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肯定想的,这叫围城心理,或者叫河对岸心理。城里面的想杀出来,城外的想进城。看到河对岸,总认为河对岸那边会有美丽的风景。最妙的是无论国家怎么大治,赵祯从来不提封禅,也没有任何大臣提封禅。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不提,提了是自找没趣的。

因此郑朗灵机一动,大的心愿不能满足,小的心愿却有一些小主意的。正好等会儿几个宰相过来,大家一起看一看。道:“陛下,臣今天能让陛下看到。不过待会儿臣说什么话,陛下不用反驳。”

“好啊。”赵祯眼中闪过一份喜悦。

两人下楼,暮色苍茫,几个宰执到来。东府富弼、庞籍、韩琦、曾公亮,西府宋庠、田况、程戡、张昇。确实,若没有赵念奴一事,无一人资历能及郑朗,尽管他在数人当中岁数最小。

坐了下来,郑朗说道:“诸位宰执,刚才我与陛下说了一些话,陛下想看一看百姓真正的生活。”

“不可啊。”大宋惊叫起来。

怎么看,没办法看。

“我也以为不可,可也不是真正不可,若陛下不乘玉辂出行,侍卫远处警戒,再挑几十名武艺强干的侍卫贴身保护,倒是可以看一看的。”

“也不妥。”富弼道:“若真的这样做了,明天我们会让言臣骂死。”

“彦国,位居宰执,那个没有被言臣骂过,未骂过还称为宰执吗?”郑朗一句惫懒的话让大家一起囧了。郑朗又道:“陛下刚才也说过,只听到诸位臣工禀报,但他从未亲眼看过,心中没有底。你们想一想,陛下未封禅,未出行,甚至其他数京也从未去过,产生这样想法并不奇怪。”

顿了顿道:“臣还有一个用意。”

“是什么用意?”韩琦问。

“看了就知。”

几个宰相还是拼命地反对。

赵祯道:“就这样吧。”

说着带头往外走。

张昇想拉赵祯的袖子,赵祯低喝一道:“你们为什么不让朕看,难道有什么不能看的?”

不是这个理儿,但张昇不知道怎么回答。赵祯已经兴冲冲地走到门口,几个宰相只好跟上,郑朗在崔娴耳边低语了几句,也跟了上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来,张昇在路上抱怨地说道:“行知,你也太胡……”

闹字不便说出。

侍卫仍然在开道,只是与往日不同,赵祯不是乘玉辂的。这是难免的事,就是康熙抛开民族角度,对百姓还是可以的,最怕忧民,所到之处还带了三百名扈从。赵祯更怕忧民,到郑朗家做客,也带了一百多名侍卫,前面一进郑家,后面侍卫散开警戒。

就是这样,走了一会儿,韩琦也抱怨道:“行知,你做得不对。”

这时候街上行人少了,不过乃是最繁华的场所,去郑家没有事,就这样让赵祯走在大街上,一百多名侍卫护卫,同样感到吃力。

郑朗道:“明天让人弹劾我吧,以便下不为例。”

几个宰相一起翻眼睛,知道下不为例,并且你自己还吃过苦头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郑朗不作声了,这是私心!

第七百五十二章 决策

郑朗的私心,看看赵祯兴奋雀跃地走在前面就知道了。

小小地满足一下赵祯的猎奇,让他亲耳听一听百姓的首肯,顺便再让赵祯看一看一些困难户,不能骄傲自大。

况且这是京城,非是蛮荒地带,又有一百多名侍卫拱卫两边,怎么会出事?除非赵祯没有事,天天出来溜达。

但明天言臣的弹劾,看一看两边伏着的百姓就知道少不了的,正在街上走,好生生的冒出一个皇帝,前面清道,后面自己还要拜伏,忧民这条罪想躲也躲不过去。

向东走了一会儿,便是十离街,又叫土市子,从十离街一直往南去,便是东京夜市最热闹的地方,往北去更加繁华,乃是京城最热闹的所在,马行街。这两处地点不分白天黑夜,昼夜行人如织,郑朗不敢将赵祯往哪里带的,前面一带,后面能让言臣活活将自己踩死,尽管这会更满足赵祯的猎奇。

继续向东,乃是十字大街。这一段瓦子勾栏酒肆很多,依然很热闹。不过赵祯听看到一小半,老百姓全部跪在哪儿,能看到什么?过了十字大街,商业气氛才渐渐少起来,多是居民区。

不往前带了,郑朗带着赵祯进入居民区,他家就要西边,偶尔也与家人过来走一走,十分熟悉。先进了一片中等百姓集中的地区,直接将赵祯带到几户人家里面。

让赵祯与这些百姓攀谈,这些年下来,没有大的内乱,虽国家弊端很多,总的来说,百姓生活是变好了,这些百姓能说什么,有的人都吓得不敢说话,还有的人胆子大,无非就是说感谢皇上,感谢政府,感谢党。

走出来,赵祯有些自得。

不但自得,也十分高兴,第一次到普通百姓家中做客,尽管只坐了一会儿功夫。

又接着往前走,离内城墙脚不远,再往前去就是单将军庙,也就是单雄信的墓地。韩琦等人有些色变,道:“不能再往前。”

“为何?”赵祯问。

“前面乃是混杂之地。”

郑朗在边上说道:“非是混杂之地,乃是真正普通百姓的居所。”

“韩卿,勿得阻拦。”赵祯一听来了兴趣,大踏步地往前走,后面几个大佬再次抱怨郑朗。

终于看到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还有贫居区。走了几户人家,赵祯脸上笑容渐渐失去,正是吃晚饭的时候,赵祯居然看到有一些人家仅能吃上一些小米粥,野菜饼,许多百姓身上的衣服也是打了一个又一个补丁,就象一件件百衲衣。还是感谢朝廷,不过这个感谢听在赵祯耳朵里不是很舒服。扭头问:“象这样的百姓京城占了多少?”

郑朗淡淡答道:“一半有余。”

“一半啊。”赵祯略略失神。

“陛下,算是好的,若不是陛下,他们生活条件更差。”

赵祯沉默不答话,刚刚从一户人家过来,为了供养家中老人小孩,男人在码头上卖苦力,媳妇儿出去站街做野鸡,这才勉强使一家人存活。看到这种情况,赵祯哪里笑得出。

一行人怏怏不乐地往回走。

陈旭等几个言臣已听到消息,匆匆忙忙跑过来,见面就痛斥郑朗:“你想害陛不成?”

差一点想扑过来对郑朗拳打脚踢。

“陈卿,你不要多说了,朕还要感谢郑卿,他让朕看到一个真实的京城,而非是元宵节灯会前歌舞升平的京城。”

赵祯说完阴着脸,往回走。

几个言臣不知道发生什么,只好跟在后面。

重新来到郑家,赵祯道:“郑卿,朕应怎么办?”

“陛下,臣有一个办法,如今一年国家收入达到一亿多缗钱,但这是国家的收入,并没有将百姓所有收入一起征上来。”

陈旭翻白眼,这不是废话吗,一起征上来老百姓喝西北风啊。

“臣心中估计,大约征上来的占百姓收入的十五分之一不足,二十分之一有余。”

赵祯茫然,看了富弼与韩琦庞籍一眼,三人也有些茫然,富弼不确定地说:“大约差不多。”

“用此来乘,我朝百姓一年总收入大约有二十亿缗钱。一千多万户,包括隐户,以及各地无论统计的蛮户、蕃户,多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万户,将这些财富平均分配,一户人家年收入就会有一百三十缗钱,足以让所有百姓保持温饱。”

“行知,你想学王小波李顺这两个叛贼?”韩琦气愤地道。

“行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富弼同样睁大眼睛。

理论上郑朗说法比较正确的,后来有人统计宋朝百姓年均GDP达到两千五百美元,一户人家接近六口人,也就是一万五千美元,略高估了一些。然后这些年在郑朗推动下,若将所有贫富人家各项总收入均摊下来,一百三十缗钱不会相差多少。只不过富的越富,有的人家年收入会超过一百万缗钱,穷的越穷,收入也不过二三十缗钱,完粮交差,吃的喝的用的,根本不能满足。

郑朗一笑,道:“这样说是大不妥当,若真均贫富,做事的人与不做事的人同样收益,谁还会去做事?”

“正是。”庞籍也松了一口气。若真来一个均贫富,国家马上就得大乱。

郑朗捏了捏鼻子说:“其实真正的公平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样说行么?”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没有一个人作声。

赵祯疑惑地看着郑朗,郑朗继续说道:“但我不明白,那么所有富户皆是勤奋者,所有贫困户皆是懒惰者?”

这个圈子绕得很大,大家依然不大明白郑朗倒底要说什么。

郑朗又看着赵祯说道:“陛下,也不用自责。天圣时陛下未亲政,是章献太后主政,国家也算是清平,还有数位宰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