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也是有意笑话包拯的,我弟弟不能做三司使,让你来做好么?

老包真的跳下去。

他在家中守孝时间太长了,起步晚,又自认为自己做得清廉,大公无私,因此珍惜每一次升迁机会,平生从不言贬官。

欧阳修出马了,他为开封府尹,天天让人拿他与包拯相比,心中痛恨,又不能说,机会难得啊,正好朝廷又用陈旭代他为开封府尹,自己迁为翰林学士,有了发言权,于是弹劾包拯天资峭直,然而少学问。

人家也是进士出身的,出身并不比欧阳修差,乍就少了学问,况且要多大学问才能做三司使?又尝指陈前三司使张方平过失,方平由此罢去,以宋祁代之。又闻拯弹祁过失,祁亦因此罢,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

前面说得也还很正常,后面那句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意味就深长了。整一个帽子,穿一个鞋子,还要避嫌疑,你身为御史中丞,居然都不避嫌疑,还要不要脸?

这比泼口骂娘还要狠。

包拯逼得躲在家中避任命,过了很久,才接受了三司使任命。做得不大好,还是舍不得官啊。

后来又渐渐想起来自己被欧阳修利用,才倒的张方平。

有恨难发,只能与妻子说,于是在包拯死后,欧阳修要替包拯写碑文,包夫人断然拒绝。俺请不起你,欧阳大先生。

四月,后宫董氏女生赵祯第九女。受大臣刺激,赵祯自前年起开始了疯狂造人计划,后宫复幸者有十人,谓之十阁,有周氏,董氏,张贵妃的妹妹等女。

仅有郑朗含蓄地说要注意房事节制,保重身体。

没有了,谁也不敢反对赵祯造人。

但不能说赵祯造人没有用,他育有三子十三女,仅活着的只有赵念奴,还有第十女,第十一女,第十二女,若没有此次造人计划,赵祯的后代仅剩下赵念奴一根独苗了。

九女也随后夭折。

但出生时赵祯大喜,亲御崇政殿,录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徒以下释之。

说明俺还能养小孩子,不是废物。

因功从潭州迁回为知制诰刘敞进谏,疏决在京系囚,虽恩出一时,可外面人皆议论,云是生皇女故。不是皇太子,乃是一个女儿,不合令典。又听说多作金银、犀象、玉石、琥珀、玳瑁、檀香等钱及铸金银为花果,赐予臣下,自宰相、台谏,皆受此赐。无益之费,仅生女更是无名之赏,望陛下不行姑息之恩,出浮沉之费。

赵祯只是嘿然。

随后又有好消息传出来,五月周氏生皇第十女。周董以生皇女进秩,诸阁寻求迁改。赵祯让中书出敕诏,三个首相没有一人同意。范师道又上书弹劾后宫处置不当。

闹什么闹,有本事给皇上生一个带把的。

但这一切争执迅速平静。

因为郑朗再度回来。

这个回来不是两府人事变动,乃是黄河。他一回来,意味着那个庞大的计划可能就会提上议程。

一旦实施下去,这才是一块最大的蛋糕。自郑朗归京之时,许多人就在心中在琢磨着,怎样瓜分这块蛋糕。郑朗一天天地临近京城,各人心中的小算盘一天天地打得更响。

PS:包拯实际此时有子,乃是花甲之年与小妾生的,为什么当着皇上的面不承认,乃是千古谜团。忽然想到以前的自己,还与老包家一个女孩谈过恋爱呢,汗颜汗颜再说南方开发的重要,明朝是大肆开发南方。但同样的开发,明朝能与宋朝相比?若如此,都不会气得将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图纸烧掉。还有清朝,清朝将南方开发出来,已经是很晚。不可忽视晚清的经济,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执政者不折腾,以中国人的勤奋,很容易使国家富裕起来,晚清经济与政府无关,如果表功那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有一点可以证明其经济,仅是实际赔款,清朝就拿出近九亿两银子,购买力相当于宋仁宗时大约五亿缗钱。更不要说银子流失再度给国家经济造成何等的创伤。还有一个马关条约就赔给日本两亿两银子。对于这个国家更不想多说,和平是珍贵,但软弱了,必被挨打,必被瓜分。说多了,以史为鉴,俺没这个资格,仅是对比论证若是两湖两广全部开发,会给宋朝带来什么变化。

第七百五十章 治国或平天下

临到京城时,郑朗接到一封信,让全家一起发呆。

范纯祐与范纯仁写来的,委婉地代自己四弟向郑家求亲。

郑苹出嫁到种家,应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种家比郑家地位稍低,可也低得不多,若悬差太大,男方会产生抬不起头的感觉,未必是好事。就低那么一点儿,反而成了一个微妙的格局。

自从郑苹到了种家后,种家上下将郑苹当成掌上明珠。种谊的小日子过得有些悲催,有时候小两口发生一些小口角,不但其母倒帮郑苹,七个哥哥还要如狼似虎的斥责。

倒是郑朗与崔娴很讲道理,每一次皆痛斥自己女儿。两家家长做到这地步,再加上也能算是世交,夫妻之间再大的矛盾也不会有矛盾了。今年传来郑苹有孕的喜讯。当时看起来郑家选择有些错误,可通过小两口相处的情况,选择却是很正确。

但郑朗还有一女,郑航。

嫡出所生,可郑朗小妾是别人家的小妾?况且郑朗有几个孩子?

看到郑家一嫁女,种谊那个官升得才叫快。

依然还是一颗明亮的珍珠,虽稍稍比郑苹逊色一点。

一家养女百家求,很正常,两年来陆续有人求郑航,不过多方考虑,皆不是合适人选,让郑家回拒。

范纯祐知庆州写的求亲信,郑朗看也未看,也打算回拒。比史上的好,范仲淹死后,果然范纯祐又开始守孝不出,郑朗再三写信劝说,又通过范仲淹的后妻如夫人劝说,这才好说歹说将范纯祐劝出山,这一过不是三年,而是将近四年。赵祯唏嘘,正好庆州空缺,范纯祐随其父曾在庆州呆过很长时间,能文能武,让他又知了庆州。

崔娴却又将信拾起来翻看。

郑朗说道:“不妥,范家生活朴素,航儿过去后会委屈,岁数也不相符。”

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抱老虎?郑航整比范纯粹大了五岁。

江杏儿忽然低声说道:“官人,若范家求,倒也不是不可。”

郑朗反对,崔娴犹豫不决,江杏儿却首肯了。这个心态好明白,崔家世代官宦人家,崔娴看得要淡一点,到了丈夫手中,将官做到了巅峰。只要不太差,对此倒不是很在意。江杏儿出身毕竟卑微了,正好那边母亲同样是妓子出身,不会产生嫌弃。

崔娴也认为郑航大了,不过很在意范家的影响力。现在朝堂得势的是什么大臣,大多数是以前范仲淹的粉丝,范仲淹另外两个儿子是自己丈夫的学生,再加上这门亲事,会使许多大臣倒戈。

但这个年龄问题确实成了一道鸿沟,不是男方大五岁,而是女方大五岁,因此崔娴也不大好说。

一家三个当事人,三种意见,信于是摆在哪里,没有回复。

京城就要到了,坐在船上,苏轼道:“郑公,我与弟弟想回家看一看。”

两人皆是新婚莞尔不久后就离开京城的,眉山到京城太遥远,从陆地要翻山越岭,从水路侧要兜一个大圈子,顺着岷江而下,到达长江,再从大运河进入京城,不但远,岷江与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还有三峡之险。来回很不方便,因此老苏带儿子来到京城后,于是呆了下来,没有回去,直到科举结束,老苏南下荆湖南路,大小苏则随郑朗到处飘。

但两年让大小苏长了不少见识,也学到一些做人做官的道理,至少心态会比史上更好。至于以后苏东坡会不会写出前后《赤壁赋》或者赤壁怀古这二赋一词,颇让郑朗怀疑了。可是若进入仕途,起步点远远胜过史上。

郑朗道:“子瞻,苏辙,你们不要担心,我已托人在京城替你们买了一栋宅子,也派人前往眉山将你们家人接向京城。”

“啊?”大小苏万分惊讶。

“可能我会请求朝廷治理黄河,若有机会,我让朝廷给予你们一些官职,留在我身边,协助我。”

“遵郑公命。”苏东坡长揖于地。

到了京城,天色已暮,郑朗没有顾得上吃晚饭,立即去了特务营,找到王勇。谈了一会,才返回来。第二天他去中书叙职,刚到中书,就被赵祯请到崇政殿。

非是在都堂,放在崇政殿,喻意分明。

殿里坐着许多大臣,有两府大佬,还有两制言臣,以及三司使与其他相关的重要官员。

郑朗大步上前,向赵祯施礼,赵祯说道:“平身吧,郑卿,又是两年了。”

眼神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