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睢�

“若真能纠正过来,岂止是河工,十个河工也不及。”郑朗摇头,就是自己将儒学全部修出,也只能让一部分人认可,不可能让所有士大夫认可的。当然,这项工程更浩大漫长,得一步步来,说不定两百年三百年后,自己的儒学才能真正被天下人认可,现在别指望了,只能说开阔一些前进者的思路。

“可惜这一回没有几个三郎帮助你。”崔娴说着,扭头看着郑濡与郑晏,道:“你们这两个木鱼脑袋,当初说严荣木讷,你们还不及他。”

两个养子嚅嚅不敢言。

崔娴又说道:“官人,正好,你也顺便教教他们,他们才是我们郑家的孩子。”

怎么办呢。

一个儿子不能认,只好将精力放在两个养子身上。郑朗名满天下,不能两个养子连一个进士都不得中吧。郑朗苦笑,就是自己教,两个养子也未必能中进士。

资质问题,勤能补拙,然资质太差,如何能考中进士?仅是那个录取率就让人望而生畏。

船只到了郑州,上了岸,无数官吏乡绅夹道欢迎。就是郑朗退下来,天下间除了傲傲的韩琦,还有谁敢小视郑朗?

客气地与当地乡绅寒喧几句,扶着灵柩返回郑家庄,新的耆户长带着村民迎出村口。是原来耆户长的儿子,不过在郑家作坊率领下,郑家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郑州城,村中也出现许多新房屋,但还是有贫困户,在所难免。种谊调回京城任职,闻讯先行一步,带着郑苹与儿子,来到郑家庄。倒是郑航那边,因王直下去赴职,多半不能及时返回。

隆重地将三娘下葬,然而郑家新的担忧生上心头,老姐妹过世,四娘心中忧伤,病情一直不能康复,三娘下葬后,四娘却一直病倒在床上。

赵祯听说后,派中使亲自来到郑家庄慰问。

其实郑朗离开郓州时,诸臣上书让赵顼回京,他一直不报,也是有私心的,李贵虽姓李,终是郑家的后代,尽一尽孝道。想法是好的,真相不能揭开,大臣通不过,无奈了。

中使到来,元旦节也到了。

百姓生活变好了,喜庆成份便变得浓厚,家家户户放了无数鞭炮。

郑朗却时不时放下手中的书卷,从灵棚走出来,眺望着东方。再过一个月,史上就会发生一件大事。赵祯派中使慰问四娘,郑朗这段时间却在无时无刻不在焦挂着他。

第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

到了二月,只听到朝堂传来春闱的消息,并没有赵祯不好消息传出。

但有不好的消息,中书下诏,国家收入良好,各地官员务必以爱民为本,轻徭薄敛。王安石还没有回去,看到这份诏书,王安石囧了。国家收入是稍稍变好,莫要忘记,还有近亿缗的债务。就是收买民心,也不能这么收买的。

别人看不到,能看到老师所做所为,这些年仅是免去一个头子钱与加耗,其他的一样不少,相反地,建议庞籍对商税征收加强控制。

减税谁不想啊,松一松,百姓生活会更快乐,又能收买到民心,一举两得,但国家支出怎么办?

上面大喊着松,下面还不知道松成什么样子。

郑朗一退,朝堂官员主意不定,他一时半会看不清楚,又不敢说,于是写了一封信给郑朗。郑朗回信,别去管,这是一个烂脓包,现在说没有用,反而连好不好的难受,索性大不了派一个黄河的河工去烂。

一个黄河河工用了多少钱帛?三亿缗钱!

王安石看到回信后,目瞪口呆。

未必有三亿缗钱,总体来说,郑朗这些年为宋朝打下一个极好的基础。但数年后,是休想有积余,肯定有亏空,至于会亏多少,郑朗现在不知道。

不在乎,做好了心理准备。

相反的,二月渐深,暖冬,于是万物复苏得早,大地开始有了浅浅碧意,确实内宫没有什么不好消息传出,那一天傍晚,闻着阵阵野花的清香,郑朗对杏儿说:“去拿一壶酒来。”

“官人要喝酒啊。”

“嗯。”

江杏儿不知道丈夫乐的是什么,温了一壶酒,崔娴亲自下厨炒了几个小菜,几个妻妾一起来到灵棚。

灵棚里有许多书籍,要修儒学,必须将以前看过的各种书籍温习一遍,不但有儒家的,还有其他诸家的书籍,以便博采众长。喝着小酒,郑朗满面红光。

崔娴不知道,便问:“官人,今天为何事高兴啊。”

“啊,我想到一件事,家中有多少钱帛积余?”

“好几万缗,放在银行里了。”

“取出来一部分,我打算建一个书院。”

“你教学生教上了瘾?”崔娴打趣地说。

“也不是为了教学生。”郑朗拍打着后面一堆厚厚的书籍道:“这些天,天天在看书,在想儒家的大义,还是感到若一人修儒学太吃力。”

知识是无边无际的,郑朗这次修儒学心怀很大野心的,就是想开一个五百年之法,非是万年之法,那是不可能的,如今他想法更加成熟,也有了见识,许多亲身经历,不过想要动手,觉得有许多方面仍然想不清楚。

“与建书院有什么关系?”

“我这个书院与众不同,仅是选一些优秀的落第举人,资质优异,才能让其进入,然后再请一些在儒学上有成就者,前来教授。还有就是格物学,我也想写一份奏折,请陛下挑选一批学子,前来郑州,我亲自传授。一边共同学习,一边与这些先生与学子,共同讨探真正的儒家学问,然后再修书立说。”

在宋朝以前,采用的是愚民政策,这是历史的倒退。自上往下开化更好,可自下也能往上开化。整个百姓清醒了,这个民族才能真正进步。因此对各地书院与义学的成立,郑朗一直持赞成态度的,尽管教的多是那种穷酸经义,实用性不大。

但这个书院与其他书院不同,是一个迷你型书院,只请几个先生,学子不会超过一百人,要么再召几十名学格物学的学子。

郑朗将想法一说,崔娴表示赞成。

不管是撰书,或者教书,总归是呆在郑家庄的,能过上几年清静的生活。

这一晚郑朗喝得有些高,居然喝醉了,伏在桌子上唱:“咱个老百姓,今天真高兴。”

崔娴与杏儿几女都听不懂,因为是用普通话唱的,现在说普通话,无异说是外语。但知道丈夫今天开心,崔娴怜惜地抚着郑朗的后背,叹惜道:“何必做一个良臣,韩琦不也很快乐吗?”

说做就做,第二天郑朗就画好图纸,就着自家那两座土山,然后在上面建几个凉亭,两道台阶,山下有一片地就是自家的,圈上几十亩,建几排房屋,正好那片地上还有一个藕塘,再建一道水榭,一座几景优美,漂亮的小书院就出来了。

会用一些钱帛,但不会太多,有可能一万缗钱都用不上。就是以后需要供养,这个挺麻烦的。但以郑家的财力,也不算是太难。

崔娴拿着图纸,去张家,张家几个舅舅一一过世了,但还有几个表兄,找大表兄帮忙,将这个书院修起来。郑朗开始写奏折,因为格物学依然是保密性的学问,必须经朝廷允许。

奏折到了中书,韩琦想也没有想,立即批准,最好你教一辈子吧,缺钱朝廷拿钱帛给你,想要多少有多少。

可其他人瞠目结舌了。

这不行啊,不是说好的吗,百日期满夺情,现在怎么冒出一个书院?

韩琦被吵得头痛,道:“好,我就夺情。”

然后派使夺情,诏郑朗来中书赴职,一诏,二诏,三诏,四诏,五诏,六诏。

这一诏,大家终于看到韩琦的强横与无耻,又想到另一件事,富弼。前年富弼母丧,这要回家守孝的,那可是富弼的亲生母亲,不象郑家七个妈妈那么复杂。

富弼回去了,说富弼略有些不作为还可以,但富弼大的方向还是把握得不错,因此百日后朝廷夺情,前后夺了五次,富弼不答应。赵祯也急了,别的不说,还有一个河工,你不能不管不问。

富弼将实情隐晦地说了,在富弼回家守孝前,心中也在犹豫不决,便问韩琦,宰执大臣遇丧起复合不合适。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庆历改革时的好战友,相信韩琦。

韩琦道:“此非朝廷盛典。”

不能骂人的,大家皆是有学问的人,富弼一听脸胀红了,这个你还用问,难道你还在留恋权位。富弼作为虽不及郑朗,但一生还是很爱护自己羽毛的,因此不要说五诏,就是十诏富弼也不会被朝廷夺情。

赵祯询问韩琦,韩琦十分不满地答道:“陛下,臣当时仅是随便说一句,彦国怎能多想呢?”

不是俺的错,乃是富弼鸡肠小肚。这笔烂账无法算清,赵祯只好沉默。

现在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