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骨之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
    济北王世子从后阵驰至阵前,跳下马,有些不安地走到古骜面前,拜谢道:“多谢汉王从中周旋,家父与在下,定然铭记汉王今日之恩……只不过……”
    说着济北王世子抬起脸来,看了看威风凛凛的汉军铁骑,终还是开口道:“只不过家父只是答应汉王割让三城,并未说要归附汉王。”
    古骜笑道:“本王不这么说,虎贲能愿意乖乖撤军?你放心罢,本王无意令济北王归附。”
    说着古骜也翻身下马,扶起了济北王世子,叹道:“本王今日能帮你一时,却无法帮你一世,只要雍驰从南边江衢王处抽回手,立即就会挥军北上,济北可要加强备战呐。”
    “在下知道了,多谢汉王。”济北王世子再此行礼,“父王在城中已摆好了宴,还请汉王赴宴。”
    古骜微微一笑:“本王派人护送你回去,汉中事情还多,本王就不去了。多谢你父王的好意。”
    辞别了济北王世子,归途中,古骜仰目而望,只见北地一派天高云淡,万里长空。
    古骜笑了笑,继续驾马前行。
    不久,三万大军,便回到了渔阳。
    ……
    城池交割之后,古骜便立即着手布置从济北划归的三城改制的事。一时间众多简家世族都逃离三城,只见三城通往济北郡府的路上,车马辚辚,人们唉声叹气,摇头嗟息。惨淡愁云,盘旋在迁徙之途的上空。
    逃离的人中,有大骂汉军抢夺其祖地的;有骂济北王无能的;也有人心惶惶,准备入郡城到济北王处诉苦的——重重情形,凄凉非常,不一而足。
    而三城中留下来的人,则恭迎了汉军入城。他们有的是期盼平世庶的庶族文武官僚,有的则是归心于汉,愿毁家从王的世家子弟。一时间,三城气象为之一新。
    汉王在济北三城褫夺世家封地,均分于农,并改革官制的事,传遍了九州,第一次给每个人的内心以强烈的震撼与冲击。
    一时间四海世家风声鹤唳,都道:“我们本以为汉王抗戎抵御戎人,也是为了我们的,没想到戎人一灭,汉王矛头就倒转,对准我们了!这可怎么是好?”
    又有人道:“你这就不知道了吧?汉王从前在汉中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还没动土到爷们头上,爷不关心,不知道罢了。汉中还好,那是吕老儿的故地,黔中从虞老将军那时候起,就以军功晋身,世庶也不明分。至于渔阳上郡,地早就被戎人夺了,人也被戎人捉去做奴,汉王再夺回来,分给有功之人,也不算大错,而且为了联合抗戎,汉王对大族还算宽容,只是这济北三城就惨了!”
    “是呀!不过是让汉王出兵救了一次,就连祖产都丢了!这可怎么是好?!”
    同样,古骜此举也传入了许多有心人的心里,有人道:“这么说,若是汉王攻来我们这里,我们也能分田地了?”
    “可不是嘛?每家每户都能分地!而且会识字的,还能去当差,不仅能做胥吏,还能当官呢!”
    “哎呀,这可真是太好了呀!”
    济北的事,从自济北逃出来的世家口中的悲戚故事里,一点一点地传播开去。一时间,许多原本只知道汉王抗戎的人,也都了解了汉地的为政之策。
    这日,古骜正与虞君樊一道,探查汉军大营,廖清辉在一边禀道:“汉王,最近济北郡许多无地之农都逃到了北部三城安家,除了希望能分田地,还有许多来参军的,都盼着汉王能攻下他们的家乡,给乡亲父老也分地,我已经令人招收了两千人了。”
    古骜点了点头道:“很好啊。新兵除了训练之外,也要多加教化引导,让他们能将汉地消息传回家乡。”
    廖清辉点头道:“是。”
    虞君樊微笑道:“清辉,我听说,最近江衢王给你写了信?劝你回去?”
    廖清辉叹了口气,道:“是的,可惜伯父不知道天下大势,否则他也会积极革新,而不会劝我回江衢了。虞太守你看,汉王对三城一改制,几乎济北所有的才子能人,都争相奔赴三城,这就是人心所向。世家也要顺应大势才能不为四海的洪流所冲走。如今堂兄正在南边与朝廷激战,可他怎么就不明白呢,即便打败了雍驰,也无法得到民心。”
    虞君樊道:“清辉所言不错,你何不将你的想法写入信中,也劝劝江衢王世子与江衢王呢?”
    廖清辉道:“我怎么没有写过,可是他们不仅听不进去,还笑我年纪比他们小,没有见识。气的我都不想给他们写信了。”
    虞君樊苦笑。
    正在这时,有斥候飞马驰入营中,怀揣羽信,在不远处滚摔下马,又于尘土中一咕噜地爬起来,踉跄朝古骜三人处跑来:“报——报——汉王!江衢王世子率江衢王军,皇上率虎贲,在颖水边遭遇!”
    古骜忙问道:“开战否?战果如何?”
    那人道:“初战江衢王世子以逸待劳,重挫虎贲先锋,现两军隔水相望!”说着呈上战报羽笺。
    古骜接过羽笺,拆封阅览。
    虞君樊对那斥候道:“辛苦你了,下去领赏罢。”
    “是!”
    古骜看了战报,道:“不过是初战交手,胜负还在后面。”
    虞君樊叹道:“他们两军,谁能胜出,谁就能一统世家。”
    廖清辉站在一边,面有忧色,思忖:“若是我伯父赢了,难道今后,我就要和伯父与堂兄,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吗?”

  ☆、第185章 (捉虫)

颖水边,风凛冽。
    “皇上,末将愿死战廖逆,戴罪立功,求皇上再给末将一个机会!”一位虎贲将领跪在大帐阶下,向雍驰请战道。
    雍驰穿着战袍,面色沉冷,他的目光越过了那将领匍匐的脊背,朝帐外的天空望了过去。湛蓝苍穹之下,被日光照射得波光粼粼的,是将两军隔开的潺潺颖水,川流不息。
    河水的另一边,就是廖去疾所率领的十万中军。虽然首战失利,但是雍驰并不焦急,他深知,第一战不过是试探。
    从外面照入的阳光让雍驰觉得有些刺眼,这么多年来,他仿佛习惯了上京樊笼中,那隐在暗处的算计与筹谋。
    可他终于不耐烦了,如此消磨,眼看江衢与北地两王做大,何时是个尽头呢?朝廷掣肘多多,他又背负了恶名,好似一日复一日地,离自己曾经匡合世家一统天下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来到这里,雍驰呼吸着带着血腥的空气,终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从决意废帝自立的那一刻起,就准备把一切针对他的阴谋都掀至明处,用战场上的尸骨来证明胜负。江衢廖家果然不负他的期望,这么快地就反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一切都有个了结。
    雍驰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个世上,总是有人拥有佛的面,阎王的心;也有人拥有阎王的面,佛的心。
    雍驰不知为何,有时想起天下沸沸的非议,直觉认为自己与后者有相似之处。
    天下人都不理解他,说他篡位,说他负君恩。可是他是为了谁?不也是为了世家永固吗?然除了爱妻楚氏,没有人懂他,廖家挖他的墙角,古骜则直接事事与他作对,还有人叫好。
    雍驰断定——真正的贼子,正好和他相反,是有佛的面,阎王的心。
    汉王府令虞家暗部在京城散布那些平士庶、分田地的邪说,在风论时谈之中,将汉王乔涂脂抹粉地打扮成抗击戎地的功臣,蛊惑人心,唯恐天下不乱,这才是豺狼成性。
    ……自己如何不知?历代以来,江南之患都不是致命的,哪一个得了天下的是从江南起兵?只有北方、西北的兵患才能对王朝造成毁灭的伤害。他需要江衢廖家的臣服,但是北面的汉军,才是真正的威胁。
    早就有传言说,古骜的生父其实是时人口中战死,其实却隐居的‘俊廉公’,甚至连‘得天机者得天下’这样的谣言也再次如一团浓雾般,笼罩住了上京的上方。
    雍驰知道,自己若再不取帝位奋力一搏,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古骜征北,耗费大量粮草。汉中、黔中、渔阳、上郡,为了集粮抗戎,这几年来赋税重,无余粮,十分疲敝。如果不趁着现在克北,往后的机会会越来越小。
    所以此次虽然自己兵锋在南,可是心腹之患却是在北。南边不宜久战,要速战速决,屈江衢廖勇之心,然后携江衢之富饶攻疲敝之边北,才能一举安定天下。
    初败并未困扰雍驰,他的目光从帐外收了回来,看着跪在在自己脚下的将领。启了步子,雍驰一步一步地走在帐中:“阵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