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找到郑朗磨了一会儿牙,郑朗磨得吃不消,只好答应,派人到福建路购买棉花种籽。两人高兴地回去。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崔娴摇头:“他们心是好的,可才能很差,居然没有醒悟。”

“不会差到如此地步,一时心急,考虑不到。”郑朗道。

崔娴咯咯笑了起来,郑朗这种做法还等于是掩耳盗铃,不过换了一换,想来朝廷中那些大佬们也会啼笑皆非。

不在于此,只要这两位太守将大户稳住,毕竟原来什么得不到,现在还得到了一半圩田,会喜出望外,不会支持,可为了这一半圩田,也不敢闹事。只要他们不闹事,黄知军与马知州能坚持到秋后。秋后产量一出来,这才是最实际的,至少比舒州那个姜太守好。那么这两人位子也就保住了。

但是郑朗心情有些恍惚。

对借钱给和州与无为军,郑朗不在意,那个地契都是一个幌子,与我无关,是糖坊管事的主意,他们是商人,自然想着如何将利益最大化。但真还不起,郑朗会让他们将老百姓家中的地夺下来?

太平州的百姓是宋朝的子民,无为军与和州的百姓不是宋朝的子民?

堵言臣的嘴巴才是真的。

他是在想银行。

想一想,真的很不错。

宋朝的高利贷太惊人了,仅一条高利贷就让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一旦有了这个银行,什么六七八等户无法享受,但至少四五等户若有急事,不必背上高利贷的负担。一些中小商户手中有了商机,也可以用相对比较低的利息借贷发家,进一步抵消一些豪强的冲击。

但不是他说上就上的。

条件成熟了,以他现在的身份,也绝不能够做出这件大事。

他想的是以后,能做不能做,也不是他说的算,要看赵祯什么心理。想到这里,他开始写一份奏折,是以锦锈监为代价,向朝廷发动的一起小小进攻,也是一次试探。

王安石正好进来,看着他写这份奏折,不解地问道:“郑大夫,不用写,以太平州现在的条件也可以去做,写了朝廷未必同意。”

郑朗微微一笑,道:“我是想钓另外一条更大的鱼,锦锈监是鱼饵。”

有可能会钓到,那么连鱼饵也收回来,有可能钓不到,那么鱼饵也就牺牲了。

说完,将这篇奏折装起来,立即送到京城。然而哑然失笑,自己想方设法减少纷争,可忍不住给自己找了许多麻烦。

第二百七十四章 老贪

两份书奏迅速传到吕夷简手中,先是那幅万人签名书。

非是小事,当真吕夷简不知道差役法的弊端。但他同样经过了许多事,比如茶法,正是在他主持下,李咨拉开茶法改革的序幕,可没有多久,就被大儒孙姡柿焓鼐纱蟪寂没彝坊伊场�

一颗心还没有死。

再到赵祯亲政,他手疏八事,正朝纲,塞邪径,禁贿赂,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

若是让他成功,宋朝还有没有弊端?

正朝纲,驱逐后党,维护皇帝地位,稳定帝权。

塞邪径,断绝不好的行为,比如说祥瑞,谄媚。

禁贿赂,杜绝贪污受贿。

辨佞壬,辨认忠臣与小人,这个小人非是君子党说的那种小人。君子党当真是君子,除了破坏就是破坏,除了打倒就是打倒,这就是君子?好象与黄巢他们所做的差不多,只是黄巢他们不是用嘴巴子,不是用笔杆子,用的是武器。或者论吵架,东京城还有几百个特会吵架的妇人,难道她们也是君子?

他也不会做这样的君子,忠臣是指忠于皇帝的人,为了皇帝,为了宋朝,什么事都愿意去做,兢兢业业,那怕污了自己的清名。

事实他一生名声不大好,但也是这么去做的。

正因为有了这个忠,使他与丁谓等人有了本质性的区别。郑朗一直不怎么恶,尽管有很多事也让郑朗反感。不是一个忠臣,是一个忠于国家的白脸老臣。

绝女谒,后宫中的女人们,你们安心替皇帝养儿子,政事不得罗嗦。

疏近习,近习出自《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臼拢愕靡溆泄笃萁埃阌胁唤!崩钪未巫永钕妥⒔爸逦钬仪捉∪艘病R簿褪窃独胄∪恕�

罢力役,许多道宫寺庙不要再修,养一养民生。

节冗费,那一晚与皇帝说得不多,但说了一些。毕竟事情犹关很大,冗兵冗政冗吏,动那一样都会引起无穷的争议。

什么叫改革,这也是一种改革。

比如姚元之上疏十事,李隆基受之,改了,革了,改革得很好。不一定非得象王莽与杨炎那样,让天下沸沸扬扬的,才算改革。

是不是很高明,轻重得当,若是赵祯受之,就可以再进一步着手细节。

但第二天诏书就下来了,自己外放!

这就是自己雄心勃勃的后果?

再到后来,自己却成了奸臣,成了小人。

于是什么改革也不谈了,只做进一步的微调。敢动?动一动,马上会让言臣喷死。

郑朗打的什么小心眼,他看不出来?

还来一个四万人签名按手印上书?

直接批了五个字,汝意欲何为?忽然想到了舒州与广德军,和州与无为军两个太守在胡干,让他不喜,但比广德军与舒州好。广德军本来就是在太平州的南边,两州相邻,你要学习人家的经验,而不是看守百姓。这是宋朝,非是唐朝,不让百姓流动。舒州太守在做什么?苛没大家的财产不对,也不能让国家的财产给大家做人情。

中庸之道啊!

这样想一想,郑朗还是不错的,虽然与他政见不合。

又写了一句:诸吏事迹呈于中书。

然后用快报送回太平州。

你想干什么,直接说,不要拿四万户百姓来吓我,我是长大的,不是吓大的。直接说,说得有理就通过,没有理俺就不准。有胆量就你敢鼓动四万户百姓闹事,看你要不要脑袋!

很简单的就将事情处理。

但刚将这十几个字的批注送走,第二份书奏又到了京城。

第一份书奏四万人签名按手印没有吓着吕夷简,第二份书奏却将吕夷简难住。

糖作坊可以解释,仅是一例,当时迫于安置灾民,事急从权。但是锦锈苑从一开始成立,它的性质就是全官方的。也能说它是“特区”,太平州在朝廷未接受之前,怎么安排都可以,反正是当作示范。

并且朝廷中的大臣已经默许。

比如圈圩,让朝廷吸纳了一些经验。留下足够的河流与深的湖泊,前者为了泄洪,为不防碍他州航道与泄洪河道,后者是为了蓄水,所圈区域水浅,也容易立即改造成圩田,不然一个深达几十尺的湖泊圈了进去,还是湖,不得耕。圩要大,有人手护防,也容易集中管理,也值得大圩大堤。以田换力役,国家省开圩经费,民得其田,两相方便。中庸分田,想到这个中庸,吕夷简很是别扭,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好处,通过它来调节大户与贫民的关系,矛盾不会激化,也符合他的思想观念。

这都是好的,逐一在推广。

还有一些默认了,但有待考察,比如甘蔗与糖作坊。

然而在太平州可以做,不能递到中书,递到中书就等于让中书承认这一条例。

不是你这一监,全国有多少监?

中书一旦公开批准,他监全部模仿,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要递到中书?难道是这小子来意不善?

一时没有想明白,递给赵祯,陛下,你看着办吧。

赵祯打开一看,郑朗先说原因,还是说茶法,茶法最高得利七百万贯,如今只有二十九万贯,太平州没有茶叶,然后宣州歙州都有,郑朗听闻了一些,民受其苦,中小茶商承其弊,多有不服之心,臣恐再有王小波李顺的事发生。

这个过了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有多个原因,一是宋朝平蜀时杀人过多,行为残暴,蜀人一直不服,二是当时略有灾害,聚集了许多流民,三就是改革茶法,王小波非是贫民,但是小商茶,利益受损,于是鼓动流民起义。起义的性质与方腊起义是两样的,方腊起义才是百姓过不下去,非是流民,虽然方腊本人是神棍外加地主。但两人做法又不同,方腊起义纯是胡作非为,不亚于黄巢的吃人肉,王小波却喊出了均贫富的口号。造成的结果也不同,方腊虽然残暴,却沉重打击了宋徽宗的腐朽政权。王小波不管是不是好心,却造就了李继迁的壮大。正是他的起义,给赵匡义的朝廷带来沉重的负担,没有再围剿李继迁,留下党项这个祸根。

但改革茶法用心是好的,为什么到了下面却让农民谋反?

也是发人深思。

又往下说,锦锈监本来就是为了朝廷谋利的,是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