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就是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师对学生的一番鼓励竟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使我终身受益。今天回想起来,实在让我觉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为之?
  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同一个人身上竟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效应。它像两面镜子,从不同的方向折射出情理,给人以启迪;它又象两份宝贵的财产,今天发掘出来,更有其超常的价值。我把两件事解剖开来,辐射开来,引申开来,从不同的方面作具体的分析和理解,得到了许多教育学、心理学中可能有也可能无的东西。它告诉我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做一个怎样的班主任;告诉我什么是老师的责任,怎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它教我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天清早,那几个尚未报名的学生终于进了教室。
  现在全班只剩下杨晟辉了。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心里很矛盾。说实在的,听大家众口一词的规劝,我真有点希望他不来。可是,下午他还是来了。
  那天下午,我上班很早,办公室仅我一人在备课。离上课铃响还有半小时,突然听到办公楼的走廊上有脚步声。我侧着头从玻璃窗向外望,只见一个女人后面跟着一个大男孩,向初一办公室走来。我估计跟在后面的男孩可能就是杨晟辉,前面的女人可能是他的妈妈。母子俩径直来到办公室,一进门那个女人就笑着问我:“请问,你是金老师吗?”她一问就问对了。这并不奇怪,她带儿子来报名之前,肯定会对他独生子未来的班主任作一番了解。
  我也明知故问:“你是带儿子来报名吧?请坐。”
  母亲对儿子说:“快叫金老师。”
  儿子低着头,小声地叫了一声“金老师……。”
  他就是杨晟辉。我打量着这位非同一般的少年:只见他天庭开阔,面目清秀,四肢匀称,身材修长;十四五的年龄,一米七左右的个头,活脱脱一个讨人喜欢的男子汉形象。只是见他目光闪烁,举止拘束,甚至感觉有点乖戾。我的第一印象是,该生客观条件不错,只是后天营养不良。把这样一个学生拒之校门之外我于心不忍!
  此时,我早已把他的过去丢于脑后,支配我作出最后决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问他:“是谁叫你来的?”
  晟辉仍是低着头,小声地说了五个字:“我自己来的。”
  “好,就凭这句话,我收了你这个学生!”我再没多说,便拿出报名表,收了报名费,让他在报名表上填写了自己的姓名—杨晟辉便成了我的正式学生。至此,班上的报名工作算是全部结束了。
  最初一段时间,班上的那个混乱,据科任老师说,简直无法正常上课。然而老师听到的嘈杂声,看到的热闹象,还不过是表面的。据我了解,有的调皮鬼在课桌底下从后面爬到前面,又从前面爬回后面,老师并未发现;当老师回过头板书时有的学生站立起来,手舞足蹈,做鬼脸,扮怪相,老师也未发现;自习课不少学生溜出教室到娱乐场所去滑冰、跳舞……,他们当然一无所知。如此种种,让人好不头痛。对班上的这些情况,我很揪心,也很冷静。
  我对最初的师生关系有一种不成熟的理解。我认为当老师尚不了解学生,学生也不了解老师的时候,是一种相互观察相互考验的关系。老师在观察学生的智商情趣、性格特点,考验学生的品德操行、学习态度,以利因材施教。学生也在用自己的童心观察老师的形象,考验老师的水平与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好恶。基于这种认识,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管我心里多烦,决不感情用事。宁可把闷气压在心里,也决不轻易流于表面。即使打算采取某种针对性措施,也不急于出手,一定要在之前做好铺垫,等时机成熟,让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意图,愿意真心配合老师工作,才以民主的方式出台自己的举措。
  对于师生关系,我还有一层理解。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班主任,要让学生接受我的全部工作,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接受我这个人。离开了这个基本点,我的任何设想和打算都只能是“单相思”。基于这种理解,我处处事事都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自己最好的方面。
  要让娃娃们接受一个老头,我没有别的招数,只能竭尽自己的所能投学生之所好。
  从教学而言,与其他年轻的高学历的老师相比,他们是强弓,我是弱弩,而且还是弱驽之末。如果说扬长避短,我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自己有一点“长”来补自己太多的“短”。搜索枯肠也只能想到自己年轻时曾在业余文艺队伍中混迹过多年,唱歌、跳舞、编剧、演戏,虽谈不上水准,可当年也曾在舞台上显过身手。无中找有,我就把这些看作是自己的一点“优势”。当年读剧本背台词很讲究抑扬顿挫,常咬文嚼字,练得了一点口齿功夫;排歌舞,演戏剧,很注重形体动作,强调声情并茂,也学到了一点表演技巧。今天,我把这些基本功移植到课堂上,用这第一张王牌,向学生推销自己,希望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
  从第一节课开始,当我夹着教案走进教室,当我发出第一个双音节——“上课”,我就十分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每出一言,我不但注意规范,还十分注意音量、音色、音质。举手投足,我都力求潇洒大方,用这来掩盖自己的老态,吸引学生的目光。范读课文更是我的拿手。如果是诗歌,我都争取课前背熟练就,在课堂上背诵如流;如果是小说,在范读(或片断范读)时,我除了用表演的方式朗读情景描写、人物对话,还力求进入角色,再现文中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此来张扬自己的长处,调节课堂气氛。由于自己对写作有些爱好,曾读过一些文学评论。我就把每篇课文都当作范文来分析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在练习写作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对“第一次”总是有些偏心。我十分重视第一周的班会课。为了这个“第一次”,我颇费了一些心思。这第一次班会重点要涉及班风学风问题。虽然不可能通过一次班会就指望班风学风有根本性好转,但至少要有所触动,在学生的心里播撒一些正义的种子,激发一些积极的因素。同时又要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接受老师的部份教诲,乐意与老师靠近一步,再靠近一步。因此,我必须研究方法,把握分寸。决不能把班会开成向学生说教训话,批评惩罚,杀一儆百的批判会。
  第一次班会,我采取的仍是我惯用的启发式,民主式的方式。我对学生说,我们相处已经整整一周了,我对你们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想你们对金老师也一定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我想先听一听同学们对老师的意见。希望同学们有话当面说,大胆说,说心里话。好的,不好的都可以说,说错了也没关系,金老师可以作个参考。
  一时无人发言。我静静地等着,但过了许久,全班学生仍是沉默相对。我只好点名提问。
  “李文辉同学,请你说一说,你觉得金老师怎么样?请不要害怕,有啥说啥。”
  那个被点名的学生眨巴着眼睛想了一阵说:“金老师好。”
  我问:“金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答:“上课好……”
  我又问:“还有呢?”学生说不上来。
  我笑着说:“请你坐下。说好,一定要有根据。你说不出金老师好在那里,就说明金老师还称不上好。大家说对不对?”
  对我的坦然,学生有些愕然。又沉默了一会,终于,有一个叫傅俊的女同学站起来大胆地说:“希望金老师严格管纪律。”
  这正是我希望学生说出的一句话。等她说完,我接着话题便说开了:“好,傅俊同学说得非常好!请大家讨论讨论傅俊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班这段时间的纪律情况到底怎么样?”这一问,就象一把钥匙,把同学们的话匣子给打开了,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课堂纪律乱,有的说自习纪律乱,有的说早读纪律乱等等等等。最后,我接过话茬:“无需同学们举例,这些乱,同学们都看到了,我也都看在眼里。”接下来,我历数班上乱的一些具体表现。我注意到,在我罗列这些不良现象时,有的学生在对号入座。听着我一件一件地点到为止,有的咧着舌头,有的低下头,有的红了脸……。列举之后,我接着说:“我没有找过这些同学,也没有批评这些同学,但我并不是放任这些同学。因为我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