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重生之弄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阂嗉幼⒁狻�

展宁让他一脸的严肃逗笑了,伸手揉揉他的头,“你有空担心我,倒不如多担心担心自己。再说了,只要你在王府之中站住脚,我便有了依仗不是?”

严川被揉得有些恼,“你别总把我当小孩子。”可恼过之后,却又一拍胸脯认真道:“不过你放心,你想做的事情,用不了多久,我就会有能力帮你。”

展宁让少年如小兽一般诚挚又恳切的眼神看着,嘴角的笑意似乎漫了些入心。

她正色道:“好,那我可等着你。”

四月二十八,展宁如期到工部都水司报到。

梁朝沿袭前朝官制,设了礼、吏、工、刑、兵、户六部,每部以尚书作为主官,属正二品大员,尚书之下又分设左右侍郎,协助尚书管理部内事务,为正三品官。

其中工部之下,设了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都水司四司,负责掌管各项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的施行。

展宁所在的都水司,正是天下水利管辖之所。司内共有正五品郎中一人,从五品员外郎两人,正六品主事四人,之下还有司务、笔帖式等数名。

都水司的郎中姓曹名典,约莫四十岁,生得肥头大耳,来历却不一般,乃是当今三皇子生母淑妃的堂兄。这人腹中没有多少能耐,姿容又欠佳,即便倚着淑妃,也只做了个五品郎中。

偏偏他有点自以为是,总觉得以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坐着这个五品郎中的位置屈了才,总想再往上升一升。

展宁如今不过十六岁,却顶着三元连中的殊荣,直接被任命为正六品主事。曹典见了她,再对比对比自己,心里莫名就有点不平衡。加诸靖宁侯府这些年越来越走下坡落,淑妃却圣眷正浓,三皇子也颇得圣心,曹典心里并没有把靖宁侯府当回事,于是他面上不表露,暗地里却准备拿小鞋给展宁穿上一穿。

展宁到职的第一日,曹典没给她委派具体差事,只让人领着展宁去了存放都水司历年案卷资料的书室,道是展宁初来乍到,不熟悉情况,不用忙着插手具体事务,先把这历年的资料理一理,熟悉了情况再说。

这都水司掌天下水利,存放着梁朝近十年来各省水利相关的重要资料,一眼望过去,密密麻麻几乎近万卷。别说理一理,就是点一点,也得花上大半个月。

曹典这般安排,无疑是要给展宁一个下马威。

都水司内其余人见了,心善些的暗暗替展宁不平,阴暗些的幸灾乐祸,还有的隔岸观火,冷眼看展宁如何应对。

原本,以曹典的打算,展宁年纪轻轻便三元连中,难免得意轻狂,自己这般安排,展宁必定不服。到时候只要展宁来找自己表示不满,自己便寻机治对方一个以下犯上不服管教之罪。

谁知展宁根本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态度从容地谢了曹典的安排,便真的着手整理起那些资料来。且一连数日如常,没有半分不满。

曹典挖好了坑等展宁来跳,不料对方跟泥性人没有火气似的,根本不动气。反倒是曹典等了几日,等得心烦气躁,特地往书室去了一趟,变着法挑了一通展宁的刺,只想激怒对方。

但任凭他如何挑错,展宁全都笑了接受,末了还恭恭敬敬地与他鞠了一躬,倒是感谢上司的提点,噎得曹典一口气哽在心口,脸都差点憋紫。

最后他想了半晌,出言怪是展宁效率太低,来了这么些时日,连整理历年资料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要展宁加快进度,将所有资料按年份、地域、类别重新整理好,他十日后来查。

到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典这是变着法要拿展宁开刀,有个主事心好些,又因展宁平日与人相处和洽,便在暗地里提点她,要她去给曹典服个软,让曹典找了茬骂上一通,或许对方气也就平了。毕竟这近万卷资料,十天时间,一个人怎么整理得过来?

展宁谢了对方的好意,并没有去找曹典,而是真按照曹典的吩咐,将那些资料重新整理归档。

而她每日离署的时间,便比旁人晚了近两个时辰。

这第八日上头,展宁正在书室里奋笔疾书,突然有人站到了她的面前。

接着,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拿起了她所写的东西。

她抬头一看,却是严恪站在跟前。

书室内光线并不是特别好,但从她的角度望过去,那人的眉目轮廓仍旧分明得如笔画就,特别是那一双眼,如无波古井一般,深邃得望不见底。

“我听说,曹郎中吩咐你十日内将都水司内历年案卷重新归档,你日日留到宵禁之前才离署。可你现在写这东西,跟他的要的,完全是两回事。”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严恪的试探

展宁写的;和曹典要的;的确是两回事。

曹典有意要整治她,她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傻乎乎往曹典挖好的坑里跳。

不过她不和曹典起冲突;并不意味着她会对曹典的吩咐照单全收。

这几屋子的资料,她真要重新归门别类起来,只怕半年的时间都会花在上面。她与严豫的赌约不过三年之期;曹典等得起;她还耗不起!

所以这些日子;她虽在整理资料,且日日留到宵禁之前才走;但她重点查整的,是近十年来江南三省的水利资料。

此刻严恪手里拿着的,便是她据此写的一纸治水策。

江南三省,渔米水乡,得渭河穿境而过,境内又有不少大小湖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乃梁朝最富庶之地。

每年梁朝赋税,近四成出自江南三省。江南三省也因此被称作天下小粮仓。

可江南三省因水而兴,也常因水得祸。渭河年年小涨,虽然麻烦,但不碍事,让人真正头疼的,是每隔十多或者二十年,渭河便会有一次暴涨,其时洪水肆虐,闹得沿岸各地民不聊生。

景帝虽是个疑心病重的君主,但早年勤政,绝非昏君,对江南水害也曾花大心思整治。可过往治水,重防甚于治,无非是设水报预警、加固堤坝这样的手段,收效甚微。

展宁这篇治水策却别开生面,另树一帜,其中所言,与过往治水手段全然不同。她主张一个治字,提出以疏代堵的办法,深扩渭河河道,疏浚渭河与江南三省境内其余支流交汇口,另广设水库,丰水期引渭河水入水库,缓解渭河干流水势,枯水期引水库之水灌溉田地,竟是变害为利、一举两得之策。

严恪本来只是随手一翻,但多看两年,他的脸色却渐渐变了。他也不管书室凌乱,就在展宁对面直接坐了下来,认真翻看起来。

待将一篇治水策看完,他抬起头看向展宁,平素如古井一般幽深的眼瞳中现出惊诧,脸色也变得严肃异常。

“如果我没记错,你今年应当只有十六岁?”

展宁自然知道,严恪问这话的意思。

因为以一个才十六岁,初入朝堂之人的阅历,是写不出来这样一篇治水策论的。

别说是她,便是在水利方面独有专研的兄长展臻,也不见得能有这般见解。

她能写出这篇治水策,是托了上一世的福。

上一世严豫在江南治水案上受益,隐隐有压过三皇子之势。三皇子不肯服气,也在这件事情上与严豫争起了高低。

他暗地里网罗水利方面的高人,并府中幕僚,前往江南三省访查地利水情,足足五个月,才拟出这治水的法子。

展宁当时在翰林院,因职务之便,见过三皇子上书的折子。那封折子上写得,比展宁这篇治水策详细多了,展宁只是提了这治水的新思路,但三皇子那封折子,却详细到了具体治水的章程和要点,洋洋洒洒四十余条。若不是展宁对水利一事本就有心,又兼近乎过目不忘的本事,还根本记不住。

展宁明知道严恪的震惊与怀疑,偏偏故作不知,“世子为何有此一问?”

严恪倒也直接,“以十六岁的年纪,能写出这样一篇治水策,实在过于惊人。你可曾到过江南三省?”

展宁微微笑道,“两年前去过,渭河沿岸八州,一一访过。世子这么说,是在怀疑我?”

严恪没说话,但不说话的态度,却是默认。

展宁又笑了笑,“我却不曾料到,世子竟是以年龄论断事情的人。可世子不也是十六岁入朝?当初必定也有人因年龄质疑过世子的能耐,我想到如今,这些人应该不再质疑了吧?”

展宁这话既是相激,却也肯定了严恪的能力手段。严恪闻言深深看了展宁一眼,只见展宁抬头笑对他的目光,笑容里几分倨傲几分挑衅,倒是坦然得很。

严恪的眉头难得地皱了一皱,他是逆光而坐,暗影之中,他面上的神色有些模糊,那张俊美的脸上少了严正之色,莫名多了股风流魅惑。

两人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