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诏书下,以郑朗为检校太傅吏部尚书昭文学大学士名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次授官变得正常,虽宠,不是太傅,那是恶心人的,成了一个检校太傅,虽宠,能受之。但郑朗再次拒之,臣对先帝无功,官爵太厚,不当授之。

西夏被禁榷了大半年,物价横涨,李谅祚无奈,派使过来谢罪,拿出一些可怜巴巴的财物助宋朝修永厚陵。朝廷终于重新放开榷场与互市岁赐,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随后种种大事发生。

朝中诸言臣又再次弹劾韩琦,韩琦上第四表辞呈,说道:臣近上表及累具劄子,乞早罢免,归伏私第,旦夕以俟俞旨。昨晚复蒙差降中使宣召,孤诚忧迫,须至重烦圣听。臣今必当去者,盖以二府一纪,愚短尽以罄竭,妨贤之久,自顾难安,而又宿疹所婴,时在假告,职业隳斁,谤议丛起,兹陛下之所稔闻。仁庙、英宗山陵,两尘使领,事讫当罢,故事甚明,此臣所以确然请退而不已也。况陛下前赐面谕,已有开许之意,故臣粗举大概,更不敢详陈极论,喋喋於异宁之下。惟幸圣明哀察,早令补外,使人言顿息,贤隽汇升,病躯少休,得全骸骨,乃陛下示公断而存私恩也。

与前几辞表不同,这次韩琦终于正式承认因吏才不足居民国库枯竭,吏政败坏,谤议从起。不得己退之,让臣现在退,还能得一个善终,陛下也存了公断,树了私恩于臣。两全其美也。不然下去,不是恩臣,而是害臣。

看到这份辞呈,赵顼这才动手,连夜将张方平召了进来,将辞呈递给张方平看,说道:“琦志不可夺矣。”

不管怎么说,韩琦乃是两朝顾命大臣,前面永厚陵刚竣工,后面就罢出朝堂,未免有些不大好。不是朕要罢,乃是韩琦一心想退。掩耳盗铃就是这么来的。

张方平建议,宜宠以两镇节铖,且虚府以示复用,授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中判相州。要平安过渡吗,就是罢,也要给韩琦足够虚职。

赵顼额首。

已到了三更时分,再诏知制诰郑獬,赐双烛归舍入院草制,外廷无有知者。不准回家了,就呆在制院里写诏书。

这一夜赵顼也没有睡好,又复诏李端愿进宫,天明戒备。

天亮了,赵顼将各个大臣召入垂拱殿议事,郑獬递上诏书,中使宣诏,罢韩琦相,如张方平所议,罢文彦博相,文彦博目瞪口呆,俺们那道辞退书是写着做样子的,当真啊。怎么闹来闹去,俺们一声不吭,也躺着中枪?当然,也给了一堆虚职,判河阳府。吴奎罢,首鼠两端,赵顼早就看不惯了,知青州。陈升之因为赵顼的顼与旭改名为陈升之,出知越州。

大家瞠目结舌,这个手笔也太大了,一杀四啊。

高兴的大臣更多,皆会意,这是为了郑朗回归铺路的。

韩琦四人在准备收拾行李,又一道诏书下来,郭逵判知郓州,还没有出发,又转判延州。文彦博悲催,郭逵才叫悲催,真正躺着也中枪,这一年来,就象一个傀儡一样,来回折腾。

其实乃是武将出人头地太难,所以明明看到狄青的下场,后面郭逵王韶等人还是象飞蛾扑火一样,扑向西府。不进去还好一点,一进去必然烧得七死八活。

韩琦在京城赖了几天,看到皇上没有动静,并且皇宫戒备森严,知道无望,入对。赵顼说道:“侍中必去也,今日已降制矣。”

不走也得要走。

韩琦茫然地看着皇宫,又看着赵顼,终是老了,眼中充满失落。这一刻赵顼又有些感伤,君臣对泣。赵顼随即下诏,诏琦出入如二府仪,又赐兴道坊宅一区,作为韩府,擢其子韩忠彦为秘阁校理。

做为皇帝,在国家如此艰难的情况,能这样对韩琦,韩琦无话可说,怆然离京。

五相罢去,相位严重空缺。开始授命,但这次不是授命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两制台谏两府三司的重组。

曾公亮仍是首相,诏郑朗以礼部侍朗翰林院大学士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家愕然,要知道两个皇帝死了,各个官员皆加了一级或者两级,如韩琦累加两个节度使并且还有司徒与检校太师,郑朗虽为二号首相,实职未免太低。

富弼与吕公弼为枢密使,张方平赵捳愿盼沃拢肷劭何嗝芨笔埂�

然后三司的重组,王安石为三司使,王安石的好朋友,屡次向曾公亮推荐的吕惠卿为三司副使。

接着到两制,司马光、郑獬、吕公著、冯京、宋敏求、王珪以及当初竭力封还词头的钱公铺等人担任翰林学士或者知制诰。

但变动最大的还是台谏官。

台谏在韩琦反复洗炼下,这几年几乎等于空置。此次重组,终于建成编制。滕甫权御史中丞,余下各色御史与里行有吕诲,重新召回来的王陶,范纯仁、孙昌龄、张唐英、吕景初、唐淑问、张纪、吴申、马默、赵鼎、钱述、刘琦、钱顗等十八名言臣。

知谏院以傅尧俞为知谏院,吕大防等人为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杨绘同知谏院。但还有一个人知谏院,欧阳修。

此次朝堂重组,十分醒目。

有人看到郑朗的影子,不然以赵顼现在急迫的心理,绝不会将郑朗任为二号首相。韩琦上,郑朗顶,很正常。

看到的更多,三司使是王安石,争议很久了。知子莫若父,知徒莫若师,既然郑朗推荐,大约不会有错。

主要就是两制与台谏。

郑朗好几个学生上位,但也不怪,若不是因为顾忌郑朗,这几个学生早就上位了。主要是人数,台谏是监督弹劾机构,两制同样重要,诏书准不准,就在两制审核,某些方面不亚于唐朝初期时的门下省功能(唐朝三省,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因为韩琦想独权,台谏几乎荒废,两制也不振。此次两制人员终于勉强编满。但还没有台谏醒目,这几年台谏最少时仅有两人,多时也不过七八人而已。言臣几乎失去了话语权,此次重组,台谏一下子变成二十六人。

许多官员认为为什么国政如此,就是言路不畅,台谏编制扩张,也意味着朝廷再次重视言路。

但为什么让欧阳修知谏院。

人是用对了,欧阳修在谏院时喜欢胡说八道,做宰相不行,做言臣倒是可以的。可是让欧阳修做言臣,岂不是自找没趣吗?欧阳修会不会同意一个参知政事变成知谏院?还有呢,以吕大防、傅尧俞二人与欧阳修的仇恨,在谏院能合作愉快么?

新重组,郑朗还没有来京城,新气象便有了。

不过大家皆不知道内幕,其中一半授命,与郑朗无关,郑朗仅是推荐数人,王安石的三司使,富弼的枢密使,其他人皆是赵顼自己的任命,或者富弼与曾公亮的推荐。

然而大家关注着两人。

先是欧阳修,看到诏书,欧阳修迟疑许久,居然还同意了,从亳州动身,重新返回京城。

欧阳修不要紧,关健是郑州那边。

台谏机构复原,二十几名言臣兴高采烈,这只能说是恢复了言事权,但不代表能将国家变好。面对那个黑窟窿,似乎秋收即将上来,那个黑窟窿还在继续扩大之中,吕诲也怂了。

因此,一个个翘首以待,望穿秋水。看向郑州的眼神,比赵念奴看郑朗的眼光还万般绕指缠柔。

……

六娘七娘在收拾着棉绒布偶,碎碎地说着话。

布偶也是作坊的产物。

棉花普及起来,正好作坊以日用品为主,郑朗呆在郑州闲着无聊时,便画了几十幅图画,指导工匠们制造了一些布偶玩具,有动物的,有传说中的人物,还有一些布娃娃。

宋朝有人偶,用瓷烧出来的,或者是泥捏的,糖捏的,面团捏的。那有这种布偶用棉绒做的柔软可爱。前面一投放到市场上,轰抢一空,就连皇宫里都向赵念奴讨要了一批。

这个仿制不难,迅速全国兴起无数个布偶作坊。

郑朗无所谓,它的出现,会给许多儿童带来欢乐,实际大人也喜欢,赵念奴每天晚上抱着一个布偶睡觉。听赵念奴说,宫中布偶最多的还是高滔滔。当然,郑朗不好问的。

它也算是一个作业,无法统计,若是普及到全国各地,一年销售额也会以百万缗计。

史上王安石对赵顼说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怒了,不对,俺还在场呢,你不但在挑战皇上的智商学识,也是对俺一种严重的侮辱。然后反驳,你这说法不过是桑弘羊的把戏,明为不加赋,实际变相加税,那比加税更严重。

司马光不懂的是二字,开源。

蛋糕做大了,不加税国家收入也会增加。但王安石没有金手指,一部分是算开源,还有一部分是则在变相加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