拳
头敲着自己的脑门;而每次听到一段太不象话的表演,就又愤怒又痛苦的咕噜几声:
“孽障!孽障!〃他一边呻吟,一边咬着手不让自己叫出来。
那时除了错误的音符,群众也开始骚扰,有了声音。先还不过是一种震颤的音浪;
不久克利斯朵夫分明听到他们在笑了。乐师给他们暗示,有几个竟老实不客气表示忍俊
不禁。群众明白了作品真的可笑时,便捧腹大笑起来,全场的人都乐死了。赶到一个节
奏很强的主题又在低音提琴上出现,而给表现得特别滑稽的时候,大家更乐不可支。只
有指挥一个人在喧闹声中不动声色的继续打着拍子。
曲子终于奏完了:——(世界上最得意的事也要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