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很可能是前者,但雍正希望是后者。
可是,这一回闻仲做的事实在是让雍正也无法为他开脱,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个疑心病极重的人,深知若是闻仲再不进宫解释一二,便真的要忍不住开始疑心对方了。
胤祥看出了雍正心中的纠结,即使他面上再如何的不动声色也好,胤祥又怎么可能体会不出来呢!
胤祥没有告诉雍正他早就在进宫禀报之前,就已经让底下的小妖和人类手下们做好准备了,只待一声令下,就冲进太师府,捉拿伯邑考。
闻仲不能捉,可以伯邑考还是要除掉的,而胤祥相信,闻仲就是为了自身的清誉,也不好阻拦什么。
可是这么一来,到底还是会伤了君臣之情,不得已之下,最好还是不要为之。
毕竟闻仲可是跟其他的有着明显异动的老臣们不同——地位不同,因为他是太师;能力不同,因为他是真心为大商鞠躬尽瘁的;身份不同,因为他是最为护短的截教通天教主的徒弟。
胤祥虽然与雍正感情好得如同一个人似的,可到底不是同一个人,而且雍正还是帝皇,胤祥再不忍心让雍正为难,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帮着对方发号施令。
这个时候胤祥也知道,雍正最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温声细语,而是安静的环境让他思考,所以便让自己的呼吸声都放缓了许多,还特意的提醒自己不要打扰到四哥。
就在此时,门外有宫人来报:“启禀陛下,闻太师求见!”
雍正的神色诡变了一阵,心中既觉得闻仲果然不像那些不知好歹的老家伙们一样,而是真正的忠心耿耿,可是又有些担心这不过是自己的妄想。
可无论如何,雍正还是想相信闻仲的,所以对此深深的叹了口气,然后宣见了闻仲。
索性,闻仲是个真正正直的人,背叛这个词从来都不存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入宫进了御书房之后,先是对着雍正见了礼,然后便开门见山的告诉帝皇,伯邑考就在他的太师府里。
雍正几不可察的松了口气。
可是疑心还在,雍正仍然在耐心地听着闻仲接下来的话。
闻仲未有所觉,依然继续说道:“今日门房报,说是有人来找臣,而且还递上来了一个祥云玉佩。那个玉佩臣曾经见过,而且还是臣当年亲手挑的,送给西伯侯姬昌的嫡长子姬考的见面礼,因着是早有准备的礼物,臣还令人在玉佩上刻了一个考字。因着臣并不知所以然,便没有立时派人进宫晋见禀报,而是传了人进来,而来人果然就是姬考。”
闻仲说起姬考这个名字时,雍正还一时间有些恍惚,随后还想起来姬考正是伯邑考。伯邑考是姬昌的儿子,自然是姓姬,单名一个考字。因着当时帝辛因故封了姬考一个官就是邑,而兄弟间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姬考是老大,所以旁人自然都习惯于叫他伯邑考了。
到《封神》一书中,因为作者没有写明缘故的关系,雍正还曾为了这个名字而费解了好些时候。不过,身为皇阿哥,功课自然很重,还没等雍正查出个所以然来,就没能把心神放在这些杂书上来。
雍正穿成了商王之后,这些常识就随着帝辛的记忆一起镶刻在雍正的脑子里了,只是这些记忆是死物,不回想的话反而不容易觉察到,更何况这种常识,因此雍正才一时间没能把姬考和伯邑考的名字联想起来。
闻仲好歹也是伯邑考的长辈,叫他一声姬考而不是封号倒也正常,而且雍正也听得出闻仲话语中对伯邑考的不欢喜。
雍正好歹还记得正事,想通之后也就不再纠结于伯邑考的姓名之事,重又专心的听起闻仲对接下来事情的描述了。
☆、第四十八章
伯邑考姓姬;单名一个考字,是西伯侯姬昌与公主太姒的嫡长子,他出生时,姬昌也不过才十三岁。
即使那时候姬昌还有些稚气未脱,却是极为喜欢这个孩子的;一来这孩子长得极好;完全承继了他与太姒容貌上的优点;可以想到;日后必然会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长子从来都是责任最重的;姬昌觉得西歧的能人异士太少,还特意在朝歌寻了个有识之士做了伯邑考的老师;立求让他文武双全。除此之外;琴、棋、书、画、诗,只要能想到的,姬昌都会让人教导伯邑考,立求让他越发的尽善尽美。
常言有话说,长子是最得父母看重的,而么子是最得父母宠爱的,可是在西伯侯府中却不一样。伯邑考不止责任重,还最得宠爱,只要他想要的,姬昌和太姒总会想方设法的为他找来。
索性,伯邑考没有变态也没有变坏,竟然如此的被父母娇宠并看重着长大,也没有长歪。
……好吧,也许伯邑考在某些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会抽,变得特别爱折腾,而且大多数时候还是瞎折腾。
比如说,因为伯邑考喜欢吃鸡的关系,他养了一只公鸡做宠物,偶尔还会赏两块鸡肉给宠物公鸡加餐。
又比如说,有一次伯邑考被荆棘的刺给伤了手指,可是他并没有让人把那一片荆棘给烧了,而是让下人把那些荆棘的刺全都给拔掉。
再比如说现在,姬昌明明在伯邑考随同云中子离开西歧之时就千叮万嘱过,只去寻那些他所交代过的朝歌的老臣们,并告诉了他这些老臣们在意的东西,或者是把柄之类的,而其中并没有闻仲,他还是脑子一热,避着人偷偷摸摸的就往太师府上溜了。
以前姬昌也没发现自己这个长子有智商方面的问题啊……可能是因为在西歧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伯邑考展现自己智商的机会,只需要他表现一下自己学习多年的内在美吧。
毕竟姬昌也不是吃素的,西歧的事务都被他一手包揽,偶尔带着这个宝贝儿子来学习如何处理西歧事务也不过是让他在一旁旁听,甚少有讲解的机会,也没有让伯邑考发表过自己的意见。
因为前一代的西伯侯就是这么教导姬昌的,而姬昌不就很好的融会贯通了嘛,所以依样画葫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毕竟姬昌长子出生时他也不过才十三岁,也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自然只能照着前人的作法来。而姬昌又与伯邑考不同,因为他素来是个有主意的,并不怎么让前一代的西伯侯担心,所以教法自然更接近于放养了。
伯邑考在朝歌暗地里上下活动了好几天,联络了父亲交代下来的好几个官员,而那些官员或因为有把柄在姬昌的手上,或因为敏感的察觉到雍正对自己的不满,或因为雍正的作为触及到了关乎自己的利益的地方,虽说有小部分仍然摇摆不定,可是大部分都还是接受了姬昌抛过来的橄榄枝,成功的让伯邑考开始飘飘然了。
那些小部分的因为态度不明的缘故对着伯邑考都是客气有加,而那些占大头的,想到姬昌的大事若成,那么伯邑考的身份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了,自然也就多有巴结,谄媚有加了。
事情顺利的让伯邑考的自信心承直线上升。
就在这时,伯邑考想到了权倾朝野的太师闻仲。
伯邑考知道自己的父亲与闻仲交好,而且岳父苏护也与闻仲是朋友,两两相加起来,相信即使闻仲是那小部分人,看在父亲和岳父的份上,应该也不会出卖自己的。
伯邑考一心想干出个大事了。
他不笨,自然知道父亲让自己联络的那些老臣在朝歌多是不得志的,他们固然有用,比如搅乱朝歌好让父亲混水摸鱼,可是伯邑考在朝歌这些时日也不是白住的,听得百姓们对着天子歌功颂德,赞颂商王的英明神武,以及种种利民的决策之时,就知道这个像父亲一样欢喜收卖人心的帝皇必不是省油的灯。
雍正在伯邑考心中的形象登时高大了起来。
雍正的形象一英明,伯邑考就越发不认为那些个老臣能在对方的手上讨得什么好处,所以很该再寻个在朝中地位高压、能力也高,更能得雍正重用的。
符合伯邑考的这个名单里重臣自然不止有闻仲一个,还有近来在朝歌混得风生水起的申公豹和姜子牙了。
可是这两个人伯邑考并没有交情可谈,所以冒然的接触很可能会暴露了自己,他便很快的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闻仲的身上。
这才是与父辈有交情的。
闻仲虽说是三朝的元老了,可是伯邑考以己度人,觉得若是自己处在闻仲这个地位,帝皇却去宠爱两个年纪资历和在朝中的根基都比不上自己的小子的话,定然会心中有所不满。即使生辰宴大办又能如何?即使再如何给面子又如何?那股气怎么都不会轻易的消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