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嵬名聿则也是没藏讹庞心腹之一,听了莫明其妙,问:“大相,何处失误?”
“当初那个张平孟绑架宋朝的郑行知,无意中还掳得一条大鱼,正是这个公主。不过后来张平孟失误,让宋军将郑行知救出来。我派出去的十几名死士除到宋朝京城的那名密探返回国内,其他数人全部被宋军击杀,得不到详细的情报,以为在那个山洞里宋朝公主出了意外,被郑行知隐瞒下去。又不知那个没移氏如何也掳到山洞的。”
勿用多说,嵬名聿则也知道没藏讹庞说的失误是指什么。
没移氏虽重要,但也可以忽略不计。主要的还是郑朗与宋朝公主,若是宋朝公主出了意外,郑朗想隐瞒,西夏也不敢作声的,会招来宋朝更大的愤怒。
不过公主未死,性质截然不同,若利用得当,丑闻传开,郑朗仕途真正彻底结束了!
第七百四十三章 权利(四)
嵬名聿则道:“亡羊补牢,未失之晚。”
“迟了,若是此女不现身之前,或者正现身时,我们放出真相,那时,宋朝那个郑行知仕途就结束了。此时等我们将消息放出去,在宋朝传播,恐怕所有证据一起湮灭。捉贼捉赃,有赃物就可以将贼捉住,捉奸在床,必须去现场活捉,否则咬口否认,谁也无奈也。我们放出风声,对郑行知仕途会有一些影响,然而他此时官职低微,功劳又高,能影响什么?若许多人相信,必会注意另一件事,我国不仅掳走郑行知,还掳走了宋朝公主,逼得宋朝上下与我朝鱼死网破了。相信的人不多,不起效果,相反,也会增加一些宋人对我国的仇恨。晚了,迟了。”
“那个公主的儿子是否是那么相公的?”
“天知道?”没藏讹庞一摊手道。也许是,也许不是,除了当事人外,谁知道是谁的孩子?就算是在山洞里怀孕的,万一是自己下属作的孽,那事态更严重。
主要郑朗做得狠,南方斥候一网打尽,无一人能逃回来,不然还能带回一些真相。那是当然,郑朗也未傻。
没藏讹庞懂得权利的残忍,还不懂崔娴说的权利核心,影响力与暗中的掌控力,于是低估了郑朗,认为赵祯担心郑朗功高震主,数次打压,导致郑朗地位如今低下了,越来越不重用。
因此,郑朗与赵念奴的危机暂时平安度过。
但没藏在谋划另一件事。
没藏氏虽死,许多大臣仍然反对没藏讹庞侵耕宋境。
没藏讹庞根本不听,反而将自己女儿嫁给八九岁大的谅祚,由是大权独掌,恣杀妄为。
这更导致了西夏国内反对声音的强烈。
于是没藏讹庞想到一个主意,国内矛盾激化,一个是要处理,二个是要转移。与六塔河危机一样,处理不了,六塔河不但崩堤,五月雨更大,导致北方灾情更加严重,于是文彦博转移视线,陷害狄青,提出皇储案。
一个国家也可以转移目标,那就是战争。
宋朝一个劲地派使者威胁,不交出龛谷,如何如何的,也让没藏讹庞十分反感。
冯高与魏治方来到屈野河河西,采纳了没藏讹庞政策,屯兵河西,正好秋收到来,西夏兵忽至,府州百姓闻讯丢下行李,向东逃跑。还有少数百姓被捉住了。
河西西夏诸将不是冯魏二人,还有其他将领。况且未来才是大事,眼下仅是疮癣之痛,之前他们也得到赵祯暗诏,允许他们为了取悦没藏讹庞,适度地帮助西夏人,那怕是西夏与宋朝交战的时候,伤害部分宋军以此换取没藏讹庞的信任,给予他们更多的实权。
然后西夏派散骑跃威于边境之上,后面设伏兵,以诱宋军痛击。
府州乃是河东路管,现在不是庞籍,而是文彦博,他与庞籍军事思想差不多,偏于保守。未接到朝廷诏书,只好下令边将,勿得轻易出战。
虽屈野河自秋后起,侵耕严重,两国边境仍然静悄悄一片。
时光到了正月,没藏讹庞计出,冯高通过渠道将消息送到狄青手中。
狄青在延州,属于陕西,不过冯高听到朝堂中一些传闻,知道文彦博与郑朗成了死敌。不敢禀报,说不定为了利益之争,文彦博今天能陷害狄青,明天就能陷害自己六人。
还是找到狄青。
狄青看后,想了大半天。
最后给了回复,勿要声张,就当不知道。
也是为了权利之争,但是为国家争这个权利,不仅是为狄青自己,还有武将,还有郑朗。
郑朗多次说西夏乃是宋朝最大的边害,契丹除非宋朝想夺回幽云十六州,否则契丹与宋朝一样,作风越来越保守,不足为害了。
这一条颇得狄青赞成,但在宋朝没有多少市场,诸多大臣包括富弼在内,皆继续将契丹当成劲敌。因此对契丹又怕又防,对西夏战意不烈,只想拉拢。
关健是西夏拉拢不了,只要元气一复,吐蕃与契丹不危害他们,便又会骚扰宋朝。
没有人相信哪,无论郑朗或者赵祯都想在没藏兄妹反目成仇,水落石出之日,对西夏关闭所有榷场与私市,如今过了两月之久,朝廷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狄青不知道。
可是这种保守的风气肯定是主要原因。
因此宁肯作出局部牺牲,提醒宋朝所有的士大夫,也使宋朝君臣将目光重新转移到西北来。
冯高接到狄青的密令后,同样不知道什么原因,但狄青的话一定会遵从的,加上自己身份机密,不能频繁地通达消息,于是不再作声。
西夏于河西驻扎了近万名精兵,准备诱宋军入网,宋朝没有反应,这么多兵士要吃的要喝的,加上春耕生产到来,一个个返回去了。麟州官员松了一口气,将情报写了急奏禀报朝廷。
朝廷让司马光亲自去府州查看。
麟州知州武戡与通判夏倚将司马光带到屈野河,指着河西说道:“君实,屈野河之东我朝防御森严,但河西呢?”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记载了许多军事方面的历史,但他本人仍是一个军盲。虽跟了狄青南下,差一点将命丢在特磨道,还是一个军盲。但大约的形势还是能看出来的。
屈野河河东有折家的经营,还有高继宣、张亢等名将先后经营,郑朗为相公,态度十分强硬,又陆续的进行一些扩建,不但自麟州河东,包括府州大部与丰州一半所在,如今的防御能力算是很强了。
大量流失的百姓也再度返回府州开始耕种。
不过麟州河西防御能力依然很薄,漫长几十里的边境上,仅置了一个小堡。去年秋后,西夏纵军大掠,宋军无法抵抗,导致一部分百姓再度产生恐慌,向河东逃亡。
这产生很大的弊病,那么多逃民要安置,逃民增加,麟府路百姓少,所出粮食不足,那么军队供给必须来自后方,没有水路的,有一条黄河,可不利于通航了,只能从旱路运到府州,想一想河东的道路,那么远,一千多里路,一车车子粮食慢慢推到府州,会带来多少浪费。
武戡又指着其他两处地方,说道:“君实,若在哪里再增两堡,便可以形成猗角之势,不能保护河西,但可以保护好河东。既然朝廷不欲与西夏人争战,河东必须保护好。又因为三堡存在,我朝得不到河西,西夏也休想在河西经营侵耕。”
司马光张眼看去,当场画了一幅地图,然后匆匆返回京城,将情况禀报了庞籍与韩琦。
按理是要禀报韩琦的,但庞籍对司马光有恩,并且现在庞籍与郑朗关系默契,因此连带着也禀报了庞籍。
接到司马光的奏报后,两府大臣商议,决定同意武戡之策,增置两堡。随着让麟州修两城。
其实西夏粮饥而退兵仅是一个圈套。
闻听宋军开始在河西筑堡,没藏讹庞终于下令,这次不是一万西夏军队,而是三万军队,向河西沙鼠浪聚集。
得知西夏出动大军,管勾麟府路军马郭恩,走马承受内侍黄道元与武戡用巡边名义,前往视察。
渡过屈野河,接近沙鼠浪,斥候回来禀报,说西夏聚集了无数军队。
郭恩说道:“那我们回去准备防御。”
一个很合情合理的命令。
相比于西夏军队,野战上宋军非是所长,兵力又少,于野外寡不敌众,作战对己方没利。除非自己有张岊或者张亢那么勇猛,度量了一下,郭恩并没有感到自己能达到二张的高度。
但是黄道元不相信,第一个去年仅一万西夏兵士,无粮可食,退了回去,现在是三万兵士,又者,西夏也要春耕生产,如今到了五月,正是农忙时季,西夏上哪儿抽出三万兵士,仅是为了一个河西侵耕,值得吗?
于是反复相激,又说郭恩畏战,刻意让斥候报回假消息的。
他不是王侁,确实