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你们的清白?”
来了多少人,斥候来不及一个个去数,也不敢靠近去数。但斥候目测是不到四千人,郑朗再克扣了一下,说三千人。此时就有近三千宋兵,至少数量不比西夏军队数量少。
郑朗无形中在替他们算账,一千几百人就让西夏十几万人难啃如此,现在三千对三千,小孩子都知道账是怎么算的。
“敢。”几乎所有将士答道。
“但你们声音还不够大,我依然担心。”
“敢!”这次声音更大,有的士兵憋红着脸吼出来。
士气就上来了。
郑朗此时还是无意之举,其实这次迎敌虽匆匆忙忙,有狄青与杨文广谋划,远胜过那些文臣们胡乱指手划脚,郑朗的工作相当于一个教导员,替将士做好了思想工作。
双方配合十分巧妙。
狄青与杨文广对视一眼,眼中皆充满了欣赏。
“文宽夫,刘康,你们率领五十名执法队,站于此线后面,张弓准备,谁后撤半步,包括我在内,就将谁射杀。”说着,郑朗站在横线的北侧,紧临着横线,也就是说,他小半步都不能退,不然就得射杀。
文彦博嘴张了张,心里想到,郑行知,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郑朗的做法,更加激起这群士兵的血性。
相比于刘平,郑朗更高贵,那是史上最小的大三元,似乎是整个宋朝最有学问的人,深得皇上宠爱,前途似锦似霞,如今与他们一道共生死,还能说什么呢?
狄青眼中都闪出异样的光彩。
有的人好奇地盯着郑朗,见到他笔直的站在哪里,身体稳丝不动,更是敬佩。
但郑朗心里安定,有他的原因,有狄青与杨文广两员虎将在此,军队数量不少多少,以生力军迎战惫军,再怕,以后不要来西北了。
还要安排,敌人知道自己手中有一支骑兵,第一批到达的宋军就是三百骑兵。但实际不止,狄青带的也是骑兵,还有逃军中有数百骑兵,实际这支军队中骑兵数量接近一千人。
只留下三百骑兵,其他的让苏克青率领,用马嚼塞住马嘴,掩于不远处的山后,听旗号做为奇兵杀出。
留下的三百骑兵因为狄青骁勇过人,由他指挥,对敌军进行冲陷,步兵交给杨文广指挥。刚才一番安排,杨文广也展示了他的指挥才华,何况他父亲杨延昭也是宋朝赫赫有名的勇将。
时间紧张,迅速布置,刚列好阵,就看到远处有烟尘扬起。
但也幸好,三千人都是正规的军队,平时训练有素,这几天来,又让狄青与杨文广重新整编操练,不然西夏军队到达,都未必能布置好。
郑朗默默看着两位将领布置,然后看着远方越来越近的烟尘。
不算大规模的作战。
元昊虽然有些小聪明,但绝对不是雄才大略的英主,更不是英雄,在他的带动下,西夏军队行军作战就象一群小流氓一样。
在同等兵力情况下,与宋军作战,从来没有讨得了好处。
只能利用骑军的速度,与宋朝文将指挥的愚蠢,不断地调动宋军,以多打少,往往是十比一,还啃得牙齿咯嘣嘣的响,才艰难的取得胜利。
相比于元昊动辄几万,十几万军队的出动,此次西夏人出动三四千人,只能说是一次中小型战役。
但这一战对宋军影响很重要,至少能让鄜延路将士恢复信心。
烟尘更近。
……
野利旺荣兴冲冲的挥军南下。
一路畅通无阻,与宋军对峙多年,还没有这么舒服过。
眼看三川口到了,忽然前面斥候来报,说是宋军不止三百人,而是两三千人。
野利旺荣顿时愣住。
那几天宋兵的凶悍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自己人多,可悬殊不是很大,有可能就讨不了好。
带着先锋人马,先杀到三川口。
站在一处高岗上眺望。
略略估摸了一下骑兵数量,大约只有三四百人,不过增加了许多步兵。
步兵也不能小视,还有这些新增加的士兵从何而来,难道宋朝援军到达?
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思付后,下令从四周抓捕百姓。
元昊撤兵许久,没有归顺西夏的百姓几乎全部返回家园,此次野利旺荣来得突然,大多数百姓没有来得及逃离。
斥候迅速抓来几名百姓。
野利旺荣亲自询问。
黄德和都率军逃跑了,更不能指望这些百姓为了宋朝,不顾性命保守消息。刀往脖子上一架,一五一十吐露出来。
野利旺荣一会儿就知道了大约情况,原来是三川口那支逃跑的宋军,让宋朝那个状元带到三川口,依然在查询三川口战役的真相。
心里面想了一下,为什么将这支逃军带过来,大约是这个状元也害怕,延州与保安军兵力不足,只好将那支逃军带到三川口保护他的安全。
这样想是错误的,郑朗也没有料到西夏人居然能杀回马枪,之所以带到三川口,是让这些败军自责惭愧,激起他们的血性与士气。真要是为了安全,何须如此,原来是清一色的骑军,只要派出一些斥候,野利旺荣杀来,退到延州城就是。
野利旺荣问完消息,下令将这几名百姓杀死。
与凶残无关,宋军以后同样用这种方式对待西夏人的,甚至比西夏人更凶暴,连战俘也全部处死。
又再次下令,让斥候抓回第二批百姓,再次询问,依然如此。
野利旺荣一颗心定下来。
这是一群贪生怕死的军队,有什么可怕的?
而且宋军骑兵只有三四百人,其他的全是步兵,即便情况不妙,也能立即撤退。
于是率领军队缓缓逼近五龙川滩头。
郑朗不知道西夏人的底细,野利旺荣也不知道宋军的底细。
牌面上双方都有胜算的把握,宋军这边,让郑朗激了激,成了一支哀军,愤军,除早晨的晨练外,体力没有透支。
西夏这边人数占据优势,全是骑兵,即便战不利,也可以迅速撤退。甚至摆在野利旺荣眼前的宋军更差,近两千名步兵,也就是逃军了,外加三百名骑兵,还是从宋朝京城来的新兵蛋子。
但郑朗也不知道西夏人有没有后着,野利旺荣同样不知道郑朗有没有其他的安排。
在这种心态下,野利旺荣渐渐逼近五龙川。
他忽然挥手说道:“停。”
作为西夏有名的大将,他不是范雍,一眼就看出不远处这支宋军的不同。
说杀气那夸张了。
但是阵型整齐,三军缄默。
在这支宋军身上他又看到前段时间五龙滩前宋军的身影。
如果继续象那支宋军那样,太可怕了。
休要说自己带了三千五百名战士过来,即便带上一万名士兵,远道而来,今天也未必能讨得便宜。
杨文广想到西夏士兵的体力,野利旺荣同样也想到自己军队的体力。自己也算是孤军深入,不能在这里扎营休息,那是自找死路。并且连停都不能停很长时间,军队连夜兼程,只是过了子夜后,上半弦明月落下去,夜色漆黑一团,才草草休息了不到两个时辰。停顿时间越长,士兵越容易乏困。
那就进攻?
想了想,对身边的斥候说道:“再去抓几个百姓过来。”
这就是元昊带给西夏军队最不好的地方,缺少血性,灵活机动有了,但士兵少了勇气,拼搏的精神。这样一支军队存在下去,还立国成功,元昊要狠狠地感谢上苍,遇到最软弱的契丹,遇到软弱的宋朝。否则换作汉唐任何时代,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野利旺荣也不以为耻,斥候领命下去,野利旺荣继续观察,一队队宋兵后面,站着一个身着白衣的青年人,他是宋朝那个状元?
……
两军峙立,旌旗飘荡。
郑朗默默地看着敌人,他经历过血战,在东海上追捕时,看到交战的场面,但那不能与战争相比。只是为了射杀犯人,杀人灭口,张大亮的属下根本不想反抗官府。
眼前才是战争。
隔了几百步,郑朗眼睛眯起来,能看到前面的敌人额头上流出一些汗水,毕竟长途跋涉而来,会严重消耗体力。
但不能代表着就会获得胜利。
又看了一眼狄青与杨文广,自己将指挥权全部交给他们。
于是看他们的表情。
两人正在窍窍私语,一会儿调转马头,来到郑朗面前,对视一眼,狄青说道:“郑知府,你看对面的敌冠,犹豫不决。”
“我看到了。”
“我与杨指使商议,认为敌寇身后有可能没有大军,否则他们不会迟疑不前,说明他们心中也没有底气。”
“不错,若有后军,我们这里只有两千余众,早就冲过来。”
“杨指使与末将说了一个办法,一旦开战,最少需要好几个时辰才能决出胜负。我们再索性配合一下,时间会拖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